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2)
此乃边境最新战报,用鹰加急送来,不知诸位爱卿有何感想?沈念颇有些欠揍的看向底下的大臣,还阴阳怪气了一下,倒也是,诸位爱卿应当没什么感想,毕竟镇北候是一女子,重镇被攻下与她又有何干系呢?
底下的大臣脸上红一阵青一阵的,阴沉的简直要滴出水来,沈念仿佛没有看见一般,对着杨孝义问:杨太师,你说说,若是朕将镇北候换为顾将军,是不是在顾将军还未抵达边境时便又将回来了,还是说顾将军也有把握两日攻下金平城?
纵使杨孝义很尴尬,可他经张褚衡的提醒,现在是什么想法都不敢有了,只愿好好辅佐新帝,怕说错话招惹到沈念,这样便又是一场危机了。
于是,杨孝义只能尴尬笑笑:皇上圣明,重用镇北候果然是一件好事,臣就知皇上不做没把握之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波马屁拍的,其他大臣得知李晏大胜,还没反应过来便连忙跟着杨孝义喊了起来,生怕沈念看出什么不对劲。
但这样一看,沈念仿佛高兴过了头,没有仔细观察大臣,那些已经做出了私通之事的大臣便连忙在心中庆幸。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好戏在后头。
作者有话说:
这几天身体不太舒服,等我养好了我尽量嘎嘎更新
第三十二章
没过多久,殿外突然传来了走路时盔甲碰撞的声音,殿内的大臣不由得心中一紧,没有叛国的大臣生怕有人带兵逼宫,而叛国的大臣自然是做贼心虚,冷汗直流。
反观沈念,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刻,这下,叛国的大臣更加害怕了,却也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慌乱,此刻要是被皇帝看出什么端倪,死的第一个便是自己,他们就是死也不能第一个死。
恰巧此时有人对着走入殿内的统领大喊:大胆,何人准许你带刀进殿的?莫不是想弑君!
这话一出,这人便被周围的人投去了看弱智一样的目光,先不说他是不是因为心里有鬼才自乱阵脚,在如今大部分军权被李晏掌控的情况下,宫内的军队只听从沈念和李晏的调配,就算是有军队入殿也必然是沈念准许的。
可笑的是这人竟还以为现在是前朝那样朝内武官横行的时候,所以自然是以为这殿外军队是受了武官指使,想借此机会将功赎罪。如此的蠢,也不由得让诸位官员暗自发笑。
殊不知沈念坐在那龙椅上,早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嘴边也有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微笑:爱卿倒是十分关切朕,下次切记,这大普的兵权,只要朕一日坐在这龙椅之上,便不会属于他人,可别闹了笑话叫人看去。
那说出这话的官员闻言也尴尬不已,没想到真是闹了个笑话,但沈念也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也能恰到好处的解释这件事了,心中感激的同时也不忘恶狠狠的看向身旁的几个低头不做声的官员,他们前些日子也和自己商议过要不要叛国通敌,虽说自己内心也有些许纠结,才并未上书弹劾这些官员,但终究是没有做出这些事的,况且也有另一个原因武帝深夜召见这一事让他彻底没了贼心。
前两日他在家中正欲睡下,却被铁西营的人闯入家中,将他请去了武帝寝宫内,在外人看来似乎只是武帝突然来了兴致,召见臣子谈心,加深君臣感情,扶持属于自己的派系,毕竟满朝文武乃至整个大普都知文帝病逝前将朝局洗牌过,就算是前朝大臣,也是新的,文帝来了也需花费些时日,所以对于新登基的武帝来说是最麻烦的,大臣自成派系,她又何谈的军政大权牢牢在手?
实际上,那一晚武帝与自己并不是谈心,处于非常时期,一举一动都会被朝臣打听,朝臣自以为那一晚自己向武帝弹劾了一小部分的妄图通敌叛国之臣,殊不知却是配合她演一场戏。
在此之前,他和朝中大部分人都抱着一样的想法,新帝乃文帝一朝公主,若非太子死于京师保卫战一战,秦王死于边境敌袭,周王反叛,这皇位怎么也轮不到她。
李晏能爬到这个位置全凭自己,也因有一早已逝去的镇北侯父亲而被处处质疑,沈念对她心存愧疚想帮一把却也被一并拒绝,但世人和群臣又怎会承认自己不如一女子?当李晏成为世人皆知的宠臣时便会被彻底坐死依靠家中势力坐上此位的名头,现今便是这样。看似坐在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则却是稍错一步便会被骂死,女子从军都如此不易,更何况是女子为帝?
纵使李唐时开了女子为帝的先例,但世人怎会真的认可?也正是与武帝彻夜长谈后,这官员才会勉强认可武帝,不敢有了贼心。
官员正想得出神时,沈念突然开口,将大殿内的沉默局面打破:诸位爱卿可知边境最新战报?上次的战报如此不堪,镇北侯又是如何在此次打出如此漂亮的胜仗?朕倒是有些许怀疑,有人对此做了手脚。
说这话的时候沈念甚至带着一丝冷笑,在大臣看来此时已是板上钉钉,而且武帝早已掌握证据,不由得让气氛更加凝重,完全没有人想到这出大戏是沈念自导自演,反而是他们自乱阵脚了。
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沉默,沈念似乎有些许不耐烦,开口询问底下的一名官员:徐爱卿可有何想说的?
徐上霖也没有想到自己已经尽力隐藏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透明人了,可这把火还是能烧到他头上,前些时日这些官员做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不过事情并未涉及到自己的派系,他也只包着看戏的念头,谁也不想当这个恶人去弹劾别人叛国,未免会让他人对自己有所戒备,可今日这一出,沈念很明显是知道了打算兴师问罪,所以此时说出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徐上霖在心里把算盘打的砰砰响,也想凭此事在往上爬一爬,,便开了口:臣有一事想禀报皇上。
沈念眼里的笑意更浓了,她十分清楚徐上霖想说什么,也恨不得他马上说,这枪才能开得出去,便连忙同意:说。
臣要弹劾礼部尚书王权明伙同多位大臣私通叛军,此等通敌叛国之举,罪不容恕,当斩!徐上霖说完,抬起头看着沈念,见其毫无波澜的样子,心都凉了半截,而后又补上了一句,镇北侯平日中的战斗总能出其不意地获胜,上次战败,是臣等缺乏对其的信任了,臣恳请皇上责罚!
沈念听完这话,不由得感慨,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这说出来的话既弹劾了他人,有功,又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让皇帝怎么都找不到理由去责罚他,要是人家都已经承认错误了,沈念还罚他,那便是一个不英明的举动了。 ↑返回顶部↑
底下的大臣脸上红一阵青一阵的,阴沉的简直要滴出水来,沈念仿佛没有看见一般,对着杨孝义问:杨太师,你说说,若是朕将镇北候换为顾将军,是不是在顾将军还未抵达边境时便又将回来了,还是说顾将军也有把握两日攻下金平城?
纵使杨孝义很尴尬,可他经张褚衡的提醒,现在是什么想法都不敢有了,只愿好好辅佐新帝,怕说错话招惹到沈念,这样便又是一场危机了。
于是,杨孝义只能尴尬笑笑:皇上圣明,重用镇北候果然是一件好事,臣就知皇上不做没把握之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波马屁拍的,其他大臣得知李晏大胜,还没反应过来便连忙跟着杨孝义喊了起来,生怕沈念看出什么不对劲。
但这样一看,沈念仿佛高兴过了头,没有仔细观察大臣,那些已经做出了私通之事的大臣便连忙在心中庆幸。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好戏在后头。
作者有话说:
这几天身体不太舒服,等我养好了我尽量嘎嘎更新
第三十二章
没过多久,殿外突然传来了走路时盔甲碰撞的声音,殿内的大臣不由得心中一紧,没有叛国的大臣生怕有人带兵逼宫,而叛国的大臣自然是做贼心虚,冷汗直流。
反观沈念,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刻,这下,叛国的大臣更加害怕了,却也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慌乱,此刻要是被皇帝看出什么端倪,死的第一个便是自己,他们就是死也不能第一个死。
恰巧此时有人对着走入殿内的统领大喊:大胆,何人准许你带刀进殿的?莫不是想弑君!
这话一出,这人便被周围的人投去了看弱智一样的目光,先不说他是不是因为心里有鬼才自乱阵脚,在如今大部分军权被李晏掌控的情况下,宫内的军队只听从沈念和李晏的调配,就算是有军队入殿也必然是沈念准许的。
可笑的是这人竟还以为现在是前朝那样朝内武官横行的时候,所以自然是以为这殿外军队是受了武官指使,想借此机会将功赎罪。如此的蠢,也不由得让诸位官员暗自发笑。
殊不知沈念坐在那龙椅上,早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嘴边也有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微笑:爱卿倒是十分关切朕,下次切记,这大普的兵权,只要朕一日坐在这龙椅之上,便不会属于他人,可别闹了笑话叫人看去。
那说出这话的官员闻言也尴尬不已,没想到真是闹了个笑话,但沈念也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也能恰到好处的解释这件事了,心中感激的同时也不忘恶狠狠的看向身旁的几个低头不做声的官员,他们前些日子也和自己商议过要不要叛国通敌,虽说自己内心也有些许纠结,才并未上书弹劾这些官员,但终究是没有做出这些事的,况且也有另一个原因武帝深夜召见这一事让他彻底没了贼心。
前两日他在家中正欲睡下,却被铁西营的人闯入家中,将他请去了武帝寝宫内,在外人看来似乎只是武帝突然来了兴致,召见臣子谈心,加深君臣感情,扶持属于自己的派系,毕竟满朝文武乃至整个大普都知文帝病逝前将朝局洗牌过,就算是前朝大臣,也是新的,文帝来了也需花费些时日,所以对于新登基的武帝来说是最麻烦的,大臣自成派系,她又何谈的军政大权牢牢在手?
实际上,那一晚武帝与自己并不是谈心,处于非常时期,一举一动都会被朝臣打听,朝臣自以为那一晚自己向武帝弹劾了一小部分的妄图通敌叛国之臣,殊不知却是配合她演一场戏。
在此之前,他和朝中大部分人都抱着一样的想法,新帝乃文帝一朝公主,若非太子死于京师保卫战一战,秦王死于边境敌袭,周王反叛,这皇位怎么也轮不到她。
李晏能爬到这个位置全凭自己,也因有一早已逝去的镇北侯父亲而被处处质疑,沈念对她心存愧疚想帮一把却也被一并拒绝,但世人和群臣又怎会承认自己不如一女子?当李晏成为世人皆知的宠臣时便会被彻底坐死依靠家中势力坐上此位的名头,现今便是这样。看似坐在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则却是稍错一步便会被骂死,女子从军都如此不易,更何况是女子为帝?
纵使李唐时开了女子为帝的先例,但世人怎会真的认可?也正是与武帝彻夜长谈后,这官员才会勉强认可武帝,不敢有了贼心。
官员正想得出神时,沈念突然开口,将大殿内的沉默局面打破:诸位爱卿可知边境最新战报?上次的战报如此不堪,镇北侯又是如何在此次打出如此漂亮的胜仗?朕倒是有些许怀疑,有人对此做了手脚。
说这话的时候沈念甚至带着一丝冷笑,在大臣看来此时已是板上钉钉,而且武帝早已掌握证据,不由得让气氛更加凝重,完全没有人想到这出大戏是沈念自导自演,反而是他们自乱阵脚了。
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沉默,沈念似乎有些许不耐烦,开口询问底下的一名官员:徐爱卿可有何想说的?
徐上霖也没有想到自己已经尽力隐藏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透明人了,可这把火还是能烧到他头上,前些时日这些官员做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不过事情并未涉及到自己的派系,他也只包着看戏的念头,谁也不想当这个恶人去弹劾别人叛国,未免会让他人对自己有所戒备,可今日这一出,沈念很明显是知道了打算兴师问罪,所以此时说出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徐上霖在心里把算盘打的砰砰响,也想凭此事在往上爬一爬,,便开了口:臣有一事想禀报皇上。
沈念眼里的笑意更浓了,她十分清楚徐上霖想说什么,也恨不得他马上说,这枪才能开得出去,便连忙同意:说。
臣要弹劾礼部尚书王权明伙同多位大臣私通叛军,此等通敌叛国之举,罪不容恕,当斩!徐上霖说完,抬起头看着沈念,见其毫无波澜的样子,心都凉了半截,而后又补上了一句,镇北侯平日中的战斗总能出其不意地获胜,上次战败,是臣等缺乏对其的信任了,臣恳请皇上责罚!
沈念听完这话,不由得感慨,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这说出来的话既弹劾了他人,有功,又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让皇帝怎么都找不到理由去责罚他,要是人家都已经承认错误了,沈念还罚他,那便是一个不英明的举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