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3)
他伸手捏住薛柔的腮帮子,轻轻向两边一扯:“还好意思说我?瞅瞅,脸上都没肉了。”
薛柔举胳膊拍开他,故作气恼:“我长大了,以后别动不动就拉拽我。”
薛通背着手,嗤笑道:“长大了?嗯……你是长大了,学会打旁人的主意了。”
从小到大,薛柔有什么事都瞒不了薛通,好在他惯她,好事让她独享,坏事便是任劳任怨替她收拾烂摊子。薛柔猜着他暗含之意,侧着身子,犟嘴道:“我打谁的主意了?你少冤枉好人。”
薛通不紧不慢道:“是谁成日偷偷摸摸着人打听崔家二郎,结果被本人撞了个正着?连我都忍不住替她无地自容啊。”
薛柔涨红了脸:“你远在军营,打哪知道的?”
“不消得费心多问,这事整个京城传遍了。”手下乐呵呵跟薛通说道时,他还不信,自己的妹妹心高气傲,世间没几个人能得她青睐;结果昨日回宫途中,耳朵里全是关于十公主挖空心思讨好崔家二郎的传言,简直听得他耳朵快起茧子了,这才信了。后来略略问了问这崔家二郎乃何许人也,人人赞口不绝,方感心安。
薛柔难得害羞,扭扭捏捏狡辩:“我打听他,单纯是赏识他的才华,没有别的想法,九哥哥你少给我扣帽子。”
右肩忽然叫人点了一点,是薛通干的,他并未接她的茬儿,而是向不远处并肩同行的二人挥手示意:“明觉,这儿。”
林显,字明觉,乃户部侍郎家的次子,如今在松山书院念书,为明年的秋闱做准备。
闻声,林显招呼着同行之人走来,拱一拱手:“九殿下,十殿下。”
前几年,林显做过薛通一段时日的陪读,两人聊得来,后头薛通到军营发展,林显继续读书走科举路,交情却一直没淡。
薛通笑说:“你这人哪哪都好,独独礼节太多,一举一动文绉绉的,叫人浑身不舒坦。”
林显温和笑笑,一思忖竟把一人晾在了一边,忙出言介绍:“这位是崔——”
“我略有耳闻——新科状元郎崔大人。”薛通打断他下文,一面脸朝薛柔,“小妹时时挂在嘴边呢。”
薛通与帝后的念头不谋而合:崔介要品行有品行,要才华有才华,小妹最重视的样貌也数一数二;此等人物,招为驸马,不亏。
不期薛通打趣自己,薛柔格外不自在,以眼神警告他的心力也匀不出来,只管抿嘴一声不吭。
林显生性木讷,觉察不到几人间微妙的氛围,颔首笑道:“不料想九殿下的人脉如此之广。”
斜眼一看薛柔的呆模样,薛通便号着脉象,准是害臊了。薛通哑然失笑,心想这小十老是关键时候不争气,这可不行,还得他牵个头,助她一臂之力。遂而随便寻个由头约着林显且聊且走了,光剩下两个半生不熟的人沉默对望。
教养使然,崔介淡淡打破寂静:“殿下也喜欢诗经吗?”他淡漠的眼光于薛柔手握的团扇上定格。
起先薛柔糊里糊涂,压根没搞清楚状况,默默重复两遍他的问题后,恍然大悟——听说他爱看书,特别是诗经,临出门前她特意拿上去年夏天三哥哥赠的那把团扇,上头绣着两行小字,依稀记得出自诗经,用来充一充面子,从而赢得他的好感。
“啊……是啊,我闲暇之余就爱翻一翻诗经。”她心里虚得慌,什么四书五经,她才懒得翻看,纵有闲工夫,一并使在了贝贝身上。对于学问,她其实一知半解。
她的心虚,崔介洞若观火,倒无甚感触。她或是撒谎或是实情,与他八竿子打不着。“此处风大,殿下不若往里面站站,好歹挡一挡风。”
春日的风,凉意未退,吹在人脸上依然忽视不得。
薛柔点点头,不禁遐想连篇:他要她躲风,是关心她吗?……一定是关心她的,要不然好端端的干嘛去提那
一嘴。越想,越开心,开心之余又有些得意,合着他也并非全然不近人情嘛。
“小崔大人很少来御花园吧?”面对面却无话可说总不是回事,薛柔便就地取材,发散思维,趁机套近乎。
崔介道:“今天是第二次。”
第一次是五年前,他随母亲进宫拜谢皇后娘娘赏赐之恩。母亲上坤宁宫谢恩,叫他随处逛逛,这一逛就到了御花园。
蜿蜒的甬道上,阳光穿过细密的枝叶透下来。拐角处,有两个半大孩童,女娃娃牵着一条半大的黑狗对身前的男娃娃恶言相向,甚至命令那狗前去撕咬男娃娃。 ↑返回顶部↑
薛柔举胳膊拍开他,故作气恼:“我长大了,以后别动不动就拉拽我。”
薛通背着手,嗤笑道:“长大了?嗯……你是长大了,学会打旁人的主意了。”
从小到大,薛柔有什么事都瞒不了薛通,好在他惯她,好事让她独享,坏事便是任劳任怨替她收拾烂摊子。薛柔猜着他暗含之意,侧着身子,犟嘴道:“我打谁的主意了?你少冤枉好人。”
薛通不紧不慢道:“是谁成日偷偷摸摸着人打听崔家二郎,结果被本人撞了个正着?连我都忍不住替她无地自容啊。”
薛柔涨红了脸:“你远在军营,打哪知道的?”
“不消得费心多问,这事整个京城传遍了。”手下乐呵呵跟薛通说道时,他还不信,自己的妹妹心高气傲,世间没几个人能得她青睐;结果昨日回宫途中,耳朵里全是关于十公主挖空心思讨好崔家二郎的传言,简直听得他耳朵快起茧子了,这才信了。后来略略问了问这崔家二郎乃何许人也,人人赞口不绝,方感心安。
薛柔难得害羞,扭扭捏捏狡辩:“我打听他,单纯是赏识他的才华,没有别的想法,九哥哥你少给我扣帽子。”
右肩忽然叫人点了一点,是薛通干的,他并未接她的茬儿,而是向不远处并肩同行的二人挥手示意:“明觉,这儿。”
林显,字明觉,乃户部侍郎家的次子,如今在松山书院念书,为明年的秋闱做准备。
闻声,林显招呼着同行之人走来,拱一拱手:“九殿下,十殿下。”
前几年,林显做过薛通一段时日的陪读,两人聊得来,后头薛通到军营发展,林显继续读书走科举路,交情却一直没淡。
薛通笑说:“你这人哪哪都好,独独礼节太多,一举一动文绉绉的,叫人浑身不舒坦。”
林显温和笑笑,一思忖竟把一人晾在了一边,忙出言介绍:“这位是崔——”
“我略有耳闻——新科状元郎崔大人。”薛通打断他下文,一面脸朝薛柔,“小妹时时挂在嘴边呢。”
薛通与帝后的念头不谋而合:崔介要品行有品行,要才华有才华,小妹最重视的样貌也数一数二;此等人物,招为驸马,不亏。
不期薛通打趣自己,薛柔格外不自在,以眼神警告他的心力也匀不出来,只管抿嘴一声不吭。
林显生性木讷,觉察不到几人间微妙的氛围,颔首笑道:“不料想九殿下的人脉如此之广。”
斜眼一看薛柔的呆模样,薛通便号着脉象,准是害臊了。薛通哑然失笑,心想这小十老是关键时候不争气,这可不行,还得他牵个头,助她一臂之力。遂而随便寻个由头约着林显且聊且走了,光剩下两个半生不熟的人沉默对望。
教养使然,崔介淡淡打破寂静:“殿下也喜欢诗经吗?”他淡漠的眼光于薛柔手握的团扇上定格。
起先薛柔糊里糊涂,压根没搞清楚状况,默默重复两遍他的问题后,恍然大悟——听说他爱看书,特别是诗经,临出门前她特意拿上去年夏天三哥哥赠的那把团扇,上头绣着两行小字,依稀记得出自诗经,用来充一充面子,从而赢得他的好感。
“啊……是啊,我闲暇之余就爱翻一翻诗经。”她心里虚得慌,什么四书五经,她才懒得翻看,纵有闲工夫,一并使在了贝贝身上。对于学问,她其实一知半解。
她的心虚,崔介洞若观火,倒无甚感触。她或是撒谎或是实情,与他八竿子打不着。“此处风大,殿下不若往里面站站,好歹挡一挡风。”
春日的风,凉意未退,吹在人脸上依然忽视不得。
薛柔点点头,不禁遐想连篇:他要她躲风,是关心她吗?……一定是关心她的,要不然好端端的干嘛去提那
一嘴。越想,越开心,开心之余又有些得意,合着他也并非全然不近人情嘛。
“小崔大人很少来御花园吧?”面对面却无话可说总不是回事,薛柔便就地取材,发散思维,趁机套近乎。
崔介道:“今天是第二次。”
第一次是五年前,他随母亲进宫拜谢皇后娘娘赏赐之恩。母亲上坤宁宫谢恩,叫他随处逛逛,这一逛就到了御花园。
蜿蜒的甬道上,阳光穿过细密的枝叶透下来。拐角处,有两个半大孩童,女娃娃牵着一条半大的黑狗对身前的男娃娃恶言相向,甚至命令那狗前去撕咬男娃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