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她却下落不明,有人说她应验了那句传言,受尽剜心剖肝之痛,尸骨无存,连魂魄都被困在那鬼宴之上,不能往生;有人说她是被姜元昭灭了口,根本没有什么黄泉乌晶,那只是妖后又为了所谓天命杜撰的故事,谁看见了她真颜的?谁又能看得真切,这只不是她的手段而已。
  姜瑾七年后音讯全无,可巧的是,一路拥护着太后称帝的栖凰卫也因为统领在一次任务中的失误,全军覆没,再无踪迹。
  这不重要,姜瑾如何,栖凰卫如何,姜元昭如何,如今天下太平,河清海晏,没人想打破这个僵局。
  但那只是天下人的想法。
  庙堂之上,江湖之大,早已经有人蠢蠢欲动了。
  自从“阎罗百劫提灯宴”问世之后,除了人,也按耐不住了。
  第二章 蜀中风起
  蜀中遭了大旱,连日来滴雨不下,原本八月中正是暑热难耐时,如此一来更叫人烦躁不堪,更莫说这险山之外的四境十八州。于是今上命北都粮仓开仓,千辆载满粮食的车就此驶向了各地。
  这日朝廷负责护送赈灾粮的官员已到了蜀地,眼见天色将晚,领头那个姓黄的官员便做主,将那三千石粮食在这驿馆里安置了下来。一行五人刚入了驿馆,待热酒与现宰的肥鸡被端上来时,门外就已经有了噼里啪啦的动静,惹得众人都向那外看去。
  居然下雨了!连日来都见艳阳高照,没想到今日刚过正午,却落起雨来,看这势头,怕是要下一阵子。及时雨解了暑热困乏,想来这旱灾能解也是指日可待了。
  那黄大人最是高兴,原来这粮食分批运送,从头到尾他为了押送粮食,受了多少闲气,一趟接一趟的,总算是有个了结的盼头了。于是他亲自给几个属下倒满酒,招呼着一起碰杯,几个海湾碗撞到一起,就着外面连绵不绝的雨声,入他耳里竟比永安城里那济仁坊的神音娘子的曲还动听。
  转眼门外大雨已经下了一个下午,雨势将歇,却缠绵不断,惹得云雾匆匆腾空而起,穿于群山之间。
  那借着未尽的雨势而生的雾气,似乎要与这青山一起绵延数里不绝,宛如一幅上佳的水墨画。只是那雾越发浓重,与青山交错相映,久久不肯散去。
  如此景致,落到那酒醒了一半的黄世全黄大人眼里时,初时只觉得惊讶,这书生笔下当真是没欺骗他,他是永安本地人,籍贯在绵昌县,书没读过,就仗着脑子好使,为人圆滑,十几年了混到了个地官员外郎的官职,如今更是任巡抚赈给使,只待赈灾一事完成,回永安升官。
  可看得久了,居然觉得这眼前景象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虽是雾遮青山,但那雾气越聚越浓,竟似要困住那重重山阙一般,要说是雾锁青山,可那山之高,任是多少云雾也攀越不过去。
  “驿差!去开几间上房来,今日我们要先住下。”
  “好嘞!几位楼上左转,西边五间上房。”
  那闻声而来的驿差十分尽职,跑上跑下也没有耽误任何一位路经此地办公的官员的入住要求。
  雨应夜色而尽,已过夜半,正是清宵时,安平驿内灯火通明,来往蜀地的官员差使依旧不少。
  而那白天停靠安置在驿馆内废弃厢房的粮食,却随着夜色之深隐没不见。
  两月后,立秋。
  离安平驿的恰有三日路程的平南郡里,又是一个天高气爽好时节,坊间也热闹了起来。走街串巷的货郎,偷闲逛街的读书人,身穿胡服男装打扮起来比真正男子还俊朗的女郎。
  久旱逢甘霖,哪怕已至初秋,但也比年末春初还热闹,却出了桩诡异非常的事。
  “哟!可低声些,小心那一对鬼鸳鸯半夜找上你来!”
  “当真?没听见官府老爷断案哪?”
  “嗬!那案子谁敢断?谁叫那对儿触怒了山神呢?”
  “竟牵扯到了山神?山神还会杀人?”
  “嘘,怎么能叫杀人,那是神仙降下惩戒,无人可逃。”
  议论的两个人是无忧县城西茶铺的老板杨阿宝和一个路人打扮的年轻人,听说最近平南郡出了一桩奇案,两月前有两具无头尸体在离城外三十里的禄山被一个樵夫发现,此案按级先报上县衙,事发在禄山的无忧县,于是这桩案子就递到了无忧县衙,县衙查出了死者为平南郡的李家的幼子李江和杨家的次女杨无忧,但是却迟迟查不出凶手,又没结案,于是两家每日都聚集在无忧县衙前讨要说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