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3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怀恩瞪了儿子一眼说:“姜御医要我保密,我若告诉了你,翟氏便知道了,翟氏知道了,便不会瞒着她爹娘兄嫂,一传十、十传百,还如何保密?”
  杨继学讪讪的笑了笑,先前他全部身家都给翟氏打理,确实不会隐瞒翟氏什么事情,翟家在临安府,翟氏的爹虽在外任,但翟氏的娘亲却因为身体不好留在临安府,若知道姜御医在潍县养老,翟氏定会要自家出面请姜御医去替她娘亲瞧病的。
  翟氏的娘亲卧床不能出门,还得求着姜御医去临安府,姜御医连给皇上看病都推脱了回乡,杨家虽与姜家有些来往,可杨继学自认没这么大的脸面。
  杨怀德见儿子不再说话,这才问孙女:“芸娘,你是如何知道的?”
  杨芸娘说:“今日嬉冰,辛家妹妹去与姜少爷说话,回来说是辛家哥哥在潍县的同窗旧友,说起来才知道竟然是姜御医的孙子,这么说姜御医常在潍县啊?”
  杨怀恩听了先跟杨老夫人说了句:“帮我收拾些礼品出来,姜南星回了京城,姜御医今年肯定也回了京城,我得去拜访一下。”
  杨老夫人应下了,杨怀恩再才回孙女的话道:“姜御医在潍县养老,但不喜人打扰,说要编写一部医书传世,要是回了潍县,可莫要把消息传出去,若知道了姜御医常在潍县,定然少不了有人上门打扰。”
  杨芸娘忙点点头,但却没走开,在杨怀恩身边表情犹
  犹豫豫的,似乎想说什么又不知如何开口。
  杨怀恩很疼爱孙女,师娘帮着介绍相看对象便是杨怀恩亲自去求的,见状便笑着问:“芸娘怎么了?可是看中了什么东西想买?要多少银钱阿爷给你。”
  杨芸娘摇摇头,如今屋里只有阿爷、阿奶、爹爹、弟弟四个血脉亲人,想来谁也不会笑话她,便忐忑的开口说:“阿爷,我想学医术。”
  听了杨芸娘这话,除了杨泽,杨怀恩和杨老夫人、杨继学皆是一愣,杨老夫人把杨芸娘唤过来说:“芸娘,你已经及笄了,如今正是相看定亲的时候,为何突然起了学医的心思?”
  本朝对女子的限制算是开放,女子可出门做工,可经商,自然也可以学医,县城的小地方少见,但府城街面上也有女子开的医馆、药堂,专替妇人、孩童瞧病。
  皇宫的太医院里甚至还有女医官,专为后宫女眷瞧些男医者需避嫌的妇人病症。
  若是杨家也是个医药世家,应该也会培养自家女儿学医,可杨家并无医道传承,家里又不需要女儿行医挣钱养家,对杨芸娘这要求便觉得十分意外。
  杨芸娘其实知道家里给她挑亲事不顺利,但她并没有想过要听娘亲的去寻舅舅、舅母帮她介绍什么有权势的人家。
  她以前许是会把这事看得很重,估计还得难过得偷偷哭两回,但这两年因为认识了辛家的月娘妹妹,她心里开始有了些模糊的想法:为什么女子非得靠男子来实现自己抬高社会地位的需求呢?
  月娘妹妹靠自己经商,先前只是经营辛家婶婶的绣铺,便做得有声有色,挣得不少银钱不说,还让那些府城的小姐们都热情的与她交往。
  后来虽是因为幸运得了蚕种,但江州经营丝织业数百年,也不曾见谁家得了朝廷册封爵位,可月娘妹妹却先做了县主,如今更是成了公主。
  这可是靠嫁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的。
  家里再是精心的为她挑选未来夫婿,可一切都依托在那个未知的男子身上,他便是现在瞧着努力上进,谁知道未来是不是会变化呢?
  她娘亲与爹爹和离前,暗地怄气了这么多年,便是因为爹爹没能考上功名给她请封诰命。
  原先杨芸娘听了她娘亲的话,相信了女子定要找个好夫婿,现在因为辛家的月娘妹妹,她发现原来女子也可以靠自己。
  来了京城之后,因为杨家与何家两家算是姻亲,杨芸娘与何令芳又联系上了,先前在潍县的时候何家姐姐因为亲事不顺,消瘦了许多,这回见到却丰盈红润、光彩照人。
  何家姐姐开了两家铺子,生意极好,她说她家本来给她准备了万两嫁资,她提前预支了千两银子开了这两家铺子,如今不论是娃娃还是话本子,都卖到了九州各处,一年多的时间不止本钱早赚了回来,利润更是十分丰厚,再过个一年半载,便挣出另一份嫁资来了。
  先前她家替她寻相看的人家,人家不是嫌弃她家是庶支,就是挑拣她爹爹的官职小,甚至还看她弟弟身无功名不成才。
  可自从知道她有这么两个日进斗金的生意,莫说别人挑拣她了,完全倒了个个,倒是有许多人家扑上来让她挑拣了。
  不过何令芳都十七岁了,还没定下亲事呢,她说:“那些人家各个都说自家的孩子有潜力,可我的嫁资都是真金白银,凭什么他们就只有个虚无缥缈的潜力就够了,空手套白狼呢?”
  杨芸娘听了她爹爹回家说起放榜那日的盛况,闻言便问:“那芳姐姐难道是想要下一科榜下捉婿?”
  何令芳笑着点头,说:“我要嫁人便要嫁个有真才实学的,不然便是不嫁人,我这辈子也吃穿不愁,我何必找个未来不确定的人家,拿我的真金白银去博他家的未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