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48节(3 / 4)
他单膝跪地,用绷带缠住那可怕的伤口。
小女孩突然抽搐起来,原来她背上还嵌着块指甲盖大的弹片。
林烬的手在发抖,却稳稳托住她瘦小的身躯。纱布浸透鲜血的温热触感,让他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馆摸过的某块抗日烈士的血衣——当时隔着玻璃柜,如今就在掌心。
“让一让!肠子流出来的优先!”张冠清嘶哑的吼声从门口传来。他背着一个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学生,那姑娘的腹部被豁开一道口子,青紫色的肠子缠在张冠清的脖子上,像条诡异的围巾。
林烬冲过去帮忙时,听见女学生气若游丝地念着:“同学们...传单...还藏在...”
程添锦正在给一个老人抢救。
那老人穿着码头苦力的破棉袄,胸口凹陷下去,每次按压都从嘴角涌出粉红色的血沫。林烬看见程添锦的眼镜滑到鼻尖,镜片上溅满血滴,却腾不出手去扶。
老人最终吐出一口带着碎牙的血,再没醒来。程添锦只是沉默地将染红的白布盖在他脸上,转身就去查看下一个伤员。
他明明是最爱干净的人...
教堂角落突然爆发撕心裂肺的哭喊。
一个母亲抱着婴儿疯狂磕头,那孩子的小棉袄干干净净,只有太阳穴有个铅笔粗细的血洞——流弹的贯穿伤。
林烬想起沫沫总爱在辫梢系的红头绳,突然冲过去夺下那位母亲手里的剪刀。
“给我!”他近乎粗暴地抢过死婴,用身体挡住母亲的视线,快速剪下一绺胎发塞进她手心,“记住他的模样...但您现在得活下去!”这些话脱口而出,仿佛来自某个未来的声音。
那母亲呆滞的眼神终于聚焦,突然狠狠咬住自己的手腕,硬是把哭声憋成了呜咽。
左南箫的身影在二楼走廊闪过。
她昂贵的貂皮大衣下摆沾满泥浆,相机快门声淹没在伤员的呻吟中。
林烬抬头时,正好看见她拍摄一个奇特的画面:日军轰炸导致的自来水管爆裂,混着血水的涓流在教堂台阶上汇成小小的“淞沪”二字。
这些都会成为证据...都会...
后门突然被撞开,秦逸兴浑身是血地冲进来,怀里抱着个铁皮饼干盒。
“闸北的同志...”他嘴唇哆嗦着,“拼死送出来的...”盒子里是二十几枚带血的校徽,复旦的、同济的...最上面那枚还连着半片耳朵。
林烬机械地接过盒子,指尖触到一枚温热的校徽——背面刻着“誓死救国”四个小字。
他突然想起历史书上那张著名的照片:1932年2月,十七所大学的学生举着血衣在租界游行。而现在,这些血衣的主人正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他面前。
“磺胺!快!”程添锦的喊声惊醒了他。一个腹部中弹的工人正死死抓着程添锦的领带,把这位素来整洁的教授拽得踉跄。
林烬冲过去按住伤员,发现那人的肠子上竟然沾着芝麻——是炸弹落在他吃早饭的摊位上造成的。
这不是历史书上的战争...这是活生生的地狱...
当黎明的第一缕光透过破碎的彩窗时,林烬在给第十三个伤员缝合伤口。
他的白大褂已经看不出原色,头发凝结着血块,但握针的手稳如磐石。程添锦瘫坐在墙角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截铅笔——那是断指女孩留下的,被他偷偷捡了回来。
林烬轻轻取下程添锦的眼镜,用衣角擦去镜片上的血污。
镜框内侧新刻的字蹭到了他的指尖:“与子同袍”。他突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再也回不去21世纪那个和平年代了,但此刻
——在这血与火交织的1932年,他找到了比“知道历史”更重要的事:改变历史。 ↑返回顶部↑
小女孩突然抽搐起来,原来她背上还嵌着块指甲盖大的弹片。
林烬的手在发抖,却稳稳托住她瘦小的身躯。纱布浸透鲜血的温热触感,让他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馆摸过的某块抗日烈士的血衣——当时隔着玻璃柜,如今就在掌心。
“让一让!肠子流出来的优先!”张冠清嘶哑的吼声从门口传来。他背着一个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学生,那姑娘的腹部被豁开一道口子,青紫色的肠子缠在张冠清的脖子上,像条诡异的围巾。
林烬冲过去帮忙时,听见女学生气若游丝地念着:“同学们...传单...还藏在...”
程添锦正在给一个老人抢救。
那老人穿着码头苦力的破棉袄,胸口凹陷下去,每次按压都从嘴角涌出粉红色的血沫。林烬看见程添锦的眼镜滑到鼻尖,镜片上溅满血滴,却腾不出手去扶。
老人最终吐出一口带着碎牙的血,再没醒来。程添锦只是沉默地将染红的白布盖在他脸上,转身就去查看下一个伤员。
他明明是最爱干净的人...
教堂角落突然爆发撕心裂肺的哭喊。
一个母亲抱着婴儿疯狂磕头,那孩子的小棉袄干干净净,只有太阳穴有个铅笔粗细的血洞——流弹的贯穿伤。
林烬想起沫沫总爱在辫梢系的红头绳,突然冲过去夺下那位母亲手里的剪刀。
“给我!”他近乎粗暴地抢过死婴,用身体挡住母亲的视线,快速剪下一绺胎发塞进她手心,“记住他的模样...但您现在得活下去!”这些话脱口而出,仿佛来自某个未来的声音。
那母亲呆滞的眼神终于聚焦,突然狠狠咬住自己的手腕,硬是把哭声憋成了呜咽。
左南箫的身影在二楼走廊闪过。
她昂贵的貂皮大衣下摆沾满泥浆,相机快门声淹没在伤员的呻吟中。
林烬抬头时,正好看见她拍摄一个奇特的画面:日军轰炸导致的自来水管爆裂,混着血水的涓流在教堂台阶上汇成小小的“淞沪”二字。
这些都会成为证据...都会...
后门突然被撞开,秦逸兴浑身是血地冲进来,怀里抱着个铁皮饼干盒。
“闸北的同志...”他嘴唇哆嗦着,“拼死送出来的...”盒子里是二十几枚带血的校徽,复旦的、同济的...最上面那枚还连着半片耳朵。
林烬机械地接过盒子,指尖触到一枚温热的校徽——背面刻着“誓死救国”四个小字。
他突然想起历史书上那张著名的照片:1932年2月,十七所大学的学生举着血衣在租界游行。而现在,这些血衣的主人正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他面前。
“磺胺!快!”程添锦的喊声惊醒了他。一个腹部中弹的工人正死死抓着程添锦的领带,把这位素来整洁的教授拽得踉跄。
林烬冲过去按住伤员,发现那人的肠子上竟然沾着芝麻——是炸弹落在他吃早饭的摊位上造成的。
这不是历史书上的战争...这是活生生的地狱...
当黎明的第一缕光透过破碎的彩窗时,林烬在给第十三个伤员缝合伤口。
他的白大褂已经看不出原色,头发凝结着血块,但握针的手稳如磐石。程添锦瘫坐在墙角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截铅笔——那是断指女孩留下的,被他偷偷捡了回来。
林烬轻轻取下程添锦的眼镜,用衣角擦去镜片上的血污。
镜框内侧新刻的字蹭到了他的指尖:“与子同袍”。他突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再也回不去21世纪那个和平年代了,但此刻
——在这血与火交织的1932年,他找到了比“知道历史”更重要的事:改变历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