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3)
左手上空落落的,什么都没有。
直到飞机重新飞回云层之下,疼痛才消失。
云层之上的烈日已不得见了,目之所及处,云厚,铅灰,c市的冬天有一种格外心灰意冷的消沉,是和琅勃拉邦截然不同的经纬,截然不同的气候。
一切都在提醒付雨宁,属于热带季风的那场热梦结束了。
落地走出机舱,走上廊桥,迎着湿润的寒潮,同一趟航班的旅客都赶紧套上早就准备好的羽绒服,只有要接着转机飞往三亚的付雨宁仍穿着单薄的黑色牛仔外套。
距离后续航班登机的时间还早,付雨宁只能在航站楼里找了家咖啡店,顺便拿出随身带着的电脑,看了眼几天没管、消息提示已经红成一片的各种工作群。
公司已经放假,除了一个白酒客户的cny项目执行群,其他的群早都安静了下来。
付雨宁拿过手机,挨个点开每个群消息,以此消除掉那些99+的消息提示,又顺手往每个群里丢了大额的拼手气红包,结果本来消停了的工作群们不一会儿又纷纷挂上了新的99+的红色消息提示……
飞第二程的航班上,付雨宁睡不着了。随身携带的包里除了电脑,只有那本从姜屿床头顺走的旧书:藻绿色封面的《情人》,大名鼎鼎的王道乾译本,开篇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么文艺,明显不是付雨宁平时会看的书,百无聊赖的飞行中,他也只是硬着头皮翻过几页。因为耐心实在不足,所以没能翻到姜屿划过线的段落。
为什么要拿走这本书?付雨宁也说不清楚。他留给姜屿那个戒指,便下意识地想要换走点什么。
刚好这本书躺在显而易见的床头柜上,陈旧,不昂贵,只是一本旧书。
再次落地已经是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重新回到和琅勃拉邦一样温暖适宜的热带季风气候。
这个城市规整漂亮,没有随处可见的低矮木质建筑,没有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寺庙,有海。
总之,是不会再偶遇姜屿的地方。
第11章 新年快乐
飞机平稳落地,付雨宁刚走出通道,就在接机口看见他妈林清和他小姨林静。
谢天谢地,两位女士这次没有给他准备夸张艳红的花束,更没有拉欢迎横幅。
以前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每到假期回国,付雨宁就得在机场大规模社死一次,直到今天回想起来都头疼。
中国人取名,一般都讲究命里缺什么,名字里就补什么。他妈和小姨凑一块,随时能把房顶掀了,所以外婆给姐妹俩取了“清静”二字。
但显然,没什么显著成效。
从付雨宁见到他妈和小姨那一秒开始,耳朵就再没闲过。
这次全家来三亚过年,他妈林清女士直接租了一辆骚气的橙色坦克500代步,非说这个颜色在海边拍照好看。
一到停车场,付雨宁放好行李,立刻打开后排的车门钻了进去,把副驾的位置留给小姨。但前后排之间的这点距离根本救不了他,两位女士一句接一句的问话像海浪一样直往他身上扑。
“宁宁,你是不是又瘦了?”
“小姨,你也就半个月没见我,别这么夸张。”
“琅勃拉邦好玩吗?”
“还行。”
“你一个人去的啊?”
“那不然呢”他妈直接帮他抢答了,“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恋爱是不谈的,朋友嘛,除了他那个合伙人小梁,也就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冯严了。要说忙,小梁不是一样忙,怎么人家都有时间谈恋爱,就你没有?” ↑返回顶部↑
直到飞机重新飞回云层之下,疼痛才消失。
云层之上的烈日已不得见了,目之所及处,云厚,铅灰,c市的冬天有一种格外心灰意冷的消沉,是和琅勃拉邦截然不同的经纬,截然不同的气候。
一切都在提醒付雨宁,属于热带季风的那场热梦结束了。
落地走出机舱,走上廊桥,迎着湿润的寒潮,同一趟航班的旅客都赶紧套上早就准备好的羽绒服,只有要接着转机飞往三亚的付雨宁仍穿着单薄的黑色牛仔外套。
距离后续航班登机的时间还早,付雨宁只能在航站楼里找了家咖啡店,顺便拿出随身带着的电脑,看了眼几天没管、消息提示已经红成一片的各种工作群。
公司已经放假,除了一个白酒客户的cny项目执行群,其他的群早都安静了下来。
付雨宁拿过手机,挨个点开每个群消息,以此消除掉那些99+的消息提示,又顺手往每个群里丢了大额的拼手气红包,结果本来消停了的工作群们不一会儿又纷纷挂上了新的99+的红色消息提示……
飞第二程的航班上,付雨宁睡不着了。随身携带的包里除了电脑,只有那本从姜屿床头顺走的旧书:藻绿色封面的《情人》,大名鼎鼎的王道乾译本,开篇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么文艺,明显不是付雨宁平时会看的书,百无聊赖的飞行中,他也只是硬着头皮翻过几页。因为耐心实在不足,所以没能翻到姜屿划过线的段落。
为什么要拿走这本书?付雨宁也说不清楚。他留给姜屿那个戒指,便下意识地想要换走点什么。
刚好这本书躺在显而易见的床头柜上,陈旧,不昂贵,只是一本旧书。
再次落地已经是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重新回到和琅勃拉邦一样温暖适宜的热带季风气候。
这个城市规整漂亮,没有随处可见的低矮木质建筑,没有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寺庙,有海。
总之,是不会再偶遇姜屿的地方。
第11章 新年快乐
飞机平稳落地,付雨宁刚走出通道,就在接机口看见他妈林清和他小姨林静。
谢天谢地,两位女士这次没有给他准备夸张艳红的花束,更没有拉欢迎横幅。
以前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每到假期回国,付雨宁就得在机场大规模社死一次,直到今天回想起来都头疼。
中国人取名,一般都讲究命里缺什么,名字里就补什么。他妈和小姨凑一块,随时能把房顶掀了,所以外婆给姐妹俩取了“清静”二字。
但显然,没什么显著成效。
从付雨宁见到他妈和小姨那一秒开始,耳朵就再没闲过。
这次全家来三亚过年,他妈林清女士直接租了一辆骚气的橙色坦克500代步,非说这个颜色在海边拍照好看。
一到停车场,付雨宁放好行李,立刻打开后排的车门钻了进去,把副驾的位置留给小姨。但前后排之间的这点距离根本救不了他,两位女士一句接一句的问话像海浪一样直往他身上扑。
“宁宁,你是不是又瘦了?”
“小姨,你也就半个月没见我,别这么夸张。”
“琅勃拉邦好玩吗?”
“还行。”
“你一个人去的啊?”
“那不然呢”他妈直接帮他抢答了,“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恋爱是不谈的,朋友嘛,除了他那个合伙人小梁,也就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冯严了。要说忙,小梁不是一样忙,怎么人家都有时间谈恋爱,就你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