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这个故事是不是总是在异地啊?不是
  第24章 n
  飞机降落在机场时,魔都正笼罩在冬季持续的潮湿中。王浔拖着行李箱走出航站楼,湿冷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手机震动起来,顾安的信息如约而至:
  【到了吗?】
  王浔看着这条克制的问候,又想去临行前顾安那欲言又止的神情,他真的没有什么其他想问的?他犹豫了一下,简单回复道:
  【刚到,现在去酒店】
  接着他将手机调至静音,坐上了出租车。
  车辆缓缓驶过苏河畔,沿岸的老厂房、老洋楼、以及改造的文创园在眼前一一展现。
  当日的工作会议上,魔都历史博物馆的徐馆长将这次的主题确定为“实业报国,两岸近代民族工业文物特展”。
  “小王,这次你负责民族纺织工业这一块”主持会议的徐馆长推了推眼镜,“正好和你前期研究的方向吻合,小陆会协助你,他是我们馆近代史部的研究员。”被称作小陆的年轻人站起身,朝王浔点了点头,他约莫三十岁左右,穿着熨烫服帖的浅蓝色衬衫。
  “王员,听说你之前也研究过一段时间近代史?”会议结束后,陆凯舟主动迎上来。他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透着专业性的锐利。
  “只是浅浅的了解,算不上研究。”王浔谦虚地说。
  “正好我们馆前几日刚收到一批相关的文档。要不要一起去档案室看看?”陆凯舟说完就转身往档案室走。
  人生地不熟的王浔乖乖地点点头跟着陆凯舟走。
  档案室里,陆凯舟熟练地操作着电脑调出电子目录,“这是去年从闸北老厂房拆迁现场找到的一批图纸。”陆凯舟一边手指着屏幕上的扫描件,一边拿着鼠标扩大图片。
  王浔凑近观察,图纸右下角一排有些磨损的字迹,隐隐约约地看出是“周氏轻纺”四个大字。更令他意外的是,这下面还有一行字,似乎是周时墨的签名。
  “这个工厂”王浔回忆着在幻境中看到的记忆。
  “这是周氏公司的纺织厂出货单,他们家在近代可算是魔都的大家族之一,地位稳固。后来啊,抗战胜利后他们在宝岛和港城都成立分公司,最后居家迁往港城去了。”
  王浔皱眉“迁往港城?”,他暗自嘀咕着,这么说周时砚没有怎么样?只是被家里人绑去港城了?那他可真不是东西啊。
  “怎么了?愁眉苦脸的,你看这个。”陆凯舟看王浔一眼,又指向屏幕,上面已换成其他档案。
  王浔就这样心不在焉地听完陆凯舟的一轮介绍。
  他们次日就开始走访了多处纺织业遗址,还有一处现代化的工厂。在杨浦一栋即将拆除的老厂房里,他们在墙上发现了未及时取下的老照片;在图书馆的特藏室,找到了一本38年的《工业年鉴》,里面记载着魔都多家企业为抗战出资出力的事迹,周氏也赫然在列。
  “这家企业前身是荣氏纱厂,创建于1895年,现在是国有企业,保留了完整的工业档案,对我们研究很有帮助。我们这次布展主线以他们为主可以事半功倍。”陆凯舟推了推眼镜道。
  刚说完,接待的厂办主任就出门迎接,将他们带进厂房。
  穿过现代化的纺纱车间,全自动化的机器,耳边是规律的机械运转声,偶尔才看到一个工人走过。这和王浔幻境中看到的简直天壤之别。
  厂史馆设在原址保留的一栋红砖小楼里,趁着主任去开灯的功夫,王浔嗅着这黑暗的房间,全是陈年纸张和木质家具的味道。
  “好了,你们可以随便瞧瞧,这里的东西全部都是实物。”主任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主任,我们这次布展可能需要贵司的帮助”陆凯舟的话还在说着,王浔并不在意地开始看照片墙。
  1895年的奠基仪式、1912年的设备更新,这一张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付出,每每看到这王浔就觉得自己学习历史就有价值,证明他们来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