第6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话问得奇怪,她不敢去想苏后话中的意味,又无法光明正大地转头去求助身后的萧九瑜,只能掂量着回答,“此处视野开阔,远近景色一览无余。”
  太上皇双手撑在窗棂上,饶有意味地开口,“阿黎既说了能看清,你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孤瞧着贞观那里快开始了,你去吧。”
  萧九瑜抬手地动作有些迟疑,“阿耶,儿还是带阿黎一同前去吧,阿玥那边也好有个伴。”
  苏后笑道,“你思量得周全,不如将阿玥也唤来。”
  “是啊,”太上皇指了指琅瑛苑,“今日人多,你们难免有照顾不到之时,让岐阳也上来吧,免得让人冲撞了。”
  “是……”萧九瑜冲欲言又止的姜见黎摇头,转身下了飞阁。
  萧九瑜一走,太上皇直起了身子,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问,“听闻殿试那日你跟在贞观身侧,想来也在近处瞧过探花郎。”
  姜见黎呼吸一颤,心顷刻间提到了嗓子眼儿。
  眼前这一位老人,虽年近耳顺,但他当了二十八的太子,当了二十七年天子,之后又当了四年的太上皇,别看他此刻姿态闲适,只一抹有意无意瞥过来的余光,就让她背负千钧。
  萧贞观同她的阿耶相比,实在太稚嫩了些,以往她能迎着萧贞观的帝王之威出言不逊,却眼下却丝毫不敢再太上皇面前放肆。
  “臣的确瞧过。”
  问什么答什么,不敢多言,亦不敢假言。
  姜见黎由衷地希冀姜见玥能来得快些,来得再快些。
  “那你来瞧瞧,哪一个是探花郎?”
  琼林宴上的座次安排皆有定例,太上皇举办了那么多回琼林宴,不可能不知道探花郎会坐于何处,他这么问,便只能是故意的。
  水面风大,一阵袭来,姜见黎背上顿时凉飕飕的,她盯着对面找了一会儿,如实回答道,“臣从未参加过琼林宴,并不知晓探花郎该坐于何处。”
  “那一日你不曾见过他的脸?”太上皇问。
  姜见黎回忆了一会儿才开口,“那一日探花郎一直低着头,臣只瞧了个囫囵,因而不敢确认,怕认错人。”
  “哦?”太上皇笑道,“听闻探花郎风姿出众,你来瞧瞧是不是那个?”
  顺着太上皇手指的方向努力辨认了一会儿,姜见黎犹豫着答道,“依稀是的。”
  楼下隐约响起了脚步声,太上皇手指敲了敲窗棂。
  不一会儿,姜见玥出现在三人身后,姜见黎几乎如蒙大赦,朝姜见玥行礼,“请岐阳县主安。”
  而后顺势往一旁退了几步,将苏后身边的位置让给姜见玥。
  苏后也不点破她的心思,含笑道,“阿玥来了,我们正说探花郎呢,你也过来瞧瞧。”
  姜见黎长舒了一口气。
  傅缙的位置临着一棵老槐花树,树有些年头了,长得枝繁叶茂的,叶间还点缀着些未曾凋落的槐花。槐花的香气不比花盛时浓烈,淡淡幽幽的,不仔细闻,根本闻不见。
  他并不喜欢槐花香,应当说,他不喜欢所有浓烈的香气,偏偏一阵风过去,树上的槐花争先恐后地落在他的肩头,沾染他的衣袍,香气时浓时淡地往他鼻子里钻。
  槐花香,刁钻得很。
  趁着无人注意,他将身上的槐花瓣轻轻拂去,举手投足间,清雅之相尽显,仿佛拂去的并非花瓣,而是从天而泻的月华。
  萧贞观被众人簇拥而来,恰好撞上了这一幕,心下一酸,撇过头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