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如果孩子生病了,或者......没了呢?
  比如壮壮、圆圆,还有癫痫性脑病群里的孩子们,甚至像小栋一样匆匆来了又仓促走了,对家长的打击是致命的。
  “宋大夫,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即使拼尽全力用上一切治疗手段,也只能勉强维持活着,不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谈不上,你会怎么选择?”
  可能很多人认为这离自己很遥远,实际上并不是的。
  根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出生缺陷是对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等方面异常的一种统称,主要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盲、聋和智力障碍等功能异常。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5.6%,平均每30秒就会诞生一名缺陷儿,大约40%会发展为终身残疾。
  其中就包括很多罕见病患儿。
  不同家长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当孩子情况比较严重,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或者重度残疾,有的家长为了救活孩子倾尽所有,有的就更希望保守治疗,陪孩子安稳走完最后一程,两代人都少受点儿苦,也免去了后续的投入和折磨,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还可以过上正常生活,曾经的伤痕就算无法抹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弥补。
  宋衍深呼吸一口气:“这个问题好难......”
  宋衍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衡量取舍,需要综合考虑医疗水平、预后效果、家庭条件、护理负担、感情联结,甚至对于生命价值的定义和判断,在作出最终决定前,会经历一个长期思考反复推翻无限循环的过程。
  总之就是:“如果一个家长放弃了治疗,我们不能妄下断语他是不负责任的。同样,如果他坚持治疗,也不能轻易认定这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宋衍说完,露出一个无奈的笑。
  因为知道这应该属于“听君一席话”的范畴,无比正确的……废话。
  游漪叹气:“我琢磨了十年,也没想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你说的,反复推翻无限循环......”
  “无论选择了什么,都要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一定的……”
  “对!”
  很多时候,想不通的可以暂时搁置,重要的是识别什么是必须做的,并且立即行动,改变可以改变的。
  宋衍想起游漪的儿童罕见病公益平台:“你的平台合作了一批心理医生,这就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嘿嘿,这只是一小部分啦。”
  游漪说,和生活质量相关的,除了心理健康,就是收入水平。很多家庭本来经济来源就少,再遇见一个病孩子,根本就是雪上加霜,就算想救条件也不允许。
  以前,她帮助大家解决经济困难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筹款,或者发起慈善募捐。近几年,自媒体火爆,不少比较想得开的家长给自己孩子开了短视频账号,平时分享生活点滴和治疗康复过程,脑筋活泛的已经吸引了大批粉丝,比较红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