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咒文是用以‘锁魂’的,能够防止魂灵作祟,使其永生拘缚在此,成为‘地缚灵’,依照下咒之人的指示,永守玉城。”
  “不过他们不知被什么东西唤醒了,突然作祟。”
  杨惜忽地想起,自己那日在欣赏铜柱时,指尖的鲜血曾渗入铜柱凹槽。依照他在幻象中所见,这些咒文是以高祖萧客情的血为引,原主萧成亭作为他的后代,其血或许同样有着能够激活禁制的功用……
  还真是误打误撞啊。
  杨惜想起那日在幻象中所见,心情复杂。
  “雨停后,裘哥哥说那些尸体生前也曾是保卫大燕疆土的英勇将士,故派人以素帛敛尸,巫祝为他们举行了度化仪式,祈求他们魂灵安息,来生安乐。”
  “……哥哥,你这几日未进水米,无双给你喂粥也是一吃就吐,哥哥一定饿了吧,无双去给你找些吃的。”秦瓒见杨惜明显有些出神,不动声色地转移了话题。
  “好,谢谢无双。”杨惜轻轻点了下头。
  秦瓒走后,躺得浑身酸软的杨惜自榻上起身,坐到铜镜前。
  他看中镜中之人异常苍白憔悴的模样,忽然想起,有同命蛊在,那日自己又是被蛇矛贯穿胸口,又是摔碎膝骨的时候,萧鸿雪他……也很疼的吧?
  以后一定不能再轻易受伤了。杨惜望着窗外,出神地想着。
  他没有注意到,澄黄的铜镜中,他的颜容慢慢变换,昨日他在幻象中看见的楚玉秋苍白清瘦的面影在镜中一闪而过。
  -
  杨惜又在玉城休养了一段时日,期间,除了给萧鸿雪写信解释情况报平安外,还向睿宗呈上了奏报,陈述乌浒人作乱的实情,建议睿宗选派清廉干练的官吏来担任交趾各县的长官,但并未提及前朝古尸作乱一事。
  睿宗听取了他的建议,发布诏令,赦免乌浒人叛乱罪行,让他们安居生产,招抚流亡在外的乌浒人返乡,免除徭役。对于玉城贪腐的官员,将为害最大者处极刑,其余则依罪下狱。
  诏令传来后,乌浒人当即请降了,后来还向朝廷进献石脂水作为军备物资。得以安居的乌浒人皆歌颂圣王贤明,后来,麋泠县和玉城之间还开通贸易市集,互通有无。
  杨惜随新到任的玉城官员在一同监督贸易市集的修建进度时,在一位怀中抱着婴孩的乌浒妇人所摆的摊位处,看见了一支做工极其精巧的、嵌着墨玉的银簪,当场买下了,安放在自己怀中。
  杨惜回京那日,裘珏带着秦瓒在城门送别,秦瓒还送了他一只活灵活现的机关小木鸟,称是自己手制。
  杨惜望着手上那只能够自己扑动翅膀的机关木鸟,非常惊异,连声称赞秦瓒手巧。秦瓒有些羞赧,红着脸地解释说自己自小便对弓弩机巧一类的小玩意感兴趣。
  杨惜蹲下身,摸了摸秦瓒的头,问他以后有何打算。
  他明白,秦瓒虽是秦安的亲子,但两人性格作风完全不同,一个堕落贪腐,一个却正直善良,有一颗赤子之心,玉城一事能够平息,秦瓒贡献甚大。小小年纪便失怙,杨惜实在有些担心这孩子。
  谁知秦瓒抬头冲他笑了笑,回身牵着裘珏的袖角说,他打算拜裘珏为师,学武从军,日后守卫一方安宁。
  杨惜手捧机关木鸟,看着秦瓒稚嫩青涩,眼神却异常明亮坚定的脸,有些说不上来的感觉。
  他忽然想起,在《燕武本纪》后期的剧情里,萧鸿雪得以复位,主要倚恃的是在他以义王身份俯居京郊期间,背地里培植操练的凉州亲兵。
  萧鸿雪麾下的凉州军中有数名由他亲自擢选的将才,时人称为“云台十将”,这“云台十将”中恰好有一个名叫秦无双的人,因犹擅奇门遁甲、弓弩机巧而闻名于世,如果没猜错,应该就是这孩子了。
  杨惜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在见到这只机关木鸟后,对《燕武本纪》中那些不太起眼的细节的记忆才慢慢串联了起来。他腾出手来,笑着拍了拍秦瓒的肩,鼓励了他几句,便坐上了回京的马车。
  日夜兼程了一段时间,杨惜刚一入京,便听说京中近日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睿宗的弟弟,萧鸿雪之父昭王自江南回来之后,便忽染了急病,多日来一直缠绵病榻,许多太医来瞧症开方都毫无起色,众人都猜测他捱不过今秋了。
  二是睿宗的李贵人月初时诞下了一名皇子,起名萧松云,睿宗圣心大悦,为此事大赦天下。
  两件事,一悲一喜,一死一生,生死命理之事,着实令人感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