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3)
顾寒鸣一直往林间小道走,确定树林里没有其他人后,他停下脚步,耳中只有寒风呼啸的声音。
淡黄色的菌体从顾寒鸣脚下蔓延开,杀手们还没来得及惨叫或者呼救,便全都消失在树林里。
顾寒鸣也
化作一团菌体钻入地下,他要回复州了。
元利与陈康在复州城外已经驻扎了半月有余,京城那边一直没有回信,他们也不敢贸然行动。
而且每天都会听到复州那边传来的各种方言的叽里咕噜声,驻扎的士兵们看起来也有些萎靡不振。
陈康即便是个傻子,这会他也明白,那也叽里咕噜的话语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也不能一直通过训斥士兵来提振士气。
林青萍看着书桌上各方来的书信,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她叫来阿劲,阿劲手里拎着两条大鱼,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家丁,手里也拎着鱼。
总共有十条大鱼,林青萍拿出十个纸卷,纸卷上透露着一些墨痕。
待阿劲将纸卷放入这十条大鱼的口中后,林青萍开口道:“把这些鱼放到凌渡河。”
除了借用强大的武力手段,林青萍决定效仿先贤,也用一下玄学信仰的手段。
早前顾寒鸣在复州相邻的几个地州都安排了人手,他们会让这些鱼到百姓的手上。
刃仇借着寻据点的借口,找到了他的岳家,在粮食和刃仇言语的夸赞中,他们对复州起了向往之情。
同时刃仇也将水坝之事告与岳家,在岳母与邻居闲聊时,那些对顺昭王的恐惧与对复州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一并在允州百姓间悄悄流传开。
楚州的流民在河里抓到一条大鱼,将鱼破开后,在鱼肚里发现一卷纸,纸上写着两行字,流民看不懂,便叫嚷起来“这纸上写的啥啊?这墨迹咋在鱼肚子里也不花哩?”
周围的流民听见,纷纷围拢过来,“这咱们也不识字啊,这写的啥东西。”
这时一个灰头土脸,看起来稍微有些瘦弱的男子从人群里钻到最前面,他说道:“我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让我来瞧瞧。”
抓到鱼的流民将纸递给瘦弱男子,男子先是感叹这纸与这墨奇特,在鱼肚这种湿润的环境下,纸没烂,墨没晕,随即读出纸上的内容:“圣人降复,地生硕黍。龙腾凤鸣,丰粟瑜鼎。”
“这啥意思啊?”流民们纷纷盯着瘦弱男子手中的纸,发出疑问。
男子先是皱眉,遂又做出一副苦思冥想状,最后拍一下脑袋,叫道:“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呀?”
男子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状,语气悠悠的说:“你们应该也有听闻,前几年皇上赐复州为顺宜王的封地,在顺宜王夫妇来到复州后,这几年复州百姓过得富足,他们田里长的庄稼,就是比其他地方长的大,长得好,这便叫圣人降复,地生硕黍。”
“如今大瑜四处干旱,我们都饿得背井离乡,四处流亡了,复州的百姓好像还在复州,没有背井离乡。要知道,他们以前可是最穷的,因此是圣人拯救了复州。”
“龙腾凤鸣,丰粟瑜鼎。顺宜王名字里便带一个鸣字,丰是丰收,丰富,粟是粮食,瑜肯定是我们大瑜嘛,鼎,既表示皇权,也可以用来盛放粮食,这是不是说顺宜王和顺宜王妃当了皇帝皇后,我大瑜的粮鼎会被粮食填满?这次灾荒便会顺利过去?”
“这纸上的字是这意思吗?咱也没读过书,咱也不懂。”有流民将信将疑。
“要是你们不信我,那你们可以去问问其他识字的,不过照我看,这是我们的大机缘,我们可是第一批窥见天机的人,你们想想现下饥民这么多,这鱼没被他们抓去,反而被我们抓到了,而且河里也不止这条鱼,偏偏这条鱼撞了过来,这不是机缘是什么?”
人总是想用点什么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在恶劣的环境里窥得一丝天机,而且这天机还事关大瑜的百姓,在场的流民心里便有一种隐秘的优越感和天下大事与我相关的与有荣焉感。
这条鱼的故事,在流民们的口口相传中被附上一层传奇的色彩,这条鱼也从一条手臂长的大鱼,变成了一成年男子这么长的大鱼。
第73章 ↑返回顶部↑
淡黄色的菌体从顾寒鸣脚下蔓延开,杀手们还没来得及惨叫或者呼救,便全都消失在树林里。
顾寒鸣也
化作一团菌体钻入地下,他要回复州了。
元利与陈康在复州城外已经驻扎了半月有余,京城那边一直没有回信,他们也不敢贸然行动。
而且每天都会听到复州那边传来的各种方言的叽里咕噜声,驻扎的士兵们看起来也有些萎靡不振。
陈康即便是个傻子,这会他也明白,那也叽里咕噜的话语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也不能一直通过训斥士兵来提振士气。
林青萍看着书桌上各方来的书信,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她叫来阿劲,阿劲手里拎着两条大鱼,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家丁,手里也拎着鱼。
总共有十条大鱼,林青萍拿出十个纸卷,纸卷上透露着一些墨痕。
待阿劲将纸卷放入这十条大鱼的口中后,林青萍开口道:“把这些鱼放到凌渡河。”
除了借用强大的武力手段,林青萍决定效仿先贤,也用一下玄学信仰的手段。
早前顾寒鸣在复州相邻的几个地州都安排了人手,他们会让这些鱼到百姓的手上。
刃仇借着寻据点的借口,找到了他的岳家,在粮食和刃仇言语的夸赞中,他们对复州起了向往之情。
同时刃仇也将水坝之事告与岳家,在岳母与邻居闲聊时,那些对顺昭王的恐惧与对复州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一并在允州百姓间悄悄流传开。
楚州的流民在河里抓到一条大鱼,将鱼破开后,在鱼肚里发现一卷纸,纸上写着两行字,流民看不懂,便叫嚷起来“这纸上写的啥啊?这墨迹咋在鱼肚子里也不花哩?”
周围的流民听见,纷纷围拢过来,“这咱们也不识字啊,这写的啥东西。”
这时一个灰头土脸,看起来稍微有些瘦弱的男子从人群里钻到最前面,他说道:“我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让我来瞧瞧。”
抓到鱼的流民将纸递给瘦弱男子,男子先是感叹这纸与这墨奇特,在鱼肚这种湿润的环境下,纸没烂,墨没晕,随即读出纸上的内容:“圣人降复,地生硕黍。龙腾凤鸣,丰粟瑜鼎。”
“这啥意思啊?”流民们纷纷盯着瘦弱男子手中的纸,发出疑问。
男子先是皱眉,遂又做出一副苦思冥想状,最后拍一下脑袋,叫道:“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呀?”
男子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状,语气悠悠的说:“你们应该也有听闻,前几年皇上赐复州为顺宜王的封地,在顺宜王夫妇来到复州后,这几年复州百姓过得富足,他们田里长的庄稼,就是比其他地方长的大,长得好,这便叫圣人降复,地生硕黍。”
“如今大瑜四处干旱,我们都饿得背井离乡,四处流亡了,复州的百姓好像还在复州,没有背井离乡。要知道,他们以前可是最穷的,因此是圣人拯救了复州。”
“龙腾凤鸣,丰粟瑜鼎。顺宜王名字里便带一个鸣字,丰是丰收,丰富,粟是粮食,瑜肯定是我们大瑜嘛,鼎,既表示皇权,也可以用来盛放粮食,这是不是说顺宜王和顺宜王妃当了皇帝皇后,我大瑜的粮鼎会被粮食填满?这次灾荒便会顺利过去?”
“这纸上的字是这意思吗?咱也没读过书,咱也不懂。”有流民将信将疑。
“要是你们不信我,那你们可以去问问其他识字的,不过照我看,这是我们的大机缘,我们可是第一批窥见天机的人,你们想想现下饥民这么多,这鱼没被他们抓去,反而被我们抓到了,而且河里也不止这条鱼,偏偏这条鱼撞了过来,这不是机缘是什么?”
人总是想用点什么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在恶劣的环境里窥得一丝天机,而且这天机还事关大瑜的百姓,在场的流民心里便有一种隐秘的优越感和天下大事与我相关的与有荣焉感。
这条鱼的故事,在流民们的口口相传中被附上一层传奇的色彩,这条鱼也从一条手臂长的大鱼,变成了一成年男子这么长的大鱼。
第73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