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4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贵州和其他几个发展不好的省份的扶贫办和其他一些省份的扶贫办不一样。他们有一个结构性扶贫。
  扶贫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输血性扶贫,一种是结构性扶贫。
  输血性扶贫指的是给贫穷地区输入资源,比如说修建道路,提供技术,提供教育以及减免税收等。
  这种扶贫是能帮一些地区脱贫的。比如说现在的浙江和江苏、福建、广东地区的脱贫工作基本是输血性扶贫。
  其特征是,只要给当地足够的其实资金和解决实际困难,他们就能产生正向收益。就相当于整个经济的水车能转起来了。让他们产生内在的经济动力,那么问题就可以解决。
  在这些省份,这种扶贫是比较容易看到成果的。
  而结构性扶贫就不一样了。有的地区依靠输血性扶贫是无法脱贫的。因为其本地人口结构、地理劣势、产业劣势等等都去处在一个难以启动的状态。
  依靠输血性扶贫,那当真是需要海量的资源进去。而且还不一定能填平。
  结构性的贫困,那就只能打破造成贫困的结构。
  落在贵州这个地方,很多地方的贫困就一个句:贵州路难,山路十八弯。
  元时空之中,贵州人口少的时候新中国没能力对这进行大刀阔斧的扶贫改革打破结构。
  等到中国有钱的时候,贵州那些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多到动不了了。
  六十年代,贵州人口在一千五百万左右。到了元时空后世的2020年之后,这个数字已经涨到三千八百万人口了。
  多了两千三百万出来,都够组成一个欧洲中等规模国家了。
  扶贫办的扬中华主任正拿着一份未来十年贵州脱贫的计划书发呆。
  “十年内,对黔东南地区异地移民工程完成初步建设。”
  “十年内,逐步搬迁山区困难人口一百五十万,完成异地扶贫移民。达成扶贫战第一阶段的胜利。”
  “其中包含贵州本地异地搬迁扶贫,于其他省份的移民扶贫工作。十年时间内,动员二十至三十万人前往华中、华南、东北地区务工移民,以摆脱贫困。”
  扶贫办的扬中华主任今年刚上任。他是从其他地方调来的,来贵州就是打硬仗的。
  他知道和他一样的人还不少,有的去了宁夏,有的去了四川大凉山。也有去了云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
  去这些地方搞扶贫的,都是准备好要吃硬仗的。
  杨中华他们这些都是在其他地区经过考验的,有能力的干部。这才放到这些地方来做事。
  现在贵州这边的扶贫早就已经开始。最先搞起来的就是张福牵头搞的各种油辣子调味品之类的工厂。
  这些工厂开始建设了,也是拉动了贵州省内的建筑岗位。
  因为修建厂房需要工人。而厂房的选址又不是现成的,所以还要通路通水通电。三通一平搞起来。这些都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同时李锐主管的计划经济委员会本就对贵州四川等地进行了未来数年的交通规划。
  现在的中国要开始兴建国道和高速公路了。
  最先联通联的当然是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北的重工业重镇。
  不过西部地区也要联络起来。
  一部分的三线建设还是要搞起来的。为了国家战略安全着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