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2)
沈念见沈存能发出这么愚蠢的无能言论,也是震惊了一下,不由得暗自感慨沈存老糊涂也病糊涂了,随即赶在沈存讲话之前对着他说:父皇,周王反叛并不是全无可能的,当务之急还是需要调动军队抵御,而不是大喊大叫。至于那一群欺下瞒上的平民,还是等平叛后再处理吧,若是周王与灵王合作,到那时再有行动怕是迟了。
事实证明,太子和公主一起劝诫是有作用的,沈存深吸了一口气,对着二人摆了摆手:朕将一切决定权交予太子,现今国事全权由太子处理,调兵权也交予他。
虽然是将调兵权拿到手了,但是沈泉见沈存这一副颓废样就气不打一处来,不免有些生气:父皇!请准许儿臣无礼一次国家危难当头,身为皇帝不坐镇前方,而是让太子顶上,若是祖父泉下有知,怕是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沈存只是昏但不是傻,是个人听了这话都会生气,但现今这种紧要关头,沈存也不想追究沈泉的出言不逊了,只想着一切等平叛后再说。
沈泉沉默许久,转头走了,把沈念一人丢在这里和沈存面面相觑。
沈存闭目养神了一会,睁眼看到了沈念,有些意外她没有跟着沈泉走,便招呼道:嗣安,到朕这坐。
朕不是不愿管前朝之事,只是不知为何,将淑妃废了后身体便差了许多。虽然曾经真的对沈念动怒过,但沈存还是打心眼里宠爱沈念的,也难得说出了不与沈泉所说的心里话,有些话,只能同你说,你大哥治国有方,可太仁慈了,你三哥不喜在京中,只愿在边疆,至于沈易他没什么好说的,朕从他被生下起便不喜他,近些年确实糊涂了,竟想着一个二十多年未见的皇子能与朕亲近,倒也是得到了教训。
沈念很意外,沈存在上次对她动过怒后难得能好好讲话,而这次一上来就是心里话,倒也是她没想到的,不由得愣了愣:父皇
沈存止住了沈念的话头,继续说道:朕愧对**太宗,愧对大普,也愧对你们,这些兴许还得以挽回,可朕也愧对镇北候。
沈念闻言,更加震惊了,但也因沈存这番话回想起了镇北候一心为国不得重用郁郁而终的名将。
记忆中镇北候李岚山待人亲切,见到她也不喊公主,只喊小嗣安,逗她玩完后还是会给她买烧饼,对她也不是随意打发,有时忙的走不开便会叫她去找李晏。
沈念想到这,望着沈存这个在李岚山死后还在花天酒地的人,不免清醒了,沈存曾经是个明君,但并不影响他现在是一个昏君,即使突然说出心里话,也无法弥补犯下的错误。
见沈存还想回忆杀,沈念退后一步,跪了下来:父皇是一国之君,纵使犯错,民众也不能说什么,比起与儿臣说这些,儿臣更希望父皇能够醒悟,现今挽救还不晚,只要坐稳军心,等待北方大军勤王便可。
沈存闻言,叹了口气,没再自讨没趣,摆摆手示意自己知道了,便让沈念退下了。
沈念见沈存这样的态度,面色微冷,不再劝诫,转身离开了殿内。
第二十一章
或许是良心发现,也可能是因为那天听了沈念的劝诫,第二日竟出乎所有人意料,沈存出现在了一直空着的龙椅上。
见到沈存,底下的大臣纷纷议论起来,沈存听了一会,有些不耐烦了,对着林甫说道:此刻乃朝会,为何如此嘈杂?
林甫看了一眼沈存,还是保持着恭敬地回答:回禀皇上,待到太子殿下来了,自然会安静。
沈存闻言,上了火气,盯着林甫,带着怒气问道:此话当真?你们是听朕的,还是听太子的话?
此刻是太子监国,自是听太子殿下的。林甫咧了咧嘴角,皇上若是觉得有些不妥,倒也可不必让太子殿下监国。
沈存被林甫这一番言论气的不轻,对着底下的大臣吼道:吵什么吵!怎么,朕还是皇帝呢,你们就迫不及待想让太子来代替朕了?
群臣愣了愣,最终还是安静了下来,林甫脸色却不太好看,等到沈泉走来,才缓缓开口:皇上,周王叛乱,世人皆知,现今周王叛乱队伍不断扩大,皇上却不主持大局,而是将重担推给太子殿下,此举与宋徽宗有何差异?
刚刚得知前线战报急匆匆赶来的沈泉听到林甫的这段话,不由得大惊,这番言论已经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了,而又暗示了沈存现今群臣只听他自己的,无非就是想让沈存对自己有所防备,不愿再将国事交给自己管。
沈泉瞪了瞪林甫,心中把他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随后稳了稳情绪,对着沈存说道:父皇愿来主持朝堂,儿臣自然是高兴,关怀的话还请父皇原谅儿臣稍后再说,此刻最重要的是前线战报。
沈存闻言,强忍着怒气问:前线有何战报?
沈泉回答道:周王叛军今日凌晨已攻破南陵,最迟后日便会攻入京城。
什么!还未等沈存说话,一名武将便站起来大喊,我看这周王是欺人太甚!皇上,不如让我率兵前去将周王活捉,否则再这样下去,怕是无法无天了!
林甫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急什么急,就算是皇上准许你率兵,现今京中有兵给你吗?
沈存看了看林甫,又看了看发言的那名武将,最终决定了下来:林相所言不错,但不派兵镇压倒也不行。 ↑返回顶部↑
事实证明,太子和公主一起劝诫是有作用的,沈存深吸了一口气,对着二人摆了摆手:朕将一切决定权交予太子,现今国事全权由太子处理,调兵权也交予他。
虽然是将调兵权拿到手了,但是沈泉见沈存这一副颓废样就气不打一处来,不免有些生气:父皇!请准许儿臣无礼一次国家危难当头,身为皇帝不坐镇前方,而是让太子顶上,若是祖父泉下有知,怕是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沈存只是昏但不是傻,是个人听了这话都会生气,但现今这种紧要关头,沈存也不想追究沈泉的出言不逊了,只想着一切等平叛后再说。
沈泉沉默许久,转头走了,把沈念一人丢在这里和沈存面面相觑。
沈存闭目养神了一会,睁眼看到了沈念,有些意外她没有跟着沈泉走,便招呼道:嗣安,到朕这坐。
朕不是不愿管前朝之事,只是不知为何,将淑妃废了后身体便差了许多。虽然曾经真的对沈念动怒过,但沈存还是打心眼里宠爱沈念的,也难得说出了不与沈泉所说的心里话,有些话,只能同你说,你大哥治国有方,可太仁慈了,你三哥不喜在京中,只愿在边疆,至于沈易他没什么好说的,朕从他被生下起便不喜他,近些年确实糊涂了,竟想着一个二十多年未见的皇子能与朕亲近,倒也是得到了教训。
沈念很意外,沈存在上次对她动过怒后难得能好好讲话,而这次一上来就是心里话,倒也是她没想到的,不由得愣了愣:父皇
沈存止住了沈念的话头,继续说道:朕愧对**太宗,愧对大普,也愧对你们,这些兴许还得以挽回,可朕也愧对镇北候。
沈念闻言,更加震惊了,但也因沈存这番话回想起了镇北候一心为国不得重用郁郁而终的名将。
记忆中镇北候李岚山待人亲切,见到她也不喊公主,只喊小嗣安,逗她玩完后还是会给她买烧饼,对她也不是随意打发,有时忙的走不开便会叫她去找李晏。
沈念想到这,望着沈存这个在李岚山死后还在花天酒地的人,不免清醒了,沈存曾经是个明君,但并不影响他现在是一个昏君,即使突然说出心里话,也无法弥补犯下的错误。
见沈存还想回忆杀,沈念退后一步,跪了下来:父皇是一国之君,纵使犯错,民众也不能说什么,比起与儿臣说这些,儿臣更希望父皇能够醒悟,现今挽救还不晚,只要坐稳军心,等待北方大军勤王便可。
沈存闻言,叹了口气,没再自讨没趣,摆摆手示意自己知道了,便让沈念退下了。
沈念见沈存这样的态度,面色微冷,不再劝诫,转身离开了殿内。
第二十一章
或许是良心发现,也可能是因为那天听了沈念的劝诫,第二日竟出乎所有人意料,沈存出现在了一直空着的龙椅上。
见到沈存,底下的大臣纷纷议论起来,沈存听了一会,有些不耐烦了,对着林甫说道:此刻乃朝会,为何如此嘈杂?
林甫看了一眼沈存,还是保持着恭敬地回答:回禀皇上,待到太子殿下来了,自然会安静。
沈存闻言,上了火气,盯着林甫,带着怒气问道:此话当真?你们是听朕的,还是听太子的话?
此刻是太子监国,自是听太子殿下的。林甫咧了咧嘴角,皇上若是觉得有些不妥,倒也可不必让太子殿下监国。
沈存被林甫这一番言论气的不轻,对着底下的大臣吼道:吵什么吵!怎么,朕还是皇帝呢,你们就迫不及待想让太子来代替朕了?
群臣愣了愣,最终还是安静了下来,林甫脸色却不太好看,等到沈泉走来,才缓缓开口:皇上,周王叛乱,世人皆知,现今周王叛乱队伍不断扩大,皇上却不主持大局,而是将重担推给太子殿下,此举与宋徽宗有何差异?
刚刚得知前线战报急匆匆赶来的沈泉听到林甫的这段话,不由得大惊,这番言论已经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了,而又暗示了沈存现今群臣只听他自己的,无非就是想让沈存对自己有所防备,不愿再将国事交给自己管。
沈泉瞪了瞪林甫,心中把他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随后稳了稳情绪,对着沈存说道:父皇愿来主持朝堂,儿臣自然是高兴,关怀的话还请父皇原谅儿臣稍后再说,此刻最重要的是前线战报。
沈存闻言,强忍着怒气问:前线有何战报?
沈泉回答道:周王叛军今日凌晨已攻破南陵,最迟后日便会攻入京城。
什么!还未等沈存说话,一名武将便站起来大喊,我看这周王是欺人太甚!皇上,不如让我率兵前去将周王活捉,否则再这样下去,怕是无法无天了!
林甫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急什么急,就算是皇上准许你率兵,现今京中有兵给你吗?
沈存看了看林甫,又看了看发言的那名武将,最终决定了下来:林相所言不错,但不派兵镇压倒也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