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84节(2 / 4)
辛月对杨家的观感本就不错,现在一下子拉到了更高,世家与世家真的是不一样的。
杨管家笑着说:“辛氏能得到蚕种,是辛氏的幸运,也是我们潍县、永安府,乃至贺州的幸运,有了蚕种,大家都能参与到这一行业中来,我们杨家实在是不曾有过经商经验,所以便想往农业种植方面参与,我们老夫人说辛氏人少,若要把这事业做大,这繁育蚕种之事辛氏族人都不大够用吧,我们杨氏的土地改做桑园,对我们两家乃是双赢的事。”
辛月听了杨管家这番话,脑子突然一阵嗡嗡声,终于知道自己忽略了什么。
杨老夫人说得没错,辛氏太小了,这蚕种本来能带给整个贺州极大的改变。
原本贺州的经济产业只有茶,茶这东西本就不是所有人都要喝的必需品,且九州哪州没有自己的茶种。
虽贺州的茶名气更大些,但许多人更认本地的茶顺口,所以贺州在九州之中一直属于不上不下的地位,说富有吧,远远比不上江州、湖州,说贫困吧,又比赢州、盛州两处靠着边境的偏远之地好上许多。
可有了蚕种,若能大力发展纺织业,受惠的将是整个贺州,辛月想起现代一个纺织厂都能养活一个区,这还是全国各地都是竞争对手的环境下,而如今她们只有一个江州做对手。
辛月懊恼的想,自己竟然比不上杨老夫人一个后宅妇人思维开放,白读了几年的市场经济学。
就像杨老夫人说的,辛氏这么小,人口这么少,要护着蚕种不外流,必然只能用自家的族人来育蚕养蚕,若不把种桑、纺织这些上下游生态交出去,辛氏的商行永远别想走出潍县去,按着先前计算的,如果辛氏族人不来一个人口大爆炸,顶了天也就做成一个江州中等规模的蚕所、丝坊来。
简直是白瞎了上天送的这些蚕种,暴殄天物。
辛月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误,对杨管家说:“多谢杨老夫人的提点,辛月受益匪浅,劳杨管家替我同杨老夫人带个话,等我同商行股东商议过后,亲自上门寻杨老夫人商谈合作之事。”
杨管家见辛月说得十分诚恳,笑着应下,留下一份杨氏的名贴说:“我回去交待好门房,辛小姐拿着这份名帖,随时可登门,杨家扫榻以待。”
辛月亲自把杨管家送出门去,转身后去寻在书房闭门苦读的辛长平。
辛长平没有提前去京城,似杨家的杨怀德和杨继学都是在中举之后多年苦读,已经有了把握,才提前去京城好参加各种文会搏一搏文名。
辛长平放下科举好几年,今年才再次捡起来,没有时间浪费在文会上,再说了,他本就不是什么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写文章还能瞧,作诗只会贻笑大方,便决定留在家里安心读书备考,等过完春节,再往京城去也不迟。
平日里若无大事,家里人都不会来打扰辛长平,听到女儿在外敲门求见,辛长平便知道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便起身开门让女儿进来说话。
听到女儿转述了杨家来寻求合作一事,见到女儿脸上懊恼的神情,辛长平沉思了一会儿后笑着宽慰女儿道:“月娘你这般年幼,想不到那么周全乃是正常的,爹爹比你多活了这么些年,不也没有想到吗?”
第109章
辛月心里知道自己并不年幼,只不过是如今这个年幼女童的身份让大家对她多了许多宽容罢了。
不过辛长平这话说得很对,本就没人能事事想得周全。
更何况她原来也不过是个刚工作没几年的普通人,虽然在校园里学了许多商业知识,但也只是纸上谈兵,从没真的运用过。
如今不过仗着外表是个几岁的女童,才天天被人夸天生聪慧,其实辛月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天才,眼界也并没有比旁人多出许多。
她不能真的被大家不明所以的吹捧吹高了心气,在经商这条路上,她其实是个初出茅庐的小菜鸟,需要学习的还有许多许多。
辛长平见女儿垂目沉思,笑着拍着女儿的肩膀说道:“既然如今在杨老夫人的提醒下发现了问题,咱们及时改正便是,经一事长一智,爹爹相信以月娘的聪慧,日后会成长得更加厉害的。”
辛月点头,心里有了些新的想法,只是还没想周全,便先不提。
杨家派人来了没两天,褚家跟着也来了人到辛家拜访,来人是褚家商行的管事还有辛长平
的好友褚亮。
褚亮此次亦是中了举人,只是名次比好友要靠后许多,排在第五十五名,也就比吊车尾强那么一点。
他爹的意思是让他若有心继续考科举,便寻个大儒拜师求学,随着师父安心苦读些年。
若想当官就现在开始候缺,如今因着湖州贬斥了许多官员,许多官员都挪动升迁了,底层的官职空出来许多。 ↑返回顶部↑
杨管家笑着说:“辛氏能得到蚕种,是辛氏的幸运,也是我们潍县、永安府,乃至贺州的幸运,有了蚕种,大家都能参与到这一行业中来,我们杨家实在是不曾有过经商经验,所以便想往农业种植方面参与,我们老夫人说辛氏人少,若要把这事业做大,这繁育蚕种之事辛氏族人都不大够用吧,我们杨氏的土地改做桑园,对我们两家乃是双赢的事。”
辛月听了杨管家这番话,脑子突然一阵嗡嗡声,终于知道自己忽略了什么。
杨老夫人说得没错,辛氏太小了,这蚕种本来能带给整个贺州极大的改变。
原本贺州的经济产业只有茶,茶这东西本就不是所有人都要喝的必需品,且九州哪州没有自己的茶种。
虽贺州的茶名气更大些,但许多人更认本地的茶顺口,所以贺州在九州之中一直属于不上不下的地位,说富有吧,远远比不上江州、湖州,说贫困吧,又比赢州、盛州两处靠着边境的偏远之地好上许多。
可有了蚕种,若能大力发展纺织业,受惠的将是整个贺州,辛月想起现代一个纺织厂都能养活一个区,这还是全国各地都是竞争对手的环境下,而如今她们只有一个江州做对手。
辛月懊恼的想,自己竟然比不上杨老夫人一个后宅妇人思维开放,白读了几年的市场经济学。
就像杨老夫人说的,辛氏这么小,人口这么少,要护着蚕种不外流,必然只能用自家的族人来育蚕养蚕,若不把种桑、纺织这些上下游生态交出去,辛氏的商行永远别想走出潍县去,按着先前计算的,如果辛氏族人不来一个人口大爆炸,顶了天也就做成一个江州中等规模的蚕所、丝坊来。
简直是白瞎了上天送的这些蚕种,暴殄天物。
辛月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误,对杨管家说:“多谢杨老夫人的提点,辛月受益匪浅,劳杨管家替我同杨老夫人带个话,等我同商行股东商议过后,亲自上门寻杨老夫人商谈合作之事。”
杨管家见辛月说得十分诚恳,笑着应下,留下一份杨氏的名贴说:“我回去交待好门房,辛小姐拿着这份名帖,随时可登门,杨家扫榻以待。”
辛月亲自把杨管家送出门去,转身后去寻在书房闭门苦读的辛长平。
辛长平没有提前去京城,似杨家的杨怀德和杨继学都是在中举之后多年苦读,已经有了把握,才提前去京城好参加各种文会搏一搏文名。
辛长平放下科举好几年,今年才再次捡起来,没有时间浪费在文会上,再说了,他本就不是什么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写文章还能瞧,作诗只会贻笑大方,便决定留在家里安心读书备考,等过完春节,再往京城去也不迟。
平日里若无大事,家里人都不会来打扰辛长平,听到女儿在外敲门求见,辛长平便知道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便起身开门让女儿进来说话。
听到女儿转述了杨家来寻求合作一事,见到女儿脸上懊恼的神情,辛长平沉思了一会儿后笑着宽慰女儿道:“月娘你这般年幼,想不到那么周全乃是正常的,爹爹比你多活了这么些年,不也没有想到吗?”
第109章
辛月心里知道自己并不年幼,只不过是如今这个年幼女童的身份让大家对她多了许多宽容罢了。
不过辛长平这话说得很对,本就没人能事事想得周全。
更何况她原来也不过是个刚工作没几年的普通人,虽然在校园里学了许多商业知识,但也只是纸上谈兵,从没真的运用过。
如今不过仗着外表是个几岁的女童,才天天被人夸天生聪慧,其实辛月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天才,眼界也并没有比旁人多出许多。
她不能真的被大家不明所以的吹捧吹高了心气,在经商这条路上,她其实是个初出茅庐的小菜鸟,需要学习的还有许多许多。
辛长平见女儿垂目沉思,笑着拍着女儿的肩膀说道:“既然如今在杨老夫人的提醒下发现了问题,咱们及时改正便是,经一事长一智,爹爹相信以月娘的聪慧,日后会成长得更加厉害的。”
辛月点头,心里有了些新的想法,只是还没想周全,便先不提。
杨家派人来了没两天,褚家跟着也来了人到辛家拜访,来人是褚家商行的管事还有辛长平
的好友褚亮。
褚亮此次亦是中了举人,只是名次比好友要靠后许多,排在第五十五名,也就比吊车尾强那么一点。
他爹的意思是让他若有心继续考科举,便寻个大儒拜师求学,随着师父安心苦读些年。
若想当官就现在开始候缺,如今因着湖州贬斥了许多官员,许多官员都挪动升迁了,底层的官职空出来许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