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2 / 3)
仙师拂袖间,他回到最初坠崖的地方。众人乍见帝王,欣喜若狂。
亓明帝将苏临死死抱在怀里,突然低笑起来,笑声渐渐拔高,直至嘴角溢出一道血线。众人骇然失色,不敢上前。
回京后,帝王一改贤明作风,下令征调十万民夫,开凿昆仑玉脉,砍伐火原血木,举一国之力大兴土木,明修陵寝,暗渡往生殿。
血木等耗材乃域外奇珍,亓明帝不惜兴兵远征,大肆掳掠,每克一地,必令囚俘为奴,昼夜采伐。
短短两年间,大亓疆域内外烽烟四起,西北一带更是赤地千里,血流成河,十室九空,民怨沸腾。
反对的声音从草野传到朝堂,然而帝王杀性一起,便再难扼制。传言道,云极殿前血水汩汩,浸透了丹墀玉阶,皇帝身边的大臣宦婢,更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内侍点亮殿内最后一盏烛台,怯道:“陛下,天黑了,该用膳了。”
亓明帝向殿外走去,低喃道:“到时间了,他该等不及了。”说着,他脸上焕发出异常光彩,“吩咐下去,朕今晚要在绛梅宫用膳。”
刚填了缺的内侍浑身一颤,眼里满是惊恐,将头深深叩在地上:“奴、奴才这就去禀告苏娘娘……”
天子玉辇从云极殿出发,穿过枯败的御花园,经过冷寂已久的琼华宫,一路来到绛梅宫。
自昭元十年起,太后前往宜春山礼佛,避世不出,六宫粉黛陆续外放充作女官,贤妃苏清恢复定国公世子身份,重回朝堂。然而不久之后,定国公苏氏一脉全部入狱,男女老少皆被流放南疆。巍峨壮丽的宫城,如今已沦为一座空城。
一道道冷膳传入内殿,新调来绛梅宫的宫女托着瓷盘,胆大地抬眼偷瞄。
只见偌大的内殿,亓明帝一个人坐在席间,怀里紧抱着一只陶罐,双目炯炯有神,闪烁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执迷:“今日都是你爱吃的,御膳房有心了,朕要传旨犒赏。”
“知道你胃口不好,朕命人添了些新菜式,来,多吃点。”
“宫里很久没热闹过了,朕请了京城最好的戏班子,明日陪你一起听戏。”
“苏韬一心求死,朕拦不住他,但苏氏其余人等已有悔过之心,朕并未处死他们。”
“朕已将他们发配培县,此后世世代代为你守陵,将功折过。”
“苏清之事,是朕做得不对。朕知错了。”
“近日常会梦到你,梦醒之后愈觉了无生趣。朕知道你在地下寂寞,别怕,往生殿很快就建成了。”
昭元十六年,往生殿终于建成。
史料记载,昭元十六年秋,尚值壮年的亓明帝自宜春山请回太后,留下一份传位诏书,后销声匿迹,不知所终。
“此殿须以万骨为基,玄铁覆顶,内置锁魂法坛,以高僧金身镇压超度亡魂。殿成之日,你需亲执一盏引魂灯,立于殿心三天三夜,将还未消散的游魂渡往阵眼骨罐之中,时机成熟,故人自会前来见你。”
“敢问仙师,时机何时成熟?”
“缘法难测,或在千年之后。”
封死的山体大墓中,魏出完成转生仪式,在一片寂然中来到“隐宫”。
隐宫中无水无食,只有满室的画卷,满室的回忆。
魏出在案前盘膝而坐,蘸墨留下绝笔。青灯摇曳,映出他深邃沉静,却隐有偏执的面容。
「阿临,你曾说……我心有不甘,欲搏一线天机……惟愿神佛在天有灵,助我以千载销尽旧恨,渡你归来。」
油尽墨干,魏出心脉渐枯,寂坐而死。
三生如走马,一灯照骸骨。他大梦醒来,遗失的记忆终于补足。 ↑返回顶部↑
亓明帝将苏临死死抱在怀里,突然低笑起来,笑声渐渐拔高,直至嘴角溢出一道血线。众人骇然失色,不敢上前。
回京后,帝王一改贤明作风,下令征调十万民夫,开凿昆仑玉脉,砍伐火原血木,举一国之力大兴土木,明修陵寝,暗渡往生殿。
血木等耗材乃域外奇珍,亓明帝不惜兴兵远征,大肆掳掠,每克一地,必令囚俘为奴,昼夜采伐。
短短两年间,大亓疆域内外烽烟四起,西北一带更是赤地千里,血流成河,十室九空,民怨沸腾。
反对的声音从草野传到朝堂,然而帝王杀性一起,便再难扼制。传言道,云极殿前血水汩汩,浸透了丹墀玉阶,皇帝身边的大臣宦婢,更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内侍点亮殿内最后一盏烛台,怯道:“陛下,天黑了,该用膳了。”
亓明帝向殿外走去,低喃道:“到时间了,他该等不及了。”说着,他脸上焕发出异常光彩,“吩咐下去,朕今晚要在绛梅宫用膳。”
刚填了缺的内侍浑身一颤,眼里满是惊恐,将头深深叩在地上:“奴、奴才这就去禀告苏娘娘……”
天子玉辇从云极殿出发,穿过枯败的御花园,经过冷寂已久的琼华宫,一路来到绛梅宫。
自昭元十年起,太后前往宜春山礼佛,避世不出,六宫粉黛陆续外放充作女官,贤妃苏清恢复定国公世子身份,重回朝堂。然而不久之后,定国公苏氏一脉全部入狱,男女老少皆被流放南疆。巍峨壮丽的宫城,如今已沦为一座空城。
一道道冷膳传入内殿,新调来绛梅宫的宫女托着瓷盘,胆大地抬眼偷瞄。
只见偌大的内殿,亓明帝一个人坐在席间,怀里紧抱着一只陶罐,双目炯炯有神,闪烁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执迷:“今日都是你爱吃的,御膳房有心了,朕要传旨犒赏。”
“知道你胃口不好,朕命人添了些新菜式,来,多吃点。”
“宫里很久没热闹过了,朕请了京城最好的戏班子,明日陪你一起听戏。”
“苏韬一心求死,朕拦不住他,但苏氏其余人等已有悔过之心,朕并未处死他们。”
“朕已将他们发配培县,此后世世代代为你守陵,将功折过。”
“苏清之事,是朕做得不对。朕知错了。”
“近日常会梦到你,梦醒之后愈觉了无生趣。朕知道你在地下寂寞,别怕,往生殿很快就建成了。”
昭元十六年,往生殿终于建成。
史料记载,昭元十六年秋,尚值壮年的亓明帝自宜春山请回太后,留下一份传位诏书,后销声匿迹,不知所终。
“此殿须以万骨为基,玄铁覆顶,内置锁魂法坛,以高僧金身镇压超度亡魂。殿成之日,你需亲执一盏引魂灯,立于殿心三天三夜,将还未消散的游魂渡往阵眼骨罐之中,时机成熟,故人自会前来见你。”
“敢问仙师,时机何时成熟?”
“缘法难测,或在千年之后。”
封死的山体大墓中,魏出完成转生仪式,在一片寂然中来到“隐宫”。
隐宫中无水无食,只有满室的画卷,满室的回忆。
魏出在案前盘膝而坐,蘸墨留下绝笔。青灯摇曳,映出他深邃沉静,却隐有偏执的面容。
「阿临,你曾说……我心有不甘,欲搏一线天机……惟愿神佛在天有灵,助我以千载销尽旧恨,渡你归来。」
油尽墨干,魏出心脉渐枯,寂坐而死。
三生如走马,一灯照骸骨。他大梦醒来,遗失的记忆终于补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