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县是此次平叛的最后一役,也是杀他的最好时机。
  皇帝若想斩草除根,十有八九会选择在他取得终战胜利之时,让人刺杀他。
  行刺之人,或许早就埋伏在梁县,也可能一直潜伏在第三营将士里。
  杀了他而后栽赃给叛军,让他落个牺牲之名,算得上是给他一个体面了。
  他要避开刺杀不难。
  但回京之后会遭遇什么就不好说了。
  毕竟君要臣死,有的是办法。
  大熙今年灾害频发,绝不止一个河州会发生动乱。
  他们这几战遭遇的叛军人数要远少于河州流失的青壮人数,少的那部分人,去了哪里?
  总归不会就此消失。
  他的生机不在别处,而在这份动乱里。
  冯清岁也知他如今处境危险,没有多问,回院取了药剂过来,告诉他用法:“服药一个时辰后见效,六个时辰后失效,服药前最好排空膀胱肠道……”
  纪长卿呼吸一滞。
  不排空的话,难道会步裴云湛后尘?!
  第219章 同舟渡
  梁县这一役,和先前几役相比,更为凶险。
  纪长卿将文官都留在了桃县,准备带去梁县的一千将士和医官也都是凫水的好手。
  本不想带冯清岁,奈何她执意要去。
  “我跟你来河州,是为了手刃仇人,如今好不容易将人逼到绝境,你要我守在别处等候消息?”
  纪长卿说服不了她,也知硬要将她留下的话,她自己肯定也会另想办法偷偷跟来。
  只好应下。
  造好的独木舟都在新县水边,乘舟前往梁县大概需要六个时辰。
  日出之际,他们便齐集水岸,推舟下水,朝梁县方向划去。
  一路天气晴好。
  虽然日头毒辣了些,但总比狂风暴雨要强。
  冯清岁和纪长卿坐在同一条独木舟上,看着坐在自己身前,摇桨划舟的高大身影,她莫名想起一句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她和纪长卿能坐到同一条船上,估计少说也修了五百年因果。
  他们缘起于纪长风。
  她在大街上远远见过纪长风一面,知道他的身份,因而在边境遇见他落难,便和五花将他带回乌城救治。
  纪长风当时伤得极重,需要用许多名贵药材,她掏空自己的盘缠和纪长风的荷包,才凑够银子买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