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到主屋的时候,巴顿庄园的黒妈妈哈蒂过来跟玛格请示:“太太,有个黑人,他要求用自己的工分兑换鸡。他说今天是他的生日,他想吃鸡,并且喝一杯葡萄酒。您看……”
  “他的工分够吗?”
  “够的,太太。”
  “那就兑换给他。”
  “可是养殖场那边除了几只留种的公鸡和母鸡,就只剩下您用来待客的那只鸡了。县里的其他人家的鸡,都差不多被您给买光了。如果给了他,您打算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今天可来不及赶去隔壁县了。”
  自打实行工分制之后,那些黑人们个个都跟发了疯一样,一旦有了工分,就要求兑换这个兑换那个。而鸡这种除了圣诞节很少能够吃到的食物,就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以致于玛格的养鸡场一直上不了规模。
  玛格转头问瑞特:“巴特勒先生,有没有兴趣尝试一下一道来自东方的菜肴。我保证,他的味道会让您印象深刻。”
  “哦?请问是什么菜肴?”
  “酸菜鱼。您吃辣吗?”
  “当然。印度的咖喱也很辣。”
  “那么您一会儿一定要试一试。”
  第25章
  1861年的五月到1862年的五月,对于奥哈拉家三位已经出嫁了的小姐来说,都是十分特别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面,姐妹三人都怀孕了,都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一点,都是相同的。只是在这一年里面,斯卡利特的坏脾气让整个亚特兰大的人都对他摇头,就连埃伦也为这个女儿感到十分羞愧。
  相反,玛格和苏埃伦两人的日子却越过越如意。她们都是南方大庄园主家的太太,丈夫不在家,她们当家做主。而且玛格和苏埃伦相继完成了对庄园的改造和转型,这里面,又以苏埃伦的蔷薇庄园完成得最为彻底。
  苏埃伦并不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女孩,从她十分依赖姐姐玛格就可以看得出来。她的本领十分有限。但是她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对她好的人,她很乐意听从对方的意见。单单从这一点来说,苏埃伦成为大庄园主家的太太,无疑是最合适的。
  因为长期跟姐姐交流经验,苏埃伦也采取了工分制,当然,时间上来说,虽然晚于玛格的巴顿庄园,可因为苏埃伦的能耐有限,使得那些黑人们更加主动地为自己谋求利益。
  不要小看这些黑人。
  要知道连玛格都不敢把巴顿庄园的棉花地给铲平,可蔷薇庄园的黑人们就有这个本事,把一百亩棉花地铲平,建了纺纱作坊。后来玛格见蔷薇庄园的纱太多了,就把医用纱布和医用绷带两项业务转给了蔷薇庄园。
  跟玛格一样,苏埃伦也通过瑞特·巴特勒的路子,将这些东西卖掉,换来的金币存在了英格兰银行的自己的账户里。
  在巴顿庄园的蔷薇庄园,作坊里面的机器一个月里面只停一天,用来打扫卫生、清理粉尘,除此之外是不停的。当然,这一天也是工人们的休息日。
  黑人们里面没有笨蛋,虽然改良版的《芦柴棒的故事》在白人社会里面很少有人知道,可是在黑人里面却是众所周知。而欧洲的工人们的待遇,通过那些留在庄园里面的可敬的老先生们,感激他们都有读报纸的习惯,使得这些黑人们早早就知道了那些白人同行的待遇。
  所以,他们的心很平衡,工作也很努力。
  机器面前三班倒,三人一组控制一台机器,每十二台机器算一个班,班级里面的每个小组都互相竞争,班级和班级之间也互相竞争。出产质量合格的、数量最多的三个组,将得到第一等的岗位工分,而出产质量合格的数量最多的三个组,他们只能拿第三等的岗位工分。
  同种产品,效益最好的班级,从工头到成员,都有额外的奖励。
  因为有这种竞争机制在,那些黑人们甚至不用监工的鞭子就使劲地干活。也因为这种工分制的存在,他们想要吃鸡就吃鸡,想要吃鱼就吃鱼,甚至是大庄园主家平时用来招呼客人的葡萄酒,只要工分够,他们就能够拥有。
  更甚者,蔷薇庄园的几个黑人结婚的时候,居然穿上了白缎子!
  没错,在这个年代,只有上等人才能够穿白缎子结婚,就连那些穷白人都只能艳羡,尤其是战争开始了,白缎子也越发贵了,可是蔷薇庄园的黑人们就这么剽悍,他们在结婚的时候穿上了白缎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