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灯如漆点松花 第119节(3 / 4)
次日卯日上朝时继续给成王递奏折,随后本分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他昨晚听了季回星的话,只喝了几杯就离开了宴会,等到上朝时才知晓不夜侯之后与群臣吵了起来。
许嘉兰只要戎车,荣夷公喝了几杯酒,口无遮拦,阴阳怪气地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许嘉兰战功赫赫,在中州、孤竹俘获九千余人,以及大量家畜和战车,却没有献给成王。现在陛下又赏赐他百辆戎车,家臣若干,田地、财产雄厚,若有不臣之心,恐怕危及陛下江山。”
许嘉兰未动,是他身边的一位将领摔杯而起,指责荣夷公教唆儿女与民争利,被自己军中将士撞见,屡教不改不说,甚至还与士兵们产生摩擦,当日便要成王给他一个说法。
双方人马竟然就在宴会上大动干戈,赤手空拳的文臣根本不是武将们的对手,今日朝廷上就有十来个官员告假,轻者则带着伤病上朝。
好在卯日走得早,没卷入其中,还能完好无缺地端详众人。
前些日子还有官员笑话他跪地捡自己的奏折,谁想到风水轮流转,今日他们成了笑话,朝廷上唇枪舌战。成王大发雷霆,将众人一顿训斥。
下朝后,医馆的人候在门前,见到卯日的马车,便凑上前唤他:“春大人,你之前让我们留意对应症状的病人,这两日接收了几人,医馆的大夫拿不准,想请你看看。”
卯日应了一声。
那五人被单独安排在一间病房,因为卯日提前嘱咐了大夫,进出屋内的人都带着面巾。
他佩戴好面巾进去,检查过百姓全身,却没有发现皮下有凸起的地方,但是全身僵硬,泛着一层青色。
那五人中还有一位六岁男孩,卯日问诊的时候一直哭闹不止,他爹一直守在医馆外骂骂咧咧,哭诉春大人无故关押他家小孩。
因为他越骂越粗鄙,大夫们听不下去,问卯日怎么处理。
卯日撩开男孩衣摆,发现他后背鼓起一团,同大夫们招手,示意他们轮流观察那个鼓包,又同侍从说:“给他爹一枚钱币,打发他走。其他四人身上没有鼓包,再观察几日,这个小孩单独在一个屋。等等,你再拿四枚钱币,让他爹搬来照顾自己孩子。”
他连夜搬来医书,就在医馆和大夫们比对着鼓包翻找药方。
第三日时,四人中又有两人身上出现了鼓包。
血吸虫在体内有一定潜伏期,之前出现对应的症状只算是早期症状,所以看不出来。
卯日却觉得心底发寒,丰京每日来来往往的人口数千,有多少人是在潜伏期没能诊断出来?
医馆的大夫们每日都在跟着卯日研究鼓包,卯日上朝的时候,他们便接管这些病人,房中有鼓包的病患逐渐多到十余人,男女老少皆有。
除去每日来看诊的寻常病患,狭小的医馆已经住不下十多号人。
卯日便在医馆附近租了一间院子,让病患搬进去。
平头百姓没住过这么宽敞的屋舍,喜气洋洋地搬进去。一位达官贵人瞧不上这样憋屈的院子,非要住在自己宅院。
半月后,惊恐的叫声传遍院子,小男孩脸边的鼓包在吃饭时噗呲一声破了,他爹坐在对面,被污血溅了一脸,嘴里的饭菜还没咽下去,就愣在那里看着自己孩子直挺挺倒下去,眼睛还在转,只是气息却缓了下去。
院子里其余病患的尖叫声歇斯底里。
卯日与大夫们配出来的药都掺在饭菜中,就是为了防止这些病患发现端倪,但那鼓包每日都在移动,早就有人发现不妥,连连询问了许多次,大夫也不敢说实话。
半夜的时候,有人拿着匕首割破自己鼓包,看着污血里爬出一条肥硕的蠕虫,哀嚎着祈求神明保佑。
院子里的人数来到了数十人。
卯日拿着名册,划去一个名字,大夫们将裹着白布的尸首搬运出去,为了避人耳目,他们都是半夜时将尸首搬出城火葬。
原本只是百人,但往后几日城中患病的人成倍增长,不少官员也染病告假,朝廷终于重视起这种“咳疾”,又想到数月前春告祭上奏的事。
九月时,颓不流的马车抵达了荷花台。
他这一路实在坎坷,卯日等了对方几月,终于听到颓不流接近丰京的消息,再一问,又听说对方染上疾病,心中便沉了半截,问成王领了假,特意摘了几袋木芙蓉,命人制成糕点与酒茶,专程驾车去荷花台见颓不流。 ↑返回顶部↑
许嘉兰只要戎车,荣夷公喝了几杯酒,口无遮拦,阴阳怪气地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许嘉兰战功赫赫,在中州、孤竹俘获九千余人,以及大量家畜和战车,却没有献给成王。现在陛下又赏赐他百辆戎车,家臣若干,田地、财产雄厚,若有不臣之心,恐怕危及陛下江山。”
许嘉兰未动,是他身边的一位将领摔杯而起,指责荣夷公教唆儿女与民争利,被自己军中将士撞见,屡教不改不说,甚至还与士兵们产生摩擦,当日便要成王给他一个说法。
双方人马竟然就在宴会上大动干戈,赤手空拳的文臣根本不是武将们的对手,今日朝廷上就有十来个官员告假,轻者则带着伤病上朝。
好在卯日走得早,没卷入其中,还能完好无缺地端详众人。
前些日子还有官员笑话他跪地捡自己的奏折,谁想到风水轮流转,今日他们成了笑话,朝廷上唇枪舌战。成王大发雷霆,将众人一顿训斥。
下朝后,医馆的人候在门前,见到卯日的马车,便凑上前唤他:“春大人,你之前让我们留意对应症状的病人,这两日接收了几人,医馆的大夫拿不准,想请你看看。”
卯日应了一声。
那五人被单独安排在一间病房,因为卯日提前嘱咐了大夫,进出屋内的人都带着面巾。
他佩戴好面巾进去,检查过百姓全身,却没有发现皮下有凸起的地方,但是全身僵硬,泛着一层青色。
那五人中还有一位六岁男孩,卯日问诊的时候一直哭闹不止,他爹一直守在医馆外骂骂咧咧,哭诉春大人无故关押他家小孩。
因为他越骂越粗鄙,大夫们听不下去,问卯日怎么处理。
卯日撩开男孩衣摆,发现他后背鼓起一团,同大夫们招手,示意他们轮流观察那个鼓包,又同侍从说:“给他爹一枚钱币,打发他走。其他四人身上没有鼓包,再观察几日,这个小孩单独在一个屋。等等,你再拿四枚钱币,让他爹搬来照顾自己孩子。”
他连夜搬来医书,就在医馆和大夫们比对着鼓包翻找药方。
第三日时,四人中又有两人身上出现了鼓包。
血吸虫在体内有一定潜伏期,之前出现对应的症状只算是早期症状,所以看不出来。
卯日却觉得心底发寒,丰京每日来来往往的人口数千,有多少人是在潜伏期没能诊断出来?
医馆的大夫们每日都在跟着卯日研究鼓包,卯日上朝的时候,他们便接管这些病人,房中有鼓包的病患逐渐多到十余人,男女老少皆有。
除去每日来看诊的寻常病患,狭小的医馆已经住不下十多号人。
卯日便在医馆附近租了一间院子,让病患搬进去。
平头百姓没住过这么宽敞的屋舍,喜气洋洋地搬进去。一位达官贵人瞧不上这样憋屈的院子,非要住在自己宅院。
半月后,惊恐的叫声传遍院子,小男孩脸边的鼓包在吃饭时噗呲一声破了,他爹坐在对面,被污血溅了一脸,嘴里的饭菜还没咽下去,就愣在那里看着自己孩子直挺挺倒下去,眼睛还在转,只是气息却缓了下去。
院子里其余病患的尖叫声歇斯底里。
卯日与大夫们配出来的药都掺在饭菜中,就是为了防止这些病患发现端倪,但那鼓包每日都在移动,早就有人发现不妥,连连询问了许多次,大夫也不敢说实话。
半夜的时候,有人拿着匕首割破自己鼓包,看着污血里爬出一条肥硕的蠕虫,哀嚎着祈求神明保佑。
院子里的人数来到了数十人。
卯日拿着名册,划去一个名字,大夫们将裹着白布的尸首搬运出去,为了避人耳目,他们都是半夜时将尸首搬出城火葬。
原本只是百人,但往后几日城中患病的人成倍增长,不少官员也染病告假,朝廷终于重视起这种“咳疾”,又想到数月前春告祭上奏的事。
九月时,颓不流的马车抵达了荷花台。
他这一路实在坎坷,卯日等了对方几月,终于听到颓不流接近丰京的消息,再一问,又听说对方染上疾病,心中便沉了半截,问成王领了假,特意摘了几袋木芙蓉,命人制成糕点与酒茶,专程驾车去荷花台见颓不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