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83节(3 / 4)
因为所有的媒体都在交口称赞。
《美国金融新时代!》
《网络赋能与金融赋能》
《双赋能,美国产业新篇章》
《新美国梦开始的地方》
这些文章无一例外的在说一件事,那就是网络可以给产业赋能,金融也可以给产业赋能。
那么这俩一结合,岂不是可以让美国产业的赋能加满。美国产业不就可以飞起来了嘛!
远在中国的李锐看到美国的这些新闻的时候,他都要笑出声了。
因为经历过后世的金融洗礼,李锐可是太清楚这些美国金融公司是什么德行了。
他们给美国产业赋能?开玩笑呢!
原时空后世,美国为什么产业空心化?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占一半以上的责任。
因为他们推动了金融法案改革,允许投行只对一家公司的部分部门进行投资。而不是对整个公司一起投资。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投行们只愿意投资那些投资小、获利高、回本快的部门。
简单来说就是高科技公司的研发部门和一些公司的销售部门。研发部门虽然投资高,但是只要成功那就是巨大的回报利润。
销售部门投资小,回报也不如研发部门,但是他们回本快呀。
但是生产部门就不一样了。生产部门投资巨大,利润又小,回本速度还慢。投行弃之如鄙履。
所以美国的生产产业才慢慢的转移到了国外,自己内部开始空心化。
就这种金融投行,还想要他们给产业赋能?他们不把产业吃光了就好咯!
他们现在就一直在说服美国政府进行金融改革。而且快要成功了,毕竟都游说这么多年了,又不是每一个总统都和罗斯福一样强硬的。
不过李锐毕竟是带着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事儿,本时空之中的大多数普通人哪里能知道这些事儿呢。
反正美国佬是很相信报纸新闻里所说的“双赋能,为美国产业带来质的飞跃”这种说法。
尤其是摩根士丹利还花钱请了很多专家学者参加各种电视做谈会,向民众们宣传证券产业优先联网后的好处。
说整个美国经济都可以盘活。整个美国都会变得美好。
而这样的新闻太多了,导致金川他们都看到了。
金川在美国已经埋下了一些极端信任的教徒了。他们会指引着开悟会的其他人来美国,金川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但是作为一个极端派,他的任务又没有完成。
“原来,这东西这么厉害嘛?”金川缓缓的合上了报纸。
报纸上大版面的写着,关于金融产业和网络产业双赋能的美好结果。
金川看到这里,眉头都皱起来了。原本他是准备在纽约地铁来释放毒气的。
但是现在…… ↑返回顶部↑
《美国金融新时代!》
《网络赋能与金融赋能》
《双赋能,美国产业新篇章》
《新美国梦开始的地方》
这些文章无一例外的在说一件事,那就是网络可以给产业赋能,金融也可以给产业赋能。
那么这俩一结合,岂不是可以让美国产业的赋能加满。美国产业不就可以飞起来了嘛!
远在中国的李锐看到美国的这些新闻的时候,他都要笑出声了。
因为经历过后世的金融洗礼,李锐可是太清楚这些美国金融公司是什么德行了。
他们给美国产业赋能?开玩笑呢!
原时空后世,美国为什么产业空心化?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占一半以上的责任。
因为他们推动了金融法案改革,允许投行只对一家公司的部分部门进行投资。而不是对整个公司一起投资。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投行们只愿意投资那些投资小、获利高、回本快的部门。
简单来说就是高科技公司的研发部门和一些公司的销售部门。研发部门虽然投资高,但是只要成功那就是巨大的回报利润。
销售部门投资小,回报也不如研发部门,但是他们回本快呀。
但是生产部门就不一样了。生产部门投资巨大,利润又小,回本速度还慢。投行弃之如鄙履。
所以美国的生产产业才慢慢的转移到了国外,自己内部开始空心化。
就这种金融投行,还想要他们给产业赋能?他们不把产业吃光了就好咯!
他们现在就一直在说服美国政府进行金融改革。而且快要成功了,毕竟都游说这么多年了,又不是每一个总统都和罗斯福一样强硬的。
不过李锐毕竟是带着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事儿,本时空之中的大多数普通人哪里能知道这些事儿呢。
反正美国佬是很相信报纸新闻里所说的“双赋能,为美国产业带来质的飞跃”这种说法。
尤其是摩根士丹利还花钱请了很多专家学者参加各种电视做谈会,向民众们宣传证券产业优先联网后的好处。
说整个美国经济都可以盘活。整个美国都会变得美好。
而这样的新闻太多了,导致金川他们都看到了。
金川在美国已经埋下了一些极端信任的教徒了。他们会指引着开悟会的其他人来美国,金川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但是作为一个极端派,他的任务又没有完成。
“原来,这东西这么厉害嘛?”金川缓缓的合上了报纸。
报纸上大版面的写着,关于金融产业和网络产业双赋能的美好结果。
金川看到这里,眉头都皱起来了。原本他是准备在纽约地铁来释放毒气的。
但是现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