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殷稷结果衙人递过来罪证,随手翻弄两下,便搁置在一旁,
  按名录提审嫌犯,
  衙人听到通判大人嘱咐,喏一声缓步退下去,按着手中名录提审嫌犯,
  这场官司处理的十分麻烦,
  第一是前任通判大人在前不久重病去世,死无对证,二则是,梧州商人拒不承认罪证,他们自然不会承认,承认之后岂不是要沾上官司,现在只是暂押在官署里等候提审,
  一旦他们承认罪责,就不知要在那简陋潮湿的阴冷牢房里要待多久,更甚至者,人头落地会要了命,
  何况他们行贿之人也并不是前任通判大人,而是梧州知府,前任通判大人只是知府的手下操控傀儡,
  银两是知府大人收下没错,但是平常于他们交涉往来之人,却是前任通判,要不说知府大人行事小心,稳坐幕后,并不忧心他将官署衙门权利授予给通判,就会被人越俎代庖取而代之,
  他一切在心中筹谋,早已经规划布置好,每一任通判大人在知府眼底里,只不过是一个用得趁手的下属,替他排忧解难做事之人,必要时更加要为他挡了那血淋淋落下的刀口,
  官商勾结自古以来,遑论是哪朝哪代都会被人严令禁止,触犯律法,
  知府自然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而赵卿和女儿因着梧州城内豪绅大贾不肯给她捐献银两,又病急乱投机攀咬,
  梧州商会里每一位豪绅大贾都是知府大人的钱袋子,商会里的豪绅大贾腰包鼓了,知府大人的钱袋子方才会更股,
  这是他钱生钱豢养起来的羔羊,富贵流油,知府自然不舍得他们出事,
  知府想要保住这些豪绅大贾,就只能将一切罪证都推卸给那个已然死去的前任通判大人身上,
  而前任通判大人一家,又早早被他送到无人知晓的乡下,至于是死是活就另当别论,总之赵锦凝的人没有找到那一家人,殷稷也没有找到,不过于殷稷而言不重要就是了,
  但若是那梧州知府当真为了逃脱罪责,而滥杀无辜,殷稷自然不会当真就这样轻拿轻放饶恕他,
  官署衙人办事不妥当,即然他们找不到前任通判大人一家,殷稷就派了他的暗卫去寻,
  而当下,连连审问过几个豪绅大贾对峙,都没有什么结果,
  此案最麻烦之处,就在于死无对证,
  而状师与苦主递呈上来名录,只是撰写一些名讳和金额,
  光有名讳和金额,却寻不到行贿金额所藏你之地,这自然就没了让豪绅大贾忌惮倚仗,
  豪绅大贾又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对于这种场面,对答的应对自如,并不见丝毫紧张心绪之感,
  就连他家中那个不省心小妇人,这会儿都没了作闹模样,与那些豪绅大贾沆瀣一气,仿佛事先对好口供一样,拒不承认,
  案件逐渐麻烦起来,殷稷审理此案审了半日,昨夜又有些没歇息休憩好,一个半晌午都被这群乌烟瘴气,互相攀咬的苦主大商们吵吵嚷嚷的头疼,
  便伸手重重敲打一下惊堂木,示意堂下这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一群人噤声,
  时辰不早,今日此案暂且到这,明日再审,退堂。说罢,殷稷也不管身后这帮人是什么脸色各异的心思,
  他昨夜没歇息好,现下急切想要沐浴梳洗一番,松乏松乏身子骨,然后躺在床榻上睡个昏天地暗,
  况且,没见方才在堂上,他家中小妇也困倦地没精打采,酱打芭蕉一样病怏怏,自然还是早些退堂较好,
  再者他堂堂一个长在云端之上的帝王,来给他们判这个索然无味案子,实在是有些不耐烦,
  这案子里就没一个让他瞧的顺眼之人,囊括他家那个不懂事小妇人,殷稷也不大瞧得上她那副惺惺作态模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