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低着头局促难安的幺娘,闻声刹那抬头,翕动着嘴唇,急促着声保证道,表兄,我会的!你放心,我定与娘多打听着,给小妹选个好人家!
  从来说话细如蚊蚋的她,此刻难得提高了声,急促又急切。
  陈今昭点头,我信你的,幺娘。
  幺娘却当即惶愧无措,双手慌乱的不知往哪放,表兄,小妹的事,我
  不提那茬,过去了。
  清早起来,陈今昭伸了个懒腰,望望外头依旧昏暗的天色,不由摇头。虽昨个一夜好眠,清早起来也一扫疲惫,但这上朝的时辰着实太早,也不知何时能改改这制度。
  一家人围坐桌前,说说笑笑的用膳,一如从前。
  陈母等人见她精神奕奕,心情甚佳似更胜以往,并未因昨日之事而情绪低落,不由都开怀起来。
  宣治殿内,随着执事内监的高唱声,朝议开始。
  礼部尚书先行出列:来年春闱在即,臣等已将新增改科场条例编纂成册,恭请殿下御览。
  内监接过奏章,小步匆匆上阶,呈递宝座前。
  宝座之人翻过,来年应试人数如何?贡院号舍可又修缮妥当?
  国子监祭酒与工部左侍郎分别出列。
  回禀殿下,应试学子已经陆续进京,人数较之去年增了一成。臣请增派巡绰官维持场规,以防代考、夹带等客场舞弊。
  贡院号舍已经修缮完毕,臣请派员查验。
  准奏。阖上奏章,摄政王望向众臣,科举取士乃国之根本,孤还是那句,胆敢伸手舞弊者,一经查出,一律严办!望诸卿共勉。
  记起今岁春闱时候的腥风血雨,殿内气氛为之一肃。
  文武大臣纷纷持芴躬身:臣等谨记!
  接下来,又有大臣出列奏议,或是太常寺卿上奏祭祀事宜,或是钦天监正奏报天象事宜等等。
  在大理寺丞奏报完田产纠纷案后,户部右侍郎出列。
  殿下,今岁澶州、睢阳两地遭遇涝灾,臣请减免受灾两地农税三成。另,来年春耕在即,臣请工部调拨农具两千套,分发各州县。
  准奏。
  户部右侍郎正欲回列,就听得队列后面位置传来清朗的声音。
  臣有本奏。
  宝座上的人以及文武大臣的目光,刹那齐齐看了过去。
  陈今昭持本出列,声音清晰的朗声道:启奏殿下,今岁春耕时节,臣等在京郊试用新式农具,收成较往年增了一成余。现已在周边州县试行推广,其中两地具报效率显著提升,余者尚在观测。此乃详实数据,恭请御览。
  双手将奏本呈递给内监,她持笏继续又道,臣请旨,将新式农具拨给户部,派发各州县,以利天下农耕。另,臣请派遣屯田司十位精通农事官员,携带新式农具前往受灾两地,督导当地农事。
  殿内空寂了几息的时间。
  大抵都在震惊于,平日隐形似的人,如何突然吭声了。见其当众持本上奏,这还当真是头一回。
  宝座之人翻过奏折,眼眸低垂的在那清隽字迹上游移而过。须臾,掀眸直直定向出列之人,凝视两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