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2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顶班制度是很容易破坏现有的工人阶级的利益的。
  这种事情不查怎么可行呢?
  所以整个贵州,现在首当其冲的就是独山县的锑矿了。省里面直接来人了。因为省里已经知道,现在最好还是自己先动手把问题尽可能的解决。
  要是等到中央的人下来,那问题可就更大了。
  所以省厅直接派人下来调查这边的顶替制度。
  锑矿的几个领导已经被控制住了。作为风口浪尖的赵四和他的儿子,自然也被请去喝茶。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可是顶不住省厅里来的人进行了盘问的。人家给的压力可是很大。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是说说的。
  所以赵四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所有的事情和里面的猫腻都说清楚了。
  “独山县这边没有太多好的就业岗位。除了腌酸菜厂和锑矿厂之外很多单位给工人定的工资标准也就20来块钱。也就勉强混个温饱。”
  “但这锑矿的工作一般都用50来块钱一个月。要是能下矿或者是技术工,一个月七八十都有。这就是独山顶好的工作了。所以大家的眼睛都盯在这里。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有个工作岗位。”
  “后来就是有位副矿长想要安排自家的几个侄子后辈紧矿场工作。但是矿场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的开支出来。那时候那副矿长就提出让这几个后辈他们快要退休的父母从锑矿退休。把他们空余的位置流出来,再把这些人招进去。”
  “这个事情做过之后,矿上其他的工人闹了一下。锑矿的领导怕事情闹大。于是就把这个顶班制度,直接堂而皇之的搞起来了。所有的工人都能在那儿搞顶班。也因为每个人都能顶班,所以也就没有人闹腾了。”
  省厅来的调查小组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情报。
  像赵四,他要是从锑矿退下去的话。就是办理一个因病退休。到时候退休就是少算几年工龄。但是他的退休金还是可以拿得到的。
  而他的儿子进去之后再得一个工作岗位。一家人挣的钱还要更多一些。
  这就是在薅国家的羊毛。
  因为赵四的儿子。根本不符合现在矿上的招工需求。
  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了。对于工人的职业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矿山这种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对工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
  而锑矿开始搞顶班,其他的产业难道就不会吗?
  腌酸菜厂就没顶班?
  百货商店就没顶班?
  粮站就没顶班?
  如此这般,其他产业都有样学样,那不就是形成了新的阶级了?怎么?独山县要形成工人阶级贵族?
  而且这还是一个独山县,鬼知道下面其他的县城和地方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况?
  越是这种相对较贫穷的地方,越是有可能会出现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
  而一旦出现这样的集中情况,那么会造成阶级的固化。
  “简直就是胡闹啊!”省里来的调查组组长侯勇骂了一句。
  “难怪听说独山这边的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都没办法有什么好工作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