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4)
曾经去芬兰三年一度的观鲸活动,是她唯一的消遣时间。
虽然聆海的观鲸计划,只是一场实践性的体验活动。
但她还是以一名普通的游客身份,报名了此活动。
到达聆海后她来到指定的酒店,与观鲸团的成员汇合。
这次的成员让她有些意外,大部分都是一群八九岁的小孩,还有几个退休的干部。
看到唯一的年轻成员陈昭时,其他人都很友好,递来吃的喝的。
陈昭都是礼貌婉拒,先去休息了一晚上。
等次日一早,他们便登上了前往西沉岛的游艇。
说实话,一开始陈昭并不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观鲸体验。
在一个不确定能否观到鲸的小游艇上出海,听着一些不太听得懂的语言,又被逐渐升起的太阳暴晒。
没有准备足够防晒装备的她,不到一会就已经被晒得满面通红。
她倚靠在甲板的栏杆上,承受着海洋的颠簸,手里攥着领队特意发的晕船药,有些想吞下去。
以往的观鲸,都是坐着最豪华的游轮,行走在冰川之间,遥看那深蓝色的海域,一头头的座头鲸涌出海面,无比壮阔。
然而现在别说鲸鱼了,就连海鸥都难得瞧见。
当然,陈昭也被晒得没有多余的力气去期待奇迹出现。
她环顾四周,想着是否要去和领队借个帽子挡下阳光,然而就在她动身的那一瞬间,她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人。
看多了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男士,像眼前这般骨量感,野生感极重的男生,总能第一眼抓到她的目光。
还有几个和他同行的人,他们一起从小船来到游艇上,同样的黑色冲锋衣,他却包裹着独特的距离感。
肩膀宽直,即便宽松的冲锋衣下,也能感受出在腰部收窄的硬阔线条。
为首的人自称他们是西沉科学院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与科学教育的团队人员,此次观鲸活动,也是他们联合西沉小岛政府开发的旅游体验项目。
由于这是第一批活动参与者,他们研究人员会亲自接待他们,为他们讲解关于布氏鲸的一切。
小孩子们兴奋起来,接二连三地问起问题。
唯独陈昭,心慌了起来。
她垂下眼眸,攥紧手指,曾经那萦绕在她脑海里的那个噩梦,再次浮现。
直到那双令她痴迷过的手指,夹着一顶太阳帽至她面前。
见她没接,男人直接放到她腿上,又转身去给别人发放太阳帽。
顺着他离开的身影,陈昭抬眼,重新看向了那位离开明港七年,也离开了她七年,敬她如长姐的沈确。
他也是当年和姑姑一起从赫兹地区带回来的孤儿,库尔马西。
姑姑离世前,总是亲切地唤他为小马西。
“早在300多年前,康熙年间就有书籍记载,聆海有‘大鱼’,但后来随着环境变化,‘大鱼’的数量急剧减少,我们国家一度被认为没有大型鲸类生存了。” ↑返回顶部↑
虽然聆海的观鲸计划,只是一场实践性的体验活动。
但她还是以一名普通的游客身份,报名了此活动。
到达聆海后她来到指定的酒店,与观鲸团的成员汇合。
这次的成员让她有些意外,大部分都是一群八九岁的小孩,还有几个退休的干部。
看到唯一的年轻成员陈昭时,其他人都很友好,递来吃的喝的。
陈昭都是礼貌婉拒,先去休息了一晚上。
等次日一早,他们便登上了前往西沉岛的游艇。
说实话,一开始陈昭并不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观鲸体验。
在一个不确定能否观到鲸的小游艇上出海,听着一些不太听得懂的语言,又被逐渐升起的太阳暴晒。
没有准备足够防晒装备的她,不到一会就已经被晒得满面通红。
她倚靠在甲板的栏杆上,承受着海洋的颠簸,手里攥着领队特意发的晕船药,有些想吞下去。
以往的观鲸,都是坐着最豪华的游轮,行走在冰川之间,遥看那深蓝色的海域,一头头的座头鲸涌出海面,无比壮阔。
然而现在别说鲸鱼了,就连海鸥都难得瞧见。
当然,陈昭也被晒得没有多余的力气去期待奇迹出现。
她环顾四周,想着是否要去和领队借个帽子挡下阳光,然而就在她动身的那一瞬间,她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人。
看多了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男士,像眼前这般骨量感,野生感极重的男生,总能第一眼抓到她的目光。
还有几个和他同行的人,他们一起从小船来到游艇上,同样的黑色冲锋衣,他却包裹着独特的距离感。
肩膀宽直,即便宽松的冲锋衣下,也能感受出在腰部收窄的硬阔线条。
为首的人自称他们是西沉科学院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与科学教育的团队人员,此次观鲸活动,也是他们联合西沉小岛政府开发的旅游体验项目。
由于这是第一批活动参与者,他们研究人员会亲自接待他们,为他们讲解关于布氏鲸的一切。
小孩子们兴奋起来,接二连三地问起问题。
唯独陈昭,心慌了起来。
她垂下眼眸,攥紧手指,曾经那萦绕在她脑海里的那个噩梦,再次浮现。
直到那双令她痴迷过的手指,夹着一顶太阳帽至她面前。
见她没接,男人直接放到她腿上,又转身去给别人发放太阳帽。
顺着他离开的身影,陈昭抬眼,重新看向了那位离开明港七年,也离开了她七年,敬她如长姐的沈确。
他也是当年和姑姑一起从赫兹地区带回来的孤儿,库尔马西。
姑姑离世前,总是亲切地唤他为小马西。
“早在300多年前,康熙年间就有书籍记载,聆海有‘大鱼’,但后来随着环境变化,‘大鱼’的数量急剧减少,我们国家一度被认为没有大型鲸类生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