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1 / 3)
江祈安无声地落泪,这些话听着实在太苦,若是他遇着这事,会不会早就崩溃了。
千禧擦干眼泪后又流出来了,“若是我一个人,早就崩溃了,可想着公婆更痛苦,他们还需要我,只能一口气顶上去。这事我跟阿娘说了,我让她保守秘密……那晚她抱着我睡,说我一定能熬过去,让我随时来找她……后来……她也死了……”
“没办法,只能咬着牙熬,好在得了个媒氏的差事……好在你回来了……”
不知何时,千禧已窝进江祈安怀里,在他衣襟上擦着鼻涕眼泪,讲述那些无比巨大的痛苦,想着还有人安慰自己,还有一个怀抱让她哭诉,这很好,很幸运,她知足。
江祈安抚着她的发丝,不安迷茫,心如刀绞,想开口安慰,千禧却猛拍他的胸膛,“不准说话!不准自责!”
江祈安的话哽在喉间,“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千禧伏在他胸膛,“当然,你会说,要是当时你没离开就好了。”
江祈安被说中了,不知所措地低头。
千禧仰起脖颈,下巴抵在他胸膛,捧起他的脸,“不要这样想,不要总觉得对不起我,愧疚自责会让人肝气郁结,会永无止境,倒不如想想怎么跨过去。”
江祈安眸中掠过一闪而过的荒芜,他淡淡笑了,“知道了,你想怎么走?”
千禧情绪变得很快,她道,“我觉着我就是有些不一样,这样的事都跨过来了,但世间有很多人跨不过去,我……想写书!”
“想把我的一些经验,还有我娘说过的许多话写进去,要是有人看了,真能跨过那道坎儿,也算我功德一件,是不是?”
江祈安眸光一亮,“好啊,当然好,你是有这个本事的。”
“但我只会写大白话,你能不能教教我?”
江祈安微怔,“好啊,我会请名家来帮你编纂,还可以用金玉署的名义,找书坊印刻,让这书广为流传。”
千禧咧嘴笑了,“嗯!说不准我以后名扬天下,多出息!”
江祈安看她笑得眉眼弯弯,心里的暖流泛滥成了江河,汹涌翻滚,滔滔不绝。
千禧忽然想起一事,“还有一件事我过不去……”
江祈安询问后,千禧道,“武一鸿的死,我究竟该不该追究?那个独眼男人让我不要问,但这事一直压在我心里,我时常想起。”
江祈安思索一番,“我以为……至少在今日,不追最好。”
“为何?他是被人害死的,那时候我不知道哪一方的皇帝会赢,也不知他究竟是不是叛军,生怕人找上来,将我全家的头给砍了,所以才没替他报仇。”
江祈安沉吟片刻,“我的猜想,武大哥侠义心肠,爱打抱不平,因各种缘由,被分到了青州的军队,那时天下混乱无道,他许是见到了青州人欺压百姓,又听闻梁国皇帝称帝,有善待百姓的新策,才想揭竿而起,寻一条出路。”
“可那对于青州军队,前朝势力来说,就是造反,青州军队这才设计抹杀他。”
千禧听得云里雾里,“那为何不用造反的名头处死他?要毁坏他的船,将他们淹死?”
“这说明,那时候的青州军队军心不稳,武大哥在军中一定名声威望很大,若是明正典刑,底下的人说不准会彻底造反,所以青州军队才用一个不痛不痒的缘由抹杀他,让他死得波澜不惊,悄无声息,让那些想着造反的士兵没了主心骨,轻易击溃他们想要造反的心。”
“现在三年过去了,那些人早被分散,时机已过,没有人再支持你,且你身后没有势力,他们要杀你一个小女子很是容易。”
千禧听得难受,“那我要是当时就去伸个冤屈,会不会不一样?”
江祈安道,“千禧,我这么说对武大哥很无情,但没有法理秩序的世道是伸不了冤屈的,你连复仇的人都找不到。”
千禧隐隐约约明白了,莲花村不少人是从饿殍遍地的地方来,不少人为了一口吃的随意杀害别人,没有法理的支持,伸什么冤屈呢,只有可怜鬼一个。
江祈安看她垂头丧气,将她蹭乱的发丝捋至耳后,“但也不是没办法,等你名扬天下时,自会有人替武大哥伸冤。” ↑返回顶部↑
千禧擦干眼泪后又流出来了,“若是我一个人,早就崩溃了,可想着公婆更痛苦,他们还需要我,只能一口气顶上去。这事我跟阿娘说了,我让她保守秘密……那晚她抱着我睡,说我一定能熬过去,让我随时来找她……后来……她也死了……”
“没办法,只能咬着牙熬,好在得了个媒氏的差事……好在你回来了……”
不知何时,千禧已窝进江祈安怀里,在他衣襟上擦着鼻涕眼泪,讲述那些无比巨大的痛苦,想着还有人安慰自己,还有一个怀抱让她哭诉,这很好,很幸运,她知足。
江祈安抚着她的发丝,不安迷茫,心如刀绞,想开口安慰,千禧却猛拍他的胸膛,“不准说话!不准自责!”
江祈安的话哽在喉间,“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千禧伏在他胸膛,“当然,你会说,要是当时你没离开就好了。”
江祈安被说中了,不知所措地低头。
千禧仰起脖颈,下巴抵在他胸膛,捧起他的脸,“不要这样想,不要总觉得对不起我,愧疚自责会让人肝气郁结,会永无止境,倒不如想想怎么跨过去。”
江祈安眸中掠过一闪而过的荒芜,他淡淡笑了,“知道了,你想怎么走?”
千禧情绪变得很快,她道,“我觉着我就是有些不一样,这样的事都跨过来了,但世间有很多人跨不过去,我……想写书!”
“想把我的一些经验,还有我娘说过的许多话写进去,要是有人看了,真能跨过那道坎儿,也算我功德一件,是不是?”
江祈安眸光一亮,“好啊,当然好,你是有这个本事的。”
“但我只会写大白话,你能不能教教我?”
江祈安微怔,“好啊,我会请名家来帮你编纂,还可以用金玉署的名义,找书坊印刻,让这书广为流传。”
千禧咧嘴笑了,“嗯!说不准我以后名扬天下,多出息!”
江祈安看她笑得眉眼弯弯,心里的暖流泛滥成了江河,汹涌翻滚,滔滔不绝。
千禧忽然想起一事,“还有一件事我过不去……”
江祈安询问后,千禧道,“武一鸿的死,我究竟该不该追究?那个独眼男人让我不要问,但这事一直压在我心里,我时常想起。”
江祈安思索一番,“我以为……至少在今日,不追最好。”
“为何?他是被人害死的,那时候我不知道哪一方的皇帝会赢,也不知他究竟是不是叛军,生怕人找上来,将我全家的头给砍了,所以才没替他报仇。”
江祈安沉吟片刻,“我的猜想,武大哥侠义心肠,爱打抱不平,因各种缘由,被分到了青州的军队,那时天下混乱无道,他许是见到了青州人欺压百姓,又听闻梁国皇帝称帝,有善待百姓的新策,才想揭竿而起,寻一条出路。”
“可那对于青州军队,前朝势力来说,就是造反,青州军队这才设计抹杀他。”
千禧听得云里雾里,“那为何不用造反的名头处死他?要毁坏他的船,将他们淹死?”
“这说明,那时候的青州军队军心不稳,武大哥在军中一定名声威望很大,若是明正典刑,底下的人说不准会彻底造反,所以青州军队才用一个不痛不痒的缘由抹杀他,让他死得波澜不惊,悄无声息,让那些想着造反的士兵没了主心骨,轻易击溃他们想要造反的心。”
“现在三年过去了,那些人早被分散,时机已过,没有人再支持你,且你身后没有势力,他们要杀你一个小女子很是容易。”
千禧听得难受,“那我要是当时就去伸个冤屈,会不会不一样?”
江祈安道,“千禧,我这么说对武大哥很无情,但没有法理秩序的世道是伸不了冤屈的,你连复仇的人都找不到。”
千禧隐隐约约明白了,莲花村不少人是从饿殍遍地的地方来,不少人为了一口吃的随意杀害别人,没有法理的支持,伸什么冤屈呢,只有可怜鬼一个。
江祈安看她垂头丧气,将她蹭乱的发丝捋至耳后,“但也不是没办法,等你名扬天下时,自会有人替武大哥伸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