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31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月站在门口不敢说话,母亲看了她好一会儿才道:“站在这和木头一样干什么!还不去做饭?家里来了客人了!”
  苏月急忙一溜烟的跑了。她进厨房前看了眼客厅,除了爸爸和表叔之外,还有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男人在家里。
  他穿着一身看起来很高级的夹克衫,比校长结婚那天穿的还好呢。还在那里给爸爸和表叔散带着过滤嘴的烟。说话还带着北方口音。
  对了,有点像是收音机里那些说相声的人的口音。那些说相声的好多是北京人,这人难道也似乎北京人?不过一个北京人来我们这穷山僻壤的独山县干什么啊?
  带着疑惑,还有自己终于可以买邮票的喜悦,苏月走进厨房开始操持晚饭。
  第八十一章 愚昧
  张祥第一次来贵州, 说实在的他还是第一次来这么穷的地方。
  这句话没有任何的贬义,张祥从爷爷一辈就在北京城里落脚了。到他这一代能上几年小学,能去钢铁厂里学技术成为师傅。就能看得出他的家境其实远远没有到整个中国社会的最底层。
  甚至于说是整个北京社会的最底层都不到。毕竟在解放前北京社会的最底层是那些游街打零工的,租车拉黄包车的,车站扛大包卸货车的。
  张祥最多也就是去保定和天津的一些地方看看亲戚和朋友罢了。这年头的保定和天津是比不上北京,但是那比贵州的独山县那可是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了。
  不像是现在的独山县,就一条主干道,全县最高的房子没有超过九层的。更加不用说这里肉眼可见的贫穷了。
  跟着张顺来贵州,这是张祥临时做的决定。反正厂子里给他批下来的假期很久。他原本是想要在军营附近多陪陪孩子的。时不时去探望他一下,然后把假期用完。
  但是他最后还是决定跟着张顺来贵州看看。
  怎么说呢,张祥想要看看,自己都要退休了能不能帮助一下祖国发展不好的地区。
  没有别的,张祥就是有一种想法,他觉得自己拿国家的东西太多了。这都要退休了,国家还要给他一套五十多平米的保障房,两室一厅呢。就是因为说他贡献大。张祥多少觉得有些受之有愧。
  自己上班又不是没有领工资,自己也是拿了钱干了活的啊,又不是打白工。加班也给了加班费啊。技术创新也给了奖金啊。国家又不欠自己啥,自己怎么好意思呢。自己现在身体还行啊,看看自己能干些啥呗。
  虽然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啥。但是张祥一直是行动派,想到就去干了。反正先动起来,干啥到时候再说。
  尤其是张顺说的,他们村里一些学习好的孩子最后也是没读书。能和他儿子张达一样读书改变命运的,还是太少了。
  自己就让桂花先在军营那边陪儿子,自己先跟着张顺来贵州看看。
  这辗转几天,也算是到了地方了。不过到张顺的村子还需要一点距离,走二十里的土路,今天的天色是太晚了。
  就来张顺表兄家来借宿。
  这表兄叫苏大昌,不过人却长的瘦瘦小小的,看着就是小时候的营养不太行,吃的不咋样。
  张祥给人家散烟,苏大昌倒是很惊喜:“哟,还是带过滤嘴的大前门,好烟啊。”他忙不迭是的借着张祥的火把烟给点着,然后开始吞云吐雾。
  然后连连说:“好烟,好烟啊。比我平常抽的卷烟好多了。张哥,听阿顺说你儿子也在空军当飞行员呐?”
  “还不算飞行员,只能算是飞行学员。”张祥摆摆手纠正道:“飞行员和飞行学员还是有差别的。还要练呢,最近一两年过了考核,才是真正的飞行员。”
  “那也是厉害啊。看张哥你这模样,你在北京也是个领导吧。”苏大昌的语气里多少有些讨好。
  张祥则哈哈一笑:“算什么领导啊。我就是钢铁厂里当个组长啥的。不是领导。”
  “那也是不得了。你在北京的工作有十五级工资了吧。” 苏大昌打听着。
  因为现在工资采用的是分级制。尤其是前些年李锐和主席趁着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把干部、工人双轨制搞了改革。现在全国统一了三十级工资制度。
  最高一级是主席的一级工资,每个月是六百六十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