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1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像是被抽干了精气神的虚脱了,随后便是难以抑制的亢奋。就像是被人扎了一针肾上腺素一样。
  因为其他人也许不知道这代表这什么,或许是知道一部分,但是知道的并不那么完全。
  但是李锐知道,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四大地区联网成功,这代表着中国的改革推动、政府管理、工业生产将要彻底进入一个新纪元。
  之前还只是省内,或者是单对单、点对点的信息传播。这些都是不够的。作为中央部门,尤其是计划经济委员会部门,需要更大的资料收集,才能完成对各地的分配。
  甚至,以后中央可以在部分领域对地方进行垂直管辖。减少行政成本。
  李锐记得自己还在元时空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名叫战锤40k的科幻游戏设定。其中就有拟态现实的行政掣肘设定,从帝国中央到下面的星球,一个政令可以跑二十个地球年。等政令到了,当地的黄花菜都凉了。
  这虽然是科幻作品,但是却又无比的现实。全球各地的哪一个国家政体不存在着政府臃肿,管理人员庞杂的问题呢?苏联很臃肿,美国也很臃肿,两国各有一大堆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真实存在并且消耗资源的部门。
  新中国越发展,以后的政府体系也会越来越大。
  所以越早能联网,对中国的好处也就越大。
  而在这之中,自然少不了诸多技术员们的付出。
  真正的尝试并网,比一般人想象的困难的多。
  ……
  1964年二月,北京基站。
  格鲁什科夫,季托夫,两个苏联老哥现在真的已经看不出是苏联的科学家了。
  因为一个老哥头发已经差不多掉完了,另一个则是憔悴的好像被人吸干了一样。
  因为这些年,为了实现他们ogas的理想。他们在中国是这真的下了无数的辛苦功夫啊。
  他们真的理解了那些中国同事们所说的:出了生死,都是擦伤。这句话的含金量了。
  因为这一路上,他们真的就差不多是体验到了。
  而且他们在中国也接受到了大量的教育。他们原本设想的ogas系统,在中国搞的时候才发现了各种困难。
  学术室里的思考始终是要面对现实的难题。
  而中国在这个时候站出了一帮年轻优秀的技术员工程师,他们对网络的理解一点都不比格鲁什科夫和季托夫差。
  他们帮着一起改造了整个项目,而且当真的开始尝试联网,哪怕仅仅只是一个省内的几个市区的联网,它的难度都比季托夫和格鲁什科夫预想的高。
  因为最难的地方就是这个事情对电脑的要求很高。还有调制器解码器、端口、线材、路由器等等。
  每一项都是一个关卡。
  但是这些都被中国人一个个的攻克了。他们的执行力和想要推行全国联网的决心比格鲁什科夫和季托夫还要大。
  为此他们付出了许多的牺牲。
  想到这里,格鲁什科夫和季托夫看想了北京基站的负责人,也是四大去并网的总负责人陈明远。
  一个在外面的世界根本没有听说过名字的中国人,在格鲁什科夫和季托夫看来是一个伟大科学家的人。
  他才刚刚四十岁,已经半头白发。穿着中山装,儒雅又威严。
  今天将是四大区第一次并网测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