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茶都凉了,你们这些没将青瓷茶盏重重搁在石桌上,溅出的茶水打湿了在一旁的小丫鬟吓得一哆嗦,连忙跪下认错。
  王氏远远瞧见这一幕,眉头几她手里捻着一串沉香木佛珠,面上依旧挂着那副慈悲为怀的表情,只是
  "赵姨娘何必动怒,下人不懂事,教教便是。"王氏缓步走来,声音平淡中带着几分威严。
  赵姨娘斜睨了她一眼,竟不起身行礼,只懒懒道:"太太说得轻巧,这些蹄子们越发没规矩了。要我说,就该狠狠打一顿板子,叫她们长记性。"
  园子里干活的婆子们互相递着眼色。谁不知道赵姨娘这是借着训斥下人,实则在给二太太甩脸子。自从三姑娘攀上高枝,赵姨娘便似变了个人,整日在府里指桑骂槐,连二太太都不放在眼里了。
  王氏面上不显,心里却已动了杀机。当晚,她唤来心腹周瑞家的,在内室密谈。
  "那贱人越发猖狂了。"王氏将一包药粉推到周瑞家的面前,"这是太医院配的安神药,你每日掺在她的茶里,叫她消停些。"
  周瑞家的手一抖,险些将药包掉落:"太太,这...这..."
  "放心,死不了人。"王氏捻着佛珠,声音轻柔如常,"不过是叫她多睡会儿,少出来惹是生非。对了,明日你去把环哥儿叫来,就说我要他抄写《金刚经》为老太太祈福。"
  次日清晨,赵姨娘照例要了盏上好的龙井。周瑞家的亲自端来,笑容可掬:"姨娘尝尝,这是新到的明前茶。"
  赵姨娘不疑有他,接过茶盏一饮而尽。不到半个时辰,她便觉得头晕目眩,眼前发黑。
  "我这是怎么了..."她扶着床柱想站起来,双腿却软得像面条,整个人又跌回榻上。
  与此同时,贾环被叫到了王氏院中。王氏和颜悦色地递给他一卷佛经:"好孩子,抄经是积德行善的事。你且在这里安心抄写,不必急着回去。"
  贾环虽心中疑惑,却不敢违抗,只得乖乖坐在书案前。他隐约听见窗外有丫鬟议论赵姨娘身子不适的消息,心中焦急,却被王氏派来的嬷嬷看得死死的,连如厕都有人跟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姨娘越来越虚弱。她整日昏昏沉沉,有时一睡就是一整天,醒来也是头重脚轻,连梳妆的力气都没有。贾环则被拘在王氏院中,每日抄经到深夜,母子二人竟难得见面。
  府里下人们私下议论纷纷,都说赵姨娘是得意忘形,遭了报应。只有几个老成的嬷嬷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却谁也不敢多嘴。
  一个月后的傍晚,赵姨娘强撑着从榻上爬起来。铜镜中的她面色蜡黄,眼窝深陷,哪还有当初的明艳模样。她颤抖着手给自己倒了杯清水,忽然想起那日周瑞家的反常殷勤。
  "莫不是那位好太太使了什么手段..."她喃喃自语,脑海中闪过王氏那张永远慈悲的脸。她太了解这位正室太太的手段了——当年得宠的钱姨娘柳姨娘不就是突然得了怪病,被赶出府,送到庄子上的吗?
  赵姨娘咬破舌尖,用疼痛让自己清醒。她摸索着从箱底取出探春出嫁前留给她的玉佩,紧紧攥在手心。
  次日清晨,赵姨娘破天荒地梳妆打扮,涂了厚厚的脂粉掩盖病容。她扶着丫鬟的手,一步三晃地往史太君的荣禧堂走去。
  "老太君万福。"赵姨娘跪下行礼,声音虚弱却坚定,"奴婢昨夜梦见三姑娘了,她说在王府一切都好,就是惦记着家里..."
  史太君原本半阖的眼睛睁开了:"探春丫头有信来?"
  "回老太太,没有正式的信。"赵姨娘眼圈一红,"只是奴婢这心里总不踏实,自三姑娘出嫁后,奴婢身子一直不好,环哥儿又被拘着抄经...奴婢想着,莫不是冲撞了什么..."
  史太君何等精明,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她眯起眼睛打量着赵姨娘憔悴的面容,又想起近日府里的风声,心中已明白了七八分。
  "你且宽心。"史太君拍了拍赵姨娘的手,"探春是我嫡亲的孙女,她既嫁得好,你们母子自然也该过得好。回头我让人去王府送些东西,顺便问问探春的意思。"
  赵姨娘伏地叩首,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见的冷笑。她知道,自己这场病,该到头了。
  第179章
  贾迎春坐在雍王府西侧院的厢房里,手指轻轻抚过妆台上那面模糊的铜镜。镜中映出一张苍白的脸,眉如远山,眼似秋水,却少了新嫁娘应有的喜气。府里补上的嫁妆单子就摊在桌上,上面罗列的物件不足原先说好的三成,且多是些不值钱的摆设。
  "姑娘,该用膳了。"丫鬟绣橘轻声提醒,将一碗清粥并两样小菜摆在桌上。
  迎春点点头,目光扫过那寒酸的饭菜,却什么也没说。自三日前被一顶小轿从荣国公府侧门抬进这雍王府,她就知道自己的处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