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临近的府衙为某处州府下的县衙,看着比他们的县城还要小些,就连县衙也颇为破败,好在县衙的衙役倒也很尽责。
  报案流程无非击鼓鸣冤,随后衙役和县令听闻后便上堂审问,当然,这些仅仅为世人对报官流程的脑补,实际上没有哪位县令天天蹲守在县衙坐堂,然后等着别人报案,有时候他们还要外出走访,体察民情。
  很不巧,他们来的时候,县令恰好刚外出,可是死者都被抬到衙门前,衙役也不好叫这些外乡人待晚些再来,只能叫人将尸体运送至府衙内,由仵作验尸。
  他们被请到县衙内吃了些茶,期间,这些衙役忙碌无比,什么谁家的田地多占了一些,另一方又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只是那人想要占便宜借机生事,两厢争论不休,进而从两家事衍变成两个村子的纷争。
  什么东家的驴子丢失,怀疑是西家的人偷去卖掉,因为对方曾偷过他家下蛋的老母鸡,有过前科,而后将人扭送官府,结果竟是因为东家忘了给驴子喂食,所以驴子自己跑出去寻找食物。
  再比如住在村口的一户人家频频丢失财物,这户人家的口碑不是很好,同村里人不合,他觉得村里人眼红他家有钱,心生歹念。经过调查,原来是他孙子迷上了赌/博,欠下了一屁股债又不敢跟家里人说,眼看债主上门追债,孙子只能频频盗取家中财物用来还钱。
  再再比如,某位神婆作法时总会口鼻流血,她觉得这是大仙对某种祸端来临时显露的神降,于是她广而告之,许多人听信后产生了恐慌,拖家带口离开本地,随之带动着粮价上涨,一时间人心惶惶。
  经衙役探查,得知并无所谓某种祸端来临时显露的神降,而是这位神婆肝火过旺,体内阴阳失衡,才导致牙龈出血以及流鼻血。通俗易懂的说法,便是这位神婆上火了……
  萧衍&萧宸:“……”
  怎么说呢,就感觉短短时间内,他们看到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恶性事件比较少,毕竟都是当地人,顶多较为严重的无非是两个村子的人打群架这种事情,再或者是某位村民酗酒走夜路掉到河里溺亡,在排查是死者自己的原因导致,还是他杀。
  诸如他们这种外乡人,还是因蛇毒死亡,存在悬疑的案情较为少数。待个别衙役忙碌完,还会跑到他们这里,看看是个什么样的案件。
  “一定是这个毒妇所为!”
  在萧衍的警告下,方老爷终于明白还有一种罪名叫诬告罪,也明白这两个他看不起的人,日后很有可能入仕,同时也不是好惹的人后,他也不敢再拿奸/夫淫/妇的说辞胡编乱造。
  毕竟死的人已经死了,但是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如若他们儿子还活着,他们必然不会忌惮,可是他们的儿子都已经死了,他们方家在孙子尚未成长前,自然是得罪不起有可能入仕的举人,故而只能一口咬定是方夫人心生歹念,想让她血债血偿,下去给他们儿子赔罪。
  或者说,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他们已经不在乎是不是方夫人所为,他们想要让她下去陪他们的儿子。
  理由一,是封建观念导致——人死了会进入阴曹地府,除了没生活在阳世,就跟还活着一样,都需要人服侍。他们担心他们的儿子在下面受其他‘鬼’欺负,亦或是没人服侍,所以想要送方夫人下去服侍他们的儿子。
  这种观念衍生了很多产业,诸如冥婚。死者与死者结亲,也有死者与活人结亲,有些人为了钱财利益,将活人弄死,拿去给人结亲,或是盗窃尸体之事,也不是没有。
  第二个理由是,孙子跟方夫人亲,儿子死后,孙子就是他们方家的‘根’,是以后给他们养老送终摔盆子的人。他们担心孙子受方夫人这个生母影响,不跟他们亲,所以打算把方夫人除掉。
  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在当下律令都属于违反律令行为,他们也害怕东窗事发,所以打算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把方夫人除掉。
  最后一种理由是,虽然没有证据,但是他们怀疑是方夫人动的手,且不论是不是凶手,都改变不了她是受益人的事实。这让两人很是憎恨,凭什么他们的儿子死了,而她还活着?为什么死的人不是她?而且他们儿子经口的食物也是方夫人所过手,很难不怀疑她便是杀人凶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