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2 / 3)
他如何不知,她还肯亲近他、还肯诚心诚意的待他,无不是因畏他之权势,无不是因她识时务。但他还是庆幸无比,庆幸她为人通透,能够想得透彻,如此得以给他二人之情留有余地。
否则,若她对他始终怀有怨愤,那他们的感情将无解,二人之间亦不知会走向何种境地。
散朝后,陈今昭站在阶前望了会朱漆马车离去的方向。
想着他临出殿前含笑朝她望来的一眼,她也不由微微松口气。
长久以来,她最担忧的莫过于两点,一是怕被他捆束了手脚、自被他豢养在笼里成了金丝鸟,二则是怕他得不到预期回应后会因爱生恨、继而将她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昨夜开诚布公的交谈,则暂且解决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矛盾,移开了终日压在她心头的巨石,无不让她倍感轻松。
陈郎中,站这作甚,今个不去屯田司吗?
陈今昭回神,就见俞郎中朝她走来。
去,怎么不去。
那等什么,一起走罢。
好啊。
两人就一同下了台阶,边走边说,谈今年春雨的充沛,谈新开垦田地的情况。
陈郎中,你今年开垦新田的数量着实不少啊,能规划的过来?
要不你以为我为何找你借调那么多水车。陈今昭也是结合着数据仔细考察过的,她认为大体没有问题,再结合着得力的用具,能节省不少人力,新田开垦应不成问题。
俞郎中啧啧两声,这屯田司让你管理的蒸蒸日上啊。待今年秋收,各地屯田的赋税应该能收上不少了。
闻言,陈今昭面上却无多少喜色,反倒几多无奈,每年赋税征收的情况你还能不知,如数上交的如那凤毛麟角,其他的少不得与之扯皮几番。不过今年应会好些,朝廷平乱之后,相信那些世家豪绅们应会有所收敛。
俞郎中沉默了。这就是他宁愿只待在都水司的原因,只需管他的水利,其他的不必面对,便也省的受那股子窝囊气。
他叹口气,你当心应对,他们可不是那般好对付的。
自古皇权不下乡,乡绅地主那就是一方的土霸主。他们联合起来瞒报、错报都是常例,想要查他们也是相当棘手。
陈今昭道,自是要徐徐图之,小心应对。放心好了,我又非那激进派。
去了屯田司后,她还是先小憩了会,实在是腰酸背痛,觉得太累了。昨个夜里被折腾的厉害,还顶着困倦与他说了那么长时间的话,实在让她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休憩过后,她觉得精神好了许多,就将手底下的两位员外郎叫来,把各项事情分派下去。
着重交代的,是让他们记录新田开垦的各项事宜。
那些旧田的数量他们无法具体查证,但是新田的各项数据,她要清清楚楚的记录在册,让那些世家豪绅们无处伸手。
范杨两位员外郎领命出去,抓紧时间各自去忙。
近一年来他们也看清了这位上官的脾性,赏罚有章,奖惩有度,行事再公正不过。因着他二人办事的得力,上官也愈发倚重他们,甚至放手不少职权给他们,隐隐视他二人为左膀右臂。
他们上官在上任时,除了带一随从外,就没有带自己的班底,而上任后,亦没有着急培养新一批班底来打压他二人。
如今更是诸多倚重他们。
二人如何还看不明白?一年多的时间下来,他们已经取得了上官的信任,渐渐被对方视为亲信班底。
而他们上官的官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绝不会止步于工部郎中一职。 ↑返回顶部↑
否则,若她对他始终怀有怨愤,那他们的感情将无解,二人之间亦不知会走向何种境地。
散朝后,陈今昭站在阶前望了会朱漆马车离去的方向。
想着他临出殿前含笑朝她望来的一眼,她也不由微微松口气。
长久以来,她最担忧的莫过于两点,一是怕被他捆束了手脚、自被他豢养在笼里成了金丝鸟,二则是怕他得不到预期回应后会因爱生恨、继而将她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昨夜开诚布公的交谈,则暂且解决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矛盾,移开了终日压在她心头的巨石,无不让她倍感轻松。
陈郎中,站这作甚,今个不去屯田司吗?
陈今昭回神,就见俞郎中朝她走来。
去,怎么不去。
那等什么,一起走罢。
好啊。
两人就一同下了台阶,边走边说,谈今年春雨的充沛,谈新开垦田地的情况。
陈郎中,你今年开垦新田的数量着实不少啊,能规划的过来?
要不你以为我为何找你借调那么多水车。陈今昭也是结合着数据仔细考察过的,她认为大体没有问题,再结合着得力的用具,能节省不少人力,新田开垦应不成问题。
俞郎中啧啧两声,这屯田司让你管理的蒸蒸日上啊。待今年秋收,各地屯田的赋税应该能收上不少了。
闻言,陈今昭面上却无多少喜色,反倒几多无奈,每年赋税征收的情况你还能不知,如数上交的如那凤毛麟角,其他的少不得与之扯皮几番。不过今年应会好些,朝廷平乱之后,相信那些世家豪绅们应会有所收敛。
俞郎中沉默了。这就是他宁愿只待在都水司的原因,只需管他的水利,其他的不必面对,便也省的受那股子窝囊气。
他叹口气,你当心应对,他们可不是那般好对付的。
自古皇权不下乡,乡绅地主那就是一方的土霸主。他们联合起来瞒报、错报都是常例,想要查他们也是相当棘手。
陈今昭道,自是要徐徐图之,小心应对。放心好了,我又非那激进派。
去了屯田司后,她还是先小憩了会,实在是腰酸背痛,觉得太累了。昨个夜里被折腾的厉害,还顶着困倦与他说了那么长时间的话,实在让她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休憩过后,她觉得精神好了许多,就将手底下的两位员外郎叫来,把各项事情分派下去。
着重交代的,是让他们记录新田开垦的各项事宜。
那些旧田的数量他们无法具体查证,但是新田的各项数据,她要清清楚楚的记录在册,让那些世家豪绅们无处伸手。
范杨两位员外郎领命出去,抓紧时间各自去忙。
近一年来他们也看清了这位上官的脾性,赏罚有章,奖惩有度,行事再公正不过。因着他二人办事的得力,上官也愈发倚重他们,甚至放手不少职权给他们,隐隐视他二人为左膀右臂。
他们上官在上任时,除了带一随从外,就没有带自己的班底,而上任后,亦没有着急培养新一批班底来打压他二人。
如今更是诸多倚重他们。
二人如何还看不明白?一年多的时间下来,他们已经取得了上官的信任,渐渐被对方视为亲信班底。
而他们上官的官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绝不会止步于工部郎中一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