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3)
不多时,沈易便带着人到了沈存跟前。
父皇,这位就是教导儿臣多年的老师。沈易身后跟着一个看上去年纪并不大的男人,毕恭毕敬的站在沈存面前。
安宁殿内除了沈存,还有沈念,沈念出生时沈存已被送出京城,所以沈念从小到大都只知道自己有二哥,但从未见过,此次也被沈存叫了过来。
草民徐平阳,参见皇上。男人恭敬行礼,看不出什么表情。
沈存端详了一会徐平阳,出声问道:精通兵学?
徐平阳回答:草民不敢当,只是略懂一二,能有幸教导二皇子,一生之幸。
沈存看了看沈念,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问:镇北侯和你,哪个厉害?
这话问出来,就是明摆着在暗示什么,沈念脸色一变,没有说话。
镇北侯擅于行军打仗,用兵用计的熟练自然是大普之最。徐平阳回答,草民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是比不上,不过这镇北侯之女......尚且一试。
沈存大笑:说的好!你若连一女子都比不过,朕自然不敢将这少傅之位授予于你。
沈存明摆着是在贬低武将,徐平阳明白他的意思,便说道:草民自不会辜负皇上所望。
楼兰一战,若是你,你会怎么打?沈存问,需要多少兵马?
徐平阳回答:李晏需要三十万,草民认为,十万足矣。
沈存此时也不是傻子,不是很相信:少了二十万,你怎么打?
徐平阳思考了一下,没有直面回答:若有机会,皇上让草民出征,便明白了。
沈念听不下去,终于说话:父皇,我认为李将军更为稳妥,十万,倘若用兵不当,一个失误,便足以葬送十万将士,李将军更为稳妥。
说的倒也是。沈存听完这话,改变了想法,等朕过段时间再看看吧,朕想知道李将军还能用多久。
沈存随即看向沈易,略显满意:朕会封你为周王,待生辰时,秦王和太子会回京,等那时你便能见到他们了。
沈易点了点头:父皇可还有话交代?儿臣立即去办。
沈存笑道:朕把你接入京中,你竟这么快就不想见朕了?
儿臣不敢。沈易回答。
沈存看向徐平阳:徐平阳,即日起你便担任少傅,给朕教好了,若是他出了一些差池,朕拿你是问。
徐平阳点了点头,脸上带着笑:草民定不会辜负皇上所望,二皇子......不对,现在得称为陛下了,草民一定会好好看住周王,定不会让他做错。
沈存很满意徐平阳的这种态度,哈哈大笑:朕就喜欢你这种谦虚不高傲的性格,以后不必在朕面前称草民,记住,你已为官。
微臣遵旨。徐平阳说罢,便听从沈存的话和沈易退下了。
众人走后,沈念看着沈存,不知说什么好:父皇,您会信任阿晏吧?
作者有话说:
架空历史,不太好乱用古代宫殿名,觉得怪怪的,就自己造了个出来
写的不太好,欢迎指正
第三章 ↑返回顶部↑
父皇,这位就是教导儿臣多年的老师。沈易身后跟着一个看上去年纪并不大的男人,毕恭毕敬的站在沈存面前。
安宁殿内除了沈存,还有沈念,沈念出生时沈存已被送出京城,所以沈念从小到大都只知道自己有二哥,但从未见过,此次也被沈存叫了过来。
草民徐平阳,参见皇上。男人恭敬行礼,看不出什么表情。
沈存端详了一会徐平阳,出声问道:精通兵学?
徐平阳回答:草民不敢当,只是略懂一二,能有幸教导二皇子,一生之幸。
沈存看了看沈念,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问:镇北侯和你,哪个厉害?
这话问出来,就是明摆着在暗示什么,沈念脸色一变,没有说话。
镇北侯擅于行军打仗,用兵用计的熟练自然是大普之最。徐平阳回答,草民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是比不上,不过这镇北侯之女......尚且一试。
沈存大笑:说的好!你若连一女子都比不过,朕自然不敢将这少傅之位授予于你。
沈存明摆着是在贬低武将,徐平阳明白他的意思,便说道:草民自不会辜负皇上所望。
楼兰一战,若是你,你会怎么打?沈存问,需要多少兵马?
徐平阳回答:李晏需要三十万,草民认为,十万足矣。
沈存此时也不是傻子,不是很相信:少了二十万,你怎么打?
徐平阳思考了一下,没有直面回答:若有机会,皇上让草民出征,便明白了。
沈念听不下去,终于说话:父皇,我认为李将军更为稳妥,十万,倘若用兵不当,一个失误,便足以葬送十万将士,李将军更为稳妥。
说的倒也是。沈存听完这话,改变了想法,等朕过段时间再看看吧,朕想知道李将军还能用多久。
沈存随即看向沈易,略显满意:朕会封你为周王,待生辰时,秦王和太子会回京,等那时你便能见到他们了。
沈易点了点头:父皇可还有话交代?儿臣立即去办。
沈存笑道:朕把你接入京中,你竟这么快就不想见朕了?
儿臣不敢。沈易回答。
沈存看向徐平阳:徐平阳,即日起你便担任少傅,给朕教好了,若是他出了一些差池,朕拿你是问。
徐平阳点了点头,脸上带着笑:草民定不会辜负皇上所望,二皇子......不对,现在得称为陛下了,草民一定会好好看住周王,定不会让他做错。
沈存很满意徐平阳的这种态度,哈哈大笑:朕就喜欢你这种谦虚不高傲的性格,以后不必在朕面前称草民,记住,你已为官。
微臣遵旨。徐平阳说罢,便听从沈存的话和沈易退下了。
众人走后,沈念看着沈存,不知说什么好:父皇,您会信任阿晏吧?
作者有话说:
架空历史,不太好乱用古代宫殿名,觉得怪怪的,就自己造了个出来
写的不太好,欢迎指正
第三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