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2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蒋家先前把他们都召集起来说要一起对付辛氏,蒋家竟然没有事先去打听清楚辛氏的背景吗?这辛氏大管事小小年纪却是县主之尊,连宫中的大总管都对她如此恭敬推崇,还将她与明相对比,世人谁不知明相与成帝之情谊,江州织行究竟是在与谁作对?
  真的是与蒋煜口中一家规模不大的小小丝坊作对吗?
  还是说不怕死不要命的在与皇上作对?
  蒋家究竟知不知道这些内情?若是不知,他们简直比自己还傻!若是知道,他们就是在故意隐瞒大家,拉大家下水!
  好不容易到了宫中,下了马车,张经一身透气的绸衣都湿透了,被风一吹,他打了个寒颤,紧捂着嘴巴才把一个喷嚏压了下去。
  张经一路上如幽魂一般跟着前行,恍惚间有人拉他的衣裳小声叫他下跪,他扑通一下重重的跪到地上,却没感觉到疼痛,只机械的按着先前太监教的面圣礼仪叩拜,喊道:“小民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皇上声音威严的喊了一声:“平身”。
  “谢皇上。”张经这才木着腿爬了起来,低着头不敢见圣颜,只听到自己胸腔里巨大的心跳声。
  还好皇上并没有先同他说话,好让他还能有点时间缓一缓,只听到皇上语气变得温和的和他同行的辛氏大管事说:“辛县主来京一路舟车劳顿,可觉辛苦?”
  第171章
  辛月有点控制不住的想要抬头看看这位年轻天子长得是何模样,但先前有司仪太监教导过她和张经,面圣时不可抬头直视圣颜。
  可是皇上对她过于温和的态度,让辛月的好奇心又有些蠢蠢欲动。
  适才她忍着不适和张经一起要跪下叩拜,张经结结实实的跪了下去,她却在跪到一半的时候被皇上搭着手臂扶了起来。
  若是本土女子许是会不甚惶恐,偏辛月是个外来的,不让她跪她求之不得,就着皇上的手劲就站直了身体,除了还记得司仪太监的吩咐微低着头视线向下,整个人腰板挺直得像棵笔直的树干。
  旁边那个二十来岁的江州丝坊少东家,结结实实的跪了一回,不知道回去膝盖会不会红肿,现在便是站起了身,也是佝偻着身形,低头垂目得恨不得无人注意他,好让他原地消失的样子。
  这样两个人站在一起,周祺心想也不知自己封的这位小县主,是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抑或是她与明相的种种相似之处,并非巧合,而是另有缘由……
  不过无论心中如何猜测,就算小县主低着头并没有看到,周祺面上还是一派温和亲切,犹如对待自家远行的亲眷一般,还关切的问她来时累不累?
  若是去江州,那定是辛苦,可是来京城,辛月倒不觉得辛苦,公费出差的目的地是自己家,那可是很棒很棒的。
  来京城之前她也不知道还有皇商这回事,更不知道还要进宫面圣,不然她就请商行那位内监大人再给她补补宫中礼仪了。
  适才那位司仪太监只教了他们如何行礼跪拜,时间太紧张,只嘱咐了他们答皇上的话一定要恭敬。
  辛月便按着司仪太监所教,答道:“回皇上,贺州到京城路途不算遥远,臣女未觉辛苦。”
  周祺听了辛月的答话,笑着点点头,说:“既如此,那辛县主日后可要多多往来于京城。”
  辛月闻言一愣,不知皇上这话有何深意?不过皇上已经调转了话头,看向了那个有些两股战战的江州丝坊少东家,问他:“汝名张经?乃父为何不来?”
  张经袖中的手紧攥成拳,指甲深深的掐进肉里,用疼痛来抑制自己的恐慌和紧张,一张口便是结结巴巴十分颤抖的声音说道:“回皇上,草民张经,草民之父因染病无法远行,所以由草民来京。”
  周祺点了点头,并未计较张经这样子有失仪之嫌,不过他接下来的话还是把已经吓成鹌鹑的张经吓得更是快肝胆俱裂。
  只听皇上开口说:“你们张氏丝坊便是江州最大的丝坊,你家的布料应是江州最好,怎么才有区区两种布料入选贡品?”
  张经因为先入为主,觉得自己被蒋家坑害,被迫做了和皇上作对的事情,现在听到皇上如此发问,他便忍不住深想皇上的话,也不知他想到了哪里去,嘴唇都快失了血色,膝盖一软又跪了下去,声音破碎几不可闻的道:“回皇上,草民不知……草民之父亦不知蒋家与徐家的狼子野心,求皇上明察秋毫,莫要怪罪我等……”
  还好周祺还很年轻,耳力很好,听清了他的话,但越听越迷糊,脸上露出了些疑惑来:我说啥了?他为何这样?
  辛月就站在张经身侧,自然也听了个满头雾水,忘了司仪太监的叮嘱,忍不住狐疑的望向皇上:你说啥了把他吓成这样?
  不过在与皇上同样疑惑的眼神对视上后,辛月猛的惊醒过来,天呐,她看到了皇上的脸!不会要受什么惩罚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