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54节(2 / 4)
今年过年姑姑没回来过,听说姑姑生了个小表弟,爹爹和娘亲去了一趟,在他们问小表弟怎么样?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他们能去看小表弟的时候,娘亲却发了好大的脾气,之后还跟他们说以后不许叫姑姑。
其实宋光耀不太明白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最近这大半年爹娘常常抱怨说铺子挣不到钱,一个多月前突然有一天难得高高兴兴的回了家,笑着说以后家里能挣大
钱了,结果第二日说去寻姑姑,回来又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这回还说以后连阿爷都不许认了。
之后刚平静的过了一个多月的日子,爹爹娘亲每日早出晚归的去铺子管着人干活,前几日租了几辆马车说是去府城送货,之后就一直没回来。
昨日来了一伙子人把家里的铺子封了,掌柜来家里寻他们,他们才知道,是府城的大官人家告他们铺子欺诈,爹娘都被关在府城的牢狱里,不止铺子被封,连家里的宅子怕都要赔出去,查封宅子的兵丁一会儿就要来了,掌柜的是顾念多年的情谊跑着来提前给他们送个信。
宋光耀忙带着妹妹把平日里攒下的零花钱揣着,去寻阿爷,谁知阿爷听说了这些事后,只说等他托人去打听打听,然后说他那院子小住不下,只把他俩安排到客栈里。
宋光耀和宋惜娘在客栈里等了两天都不见阿爷来,实在心急,今日一早又去了趟阿爷的小院,结果敲门无人应答,把左右邻居吵了出来说:“这家人昨日便走了,叫了好几辆马车装的行李呢,看架势怕是许久不会回来了。”
宋光耀人傻了,他本就不是个聪明人,想不通为什么突然爹娘就被抓了,阿爷也丢下他们跑了,阿公阿婆和舅舅们都是普通农家,宋光耀思来想去,只有带着妹妹来寻姑姑,姑父是秀才,又在县衙公干,宋光耀想来问问,到底这是怎么回事?
宋氏听侄儿说完这些事,眉头皱到一起,她想起上次兄嫂过来找她要她替他们做衣裙,当初胡娘子说了,那是户极厉害的人家,世代的武官,想来怕是兄嫂犯了蠢,还是接了人家的活,妄图糊弄过去,却被人家抓了起来。
那种人家别说宋家惹不起,辛家也只有辛长平做着一个不入流的书吏,还不是一样惹不起。
宋氏没有大包大揽,只说:“等你们姑父回来,我让他去打听一下情况。”
宋光耀连连点头,他虽不甚聪明,但平时和玩伴们玩,也常听他们说托人办事得花银子,他便把自己怀里藏的零花钱一股脑的拿出来递给宋氏道:“拜托姑姑、姑父了。”
宋氏没收他的银子,瞧着天色渐晚,问他们:“可有处去?”
宋光耀摇摇头说:“家里被封了,阿爷定的客栈也到期了,我没敢掏银子续住,我朋友说在外面要是露出银子,容易被坏人盯上。”
宋氏叹了口气,对大人的气怪不到孩子身上,便说:“那今晚在家里挤一挤,等明日你姑父打听到情况,再看如何安排。”
“多谢姑姑收留。”宋光耀和宋惜娘听到姑姑愿意留他们住,二人对视一眼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们这几日都惊惶得很,偏偏身边没一个长辈能依靠的。
等辛长平下值回到家,见到娘子的侄儿侄女,听说了这些事后皱起了眉,说:“便是府衙要拿人,也该告知县衙一声,可我最近收到的公文里,并不曾有关于这事儿的。”
第61章
宋光耀听见姑父这般说,他想起掌柜那日说来的人极凶横,各个都带着刀,还不与人说话,直把他们都赶了出来便封了铺子,便说:“之前我爹爹和娘亲在家提过,这回是给府城守备大人家做衣服,封铺子的会不会是守备大人派的官兵?”
宋氏听了吓了一跳,先前胡娘子只是说是世代武官的人家,宋氏可不知道竟然是一府守备。
辛长平亦是脸色难看,若是如此,难怪宋承业与徐氏直接被下了牢狱,府衙都不曾与潍县县衙告知,怕是府衙如今都不知道此事呢。
毕竟守备大人与府尹大人可是平级,军队不插手地方治理,可地方官也管不了军队。
守备府可是有自己的府衙和牢狱的,官兵们犯事都是由守备府自己裁决后直接报到京城给皇上批示,不需要经过地方官员,便是百姓与官兵之间的纷争,也是由守备府升堂,只是需有地方官员在场监督裁决是否公正,可有偏私官兵的行为罢了。
辛长平把这里面的关窍告知了宋光耀,宋光耀听得眼冒金星,只懂了一点,他爹爹娘亲被关在军方的牢狱里,姑父也没有办法探听到消息。
宋光耀目露沮丧,表情茫然又绝望。
毕竟还是个没成年的孩子,连番打击之下,原本因为觉得自己是哥哥,要在妹妹面前表现得坚强可靠,出事到现在都强撑着没哭过的宋光耀眼泪瞬间决堤。
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心里最后一丝指望也被戳破之后,他只能茫然的不断重复一句话:“现在如何是好?”
宋惜娘本就是个胆小的性子,这几天全靠哥哥安慰鼓劲才坚持下来,见哥哥都哭了,她更是崩溃了,只是她声小,连哭都是细声抽噎,虽然声音没有多大,不吵人,可听着更让人难受。
连辛姑母这个不相干的人见他们这样子都觉得心酸,急切的看着弟弟问:“大弟,有没有办法能让他们见爹娘一面?这一家就两个孩子,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能主事儿的都被关起来,不论犯了什么事儿,是要赔钱还怎样,总得告知一声吧。”
宋氏再是怨恨兄嫂,也不到希望他们得到这般下场的地步,只不过是不想再与他们来往,不愿再被白白奴役罢了。 ↑返回顶部↑
其实宋光耀不太明白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最近这大半年爹娘常常抱怨说铺子挣不到钱,一个多月前突然有一天难得高高兴兴的回了家,笑着说以后家里能挣大
钱了,结果第二日说去寻姑姑,回来又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这回还说以后连阿爷都不许认了。
之后刚平静的过了一个多月的日子,爹爹娘亲每日早出晚归的去铺子管着人干活,前几日租了几辆马车说是去府城送货,之后就一直没回来。
昨日来了一伙子人把家里的铺子封了,掌柜来家里寻他们,他们才知道,是府城的大官人家告他们铺子欺诈,爹娘都被关在府城的牢狱里,不止铺子被封,连家里的宅子怕都要赔出去,查封宅子的兵丁一会儿就要来了,掌柜的是顾念多年的情谊跑着来提前给他们送个信。
宋光耀忙带着妹妹把平日里攒下的零花钱揣着,去寻阿爷,谁知阿爷听说了这些事后,只说等他托人去打听打听,然后说他那院子小住不下,只把他俩安排到客栈里。
宋光耀和宋惜娘在客栈里等了两天都不见阿爷来,实在心急,今日一早又去了趟阿爷的小院,结果敲门无人应答,把左右邻居吵了出来说:“这家人昨日便走了,叫了好几辆马车装的行李呢,看架势怕是许久不会回来了。”
宋光耀人傻了,他本就不是个聪明人,想不通为什么突然爹娘就被抓了,阿爷也丢下他们跑了,阿公阿婆和舅舅们都是普通农家,宋光耀思来想去,只有带着妹妹来寻姑姑,姑父是秀才,又在县衙公干,宋光耀想来问问,到底这是怎么回事?
宋氏听侄儿说完这些事,眉头皱到一起,她想起上次兄嫂过来找她要她替他们做衣裙,当初胡娘子说了,那是户极厉害的人家,世代的武官,想来怕是兄嫂犯了蠢,还是接了人家的活,妄图糊弄过去,却被人家抓了起来。
那种人家别说宋家惹不起,辛家也只有辛长平做着一个不入流的书吏,还不是一样惹不起。
宋氏没有大包大揽,只说:“等你们姑父回来,我让他去打听一下情况。”
宋光耀连连点头,他虽不甚聪明,但平时和玩伴们玩,也常听他们说托人办事得花银子,他便把自己怀里藏的零花钱一股脑的拿出来递给宋氏道:“拜托姑姑、姑父了。”
宋氏没收他的银子,瞧着天色渐晚,问他们:“可有处去?”
宋光耀摇摇头说:“家里被封了,阿爷定的客栈也到期了,我没敢掏银子续住,我朋友说在外面要是露出银子,容易被坏人盯上。”
宋氏叹了口气,对大人的气怪不到孩子身上,便说:“那今晚在家里挤一挤,等明日你姑父打听到情况,再看如何安排。”
“多谢姑姑收留。”宋光耀和宋惜娘听到姑姑愿意留他们住,二人对视一眼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们这几日都惊惶得很,偏偏身边没一个长辈能依靠的。
等辛长平下值回到家,见到娘子的侄儿侄女,听说了这些事后皱起了眉,说:“便是府衙要拿人,也该告知县衙一声,可我最近收到的公文里,并不曾有关于这事儿的。”
第61章
宋光耀听见姑父这般说,他想起掌柜那日说来的人极凶横,各个都带着刀,还不与人说话,直把他们都赶了出来便封了铺子,便说:“之前我爹爹和娘亲在家提过,这回是给府城守备大人家做衣服,封铺子的会不会是守备大人派的官兵?”
宋氏听了吓了一跳,先前胡娘子只是说是世代武官的人家,宋氏可不知道竟然是一府守备。
辛长平亦是脸色难看,若是如此,难怪宋承业与徐氏直接被下了牢狱,府衙都不曾与潍县县衙告知,怕是府衙如今都不知道此事呢。
毕竟守备大人与府尹大人可是平级,军队不插手地方治理,可地方官也管不了军队。
守备府可是有自己的府衙和牢狱的,官兵们犯事都是由守备府自己裁决后直接报到京城给皇上批示,不需要经过地方官员,便是百姓与官兵之间的纷争,也是由守备府升堂,只是需有地方官员在场监督裁决是否公正,可有偏私官兵的行为罢了。
辛长平把这里面的关窍告知了宋光耀,宋光耀听得眼冒金星,只懂了一点,他爹爹娘亲被关在军方的牢狱里,姑父也没有办法探听到消息。
宋光耀目露沮丧,表情茫然又绝望。
毕竟还是个没成年的孩子,连番打击之下,原本因为觉得自己是哥哥,要在妹妹面前表现得坚强可靠,出事到现在都强撑着没哭过的宋光耀眼泪瞬间决堤。
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心里最后一丝指望也被戳破之后,他只能茫然的不断重复一句话:“现在如何是好?”
宋惜娘本就是个胆小的性子,这几天全靠哥哥安慰鼓劲才坚持下来,见哥哥都哭了,她更是崩溃了,只是她声小,连哭都是细声抽噎,虽然声音没有多大,不吵人,可听着更让人难受。
连辛姑母这个不相干的人见他们这样子都觉得心酸,急切的看着弟弟问:“大弟,有没有办法能让他们见爹娘一面?这一家就两个孩子,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能主事儿的都被关起来,不论犯了什么事儿,是要赔钱还怎样,总得告知一声吧。”
宋氏再是怨恨兄嫂,也不到希望他们得到这般下场的地步,只不过是不想再与他们来往,不愿再被白白奴役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