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2 / 3)
方丈微微颔首,雪白的眉毛纹丝不动,好似早已知悉他们的来意般。
“这对玉佩与我们两家渊源颇深,牵扯住几代人的爱恨纠葛。”顾安谨慎的说辞,巧妙地避开了那些奇奇怪怪的经历,只将故事限定在世俗理解的范畴内。
顾安接着继续描绘着这两枚玉佩和来历。方丈听完顾安的叙述,沉默良久,枯瘦的手指依旧不紧不慢地拨动着佛珠。
客堂里的光线渐渐偏移,一道阳光落在茶几中央,照亮了茶汤表面细微地涟漪。方丈也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但有力:“三位施主可曾听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亦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三人无不一怔,这句出自《金刚经》的偈语为何突然用于此时?他是要说什么?
“世间万法,爱恨情仇,皆如这梦幻泡影,如晨露如闪电,转瞬即逝。执着与实有,便是苦的根源。”方丈不疾不徐地继续说道。
“所以大师的意思是?要放下过去?”林世伯试探地开口询问。
方丈摇了摇头,白眉下的眼睛有着慈悲:“非是放下,而是看破。看破其虚幻的本质,便不会被束缚住。”他转向王浔:“施主是否被梦所侵扰?那梦中种种,可曾带痛苦?”
王浔闻言不寒而栗,这大师是怎么知道此事的?那梦中带来的岂止是痛苦呢?还有无法言说的思念,莫名其妙的熟悉感,以及面对顾安时那种既想靠近又想逃避的矛盾。他看了一眼顾安后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只能点点头。
老方丈的目光如炬:“这所寻之物,所问之事,说到底,不过是一场幻梦。既知是梦,又何必如此执着?”
顾安忽然笑了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大师,若那些不是梦呢?如果前世未尽的缘分,注定要在今生续写呢?”
他的声音里带着王浔从未听过的急切,甚至有些失礼。林世伯惊讶地抬头看他,方丈却露出了今天的第一个笑容。
“因缘际会,自有定数,茶凉了就该续水,缘尽了就该放手,而缘未了自然也会再重逢。”方丈慢慢端起茶杯,王浔这才发现茶汤早已续上,还冒着丝丝热气。
殿外的风忽然变大,卷着几片枯叶拍打上窗棂。
“老衲年少时,曾听先师提过一事。当年国难当头,先师爷代祖做主,捐出寺中一对古玉,以资抗战。”方丈的声音低沉了下来,“那玉佩本是一对同源同工,却是一阴一阳,一福一劫。”
王浔的呼吸都不自觉地屏住了。
方丈的目光在王浔脸上停留一瞬道:“后来听说,这对玉佩给魔都的周姓富商购得。周家将玉佩分别给了家中的两位公子。”
顾安猛地坐直了身体:“后来呢?”
方丈摇了摇头,佛珠还在指尖流转:“老衲所知仅此而已。只是听说这青色玉佩承载的执念太深。”
王浔听闻喃喃重复“执念?”,心头泛起苦水。想起了王临川孤寂的背阴,无法等到的回信,难以抚平的思念。
客堂重归平静,香炉中的青烟袅袅上升,在几人之间织成一层朦胧的纱幕。
“敢问方丈,若这执念不散,会如何?”林世伯忽然开口。
方丈闭目沉吟片刻,再睁眼时,目光已无波无澜:“执念不散,轮回不止。唯有放下,方能自在。”
窗外饭堂已敲起斋钟,惊起殿檐下一群白鸽。在扑棱声中,方丈缓缓起身,示意谈话到此为止。王浔跟着站起,双腿却像是逛了铅一般沉重。临出门前,他忍不住回头,只见方丈独自立于佛前,背影瘦削可挺拔,犹如雪松屹立。
地宫的阴冷还未从骨缝里散去,斋饭的余味仍在唇齿间留香。王浔站在大雄宝殿的朱漆门外,看着殿前摇曳的烛火出神。香炉里升起的青烟在光束中蜿蜒,将殿内大佛的面容氤氲得模糊不清。
“施主,可要上香?”僧人捧着三支线香轻声询问。
王浔摇了摇头,又看了看一旁的顾安和林世伯。他对着僧人突然开口道:“我能单独待会儿吗?”
他径直走进大殿,站在空阔的殿堂中央,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他注意到地砖上深浅不一的凹痕,也许这些就是无数虔诚信徒留下的印记。他也跪倒在佛前,当膝盖触到冰凉的地砖时,他浑身一颤,作为坚定的无神论者,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跪拜,掌心向上摊开的姿势很变扭,像是捧着自己无处安放的困惑。
他独自嘀咕着:“如果这轮回真的存在,我不想再被困在过去的因果里,顾安也好,王临川也罢,我只想摆脱它们。”
身后传来阵阵脚步声,“王施主。” ↑返回顶部↑
“这对玉佩与我们两家渊源颇深,牵扯住几代人的爱恨纠葛。”顾安谨慎的说辞,巧妙地避开了那些奇奇怪怪的经历,只将故事限定在世俗理解的范畴内。
顾安接着继续描绘着这两枚玉佩和来历。方丈听完顾安的叙述,沉默良久,枯瘦的手指依旧不紧不慢地拨动着佛珠。
客堂里的光线渐渐偏移,一道阳光落在茶几中央,照亮了茶汤表面细微地涟漪。方丈也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但有力:“三位施主可曾听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亦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三人无不一怔,这句出自《金刚经》的偈语为何突然用于此时?他是要说什么?
“世间万法,爱恨情仇,皆如这梦幻泡影,如晨露如闪电,转瞬即逝。执着与实有,便是苦的根源。”方丈不疾不徐地继续说道。
“所以大师的意思是?要放下过去?”林世伯试探地开口询问。
方丈摇了摇头,白眉下的眼睛有着慈悲:“非是放下,而是看破。看破其虚幻的本质,便不会被束缚住。”他转向王浔:“施主是否被梦所侵扰?那梦中种种,可曾带痛苦?”
王浔闻言不寒而栗,这大师是怎么知道此事的?那梦中带来的岂止是痛苦呢?还有无法言说的思念,莫名其妙的熟悉感,以及面对顾安时那种既想靠近又想逃避的矛盾。他看了一眼顾安后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只能点点头。
老方丈的目光如炬:“这所寻之物,所问之事,说到底,不过是一场幻梦。既知是梦,又何必如此执着?”
顾安忽然笑了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大师,若那些不是梦呢?如果前世未尽的缘分,注定要在今生续写呢?”
他的声音里带着王浔从未听过的急切,甚至有些失礼。林世伯惊讶地抬头看他,方丈却露出了今天的第一个笑容。
“因缘际会,自有定数,茶凉了就该续水,缘尽了就该放手,而缘未了自然也会再重逢。”方丈慢慢端起茶杯,王浔这才发现茶汤早已续上,还冒着丝丝热气。
殿外的风忽然变大,卷着几片枯叶拍打上窗棂。
“老衲年少时,曾听先师提过一事。当年国难当头,先师爷代祖做主,捐出寺中一对古玉,以资抗战。”方丈的声音低沉了下来,“那玉佩本是一对同源同工,却是一阴一阳,一福一劫。”
王浔的呼吸都不自觉地屏住了。
方丈的目光在王浔脸上停留一瞬道:“后来听说,这对玉佩给魔都的周姓富商购得。周家将玉佩分别给了家中的两位公子。”
顾安猛地坐直了身体:“后来呢?”
方丈摇了摇头,佛珠还在指尖流转:“老衲所知仅此而已。只是听说这青色玉佩承载的执念太深。”
王浔听闻喃喃重复“执念?”,心头泛起苦水。想起了王临川孤寂的背阴,无法等到的回信,难以抚平的思念。
客堂重归平静,香炉中的青烟袅袅上升,在几人之间织成一层朦胧的纱幕。
“敢问方丈,若这执念不散,会如何?”林世伯忽然开口。
方丈闭目沉吟片刻,再睁眼时,目光已无波无澜:“执念不散,轮回不止。唯有放下,方能自在。”
窗外饭堂已敲起斋钟,惊起殿檐下一群白鸽。在扑棱声中,方丈缓缓起身,示意谈话到此为止。王浔跟着站起,双腿却像是逛了铅一般沉重。临出门前,他忍不住回头,只见方丈独自立于佛前,背影瘦削可挺拔,犹如雪松屹立。
地宫的阴冷还未从骨缝里散去,斋饭的余味仍在唇齿间留香。王浔站在大雄宝殿的朱漆门外,看着殿前摇曳的烛火出神。香炉里升起的青烟在光束中蜿蜒,将殿内大佛的面容氤氲得模糊不清。
“施主,可要上香?”僧人捧着三支线香轻声询问。
王浔摇了摇头,又看了看一旁的顾安和林世伯。他对着僧人突然开口道:“我能单独待会儿吗?”
他径直走进大殿,站在空阔的殿堂中央,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他注意到地砖上深浅不一的凹痕,也许这些就是无数虔诚信徒留下的印记。他也跪倒在佛前,当膝盖触到冰凉的地砖时,他浑身一颤,作为坚定的无神论者,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跪拜,掌心向上摊开的姿势很变扭,像是捧着自己无处安放的困惑。
他独自嘀咕着:“如果这轮回真的存在,我不想再被困在过去的因果里,顾安也好,王临川也罢,我只想摆脱它们。”
身后传来阵阵脚步声,“王施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