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4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他们达到了元时空之中更高的高度。
  而最后的一个小派,那就是赫鲁晓夫和他仅存的改革派。
  这帮人最少。因为改革派的诉求在一帮干部看来简直就是疯了。比如说要求每次中央委员环节,至少更换四分之一的成员来补充新鲜血液。
  不要让苏共中央永远是一批人而死气沉沉(甚至是权力阶级固化形成难以取出的强大贵族集团)。
  但是剩下的这帮还支持赫鲁晓夫的人还真的是最死忠的一批了。或者说多少有些理想主义。
  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的很多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受限于他的能力,所以最后的结果和他的出发点往往是南辕北辙。
  所以赫鲁晓夫很多时候最好是不要出发,这样对大家都好。
  但是在本时空之中,赫鲁晓夫没有经历惨痛的【农业玉米大失败】和【工业改组大失败】这两件让他威望尽失的事情。
  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威望很高,尤其是很多苏联老百姓,一提到赫鲁晓夫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主张引进的中国糖、菠萝、汽水、糖果等。
  再加上这次,他又不声不响的支持着中国搞出了网络。
  所以苏联内部出现了一种赫鲁晓夫是郁郁不得志的言论。他的抱负在苏联没有得到伸张,如果他当领导人可能是一个能和斯大林媲美的人物。
  果然,所有的事物都是没有发生之前才是最美的。
  所以苏联内部现在对于让赫鲁晓夫重返中央有些忌惮。
  新斯派秉持着斯大林的态度,赫鲁晓夫养老就好了,不要在进权力中央。不过新斯派的态度并不坚决。左摇右摆。
  克格勃集团则是作壁上观,两不相帮。
  真正阻止赫鲁晓夫上位的则是老好人勃列日涅夫旗下的集团。
  因为他们要搞终身制,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派是天然的敌对。
  所以,赫鲁晓夫在苏联国内已经没有办法进步了。必须要寻求外援。
  莫罗托夫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时候,也是中国几次三番的帮他和新政府站台说话,并且提供大量的物资来稳定了苏联局势,才让他当好这好个领导人的。
  现在的新中国人,都不需要在公开场合声称什么。只需要在态度上表达一下,都能让赫鲁晓夫获得很大的能量。
  所以他来了,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原本就是打算来找李锐的。因为这么多年中苏贸易,他和李锐的熟悉度最高。而且李锐还是中国重要的领导人。
  不过他也没想到李锐居然要结婚了。
  而且李锐还没怎么大操大办,就借用了科学院的食堂摆了几桌酒。之所以借用科学院的食堂,是因为这里的师傅烧菜手艺是北京一众食堂里最好的。
  而且这个地方也够安全,科学院的教授也不多,不会影响他们吃饭。
  以国家领导人的水准来说,李锐这样的结婚仪式可以说是很寒酸。
  不过寒酸归寒酸,赫鲁晓夫是来求人的。他要拿出自己的态度来。
  他来之前并不知道李锐要结婚。所以没有准备礼物。
  但是没有关系,他现场弄也行。因为他在另一个方面准备了一个大礼。
  在赫鲁晓夫笑哈哈的和李锐敬酒的期间,他大笑的说道:“我现在恢复了对中贸易的职务,安德罗波夫同志回去主持克格勃工作。”
  “本来是想要等到正式商谈的时候再说。但是借着你的婚礼,我觉得我该送一份你最喜欢的大礼。今后三年,苏联对中的贸易采购清单,每年大概需要追加一百五十亿卢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