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3 / 3)
因它一省之富庶,又兼运粮北上重任,京都与设在杭州的南行台衙门有水陆直道相连。
不出三日,傅润在折子上的批复已由驿站传回来。
望着鲜红的“斩”字,围成一桌揣度圣意的大臣们沉默不语,手心发汗。
“……谁知有个胆子小的四品官,以为陛下要抄他的家,当夜畏罪上吊自尽了,舌头拉出三寸长。”
坐在京都酒楼上的士子们悄声议论,纷纷说可惜,感慨宦海险恶。
李轩昂在隔间听罢,掷碎茶碗往外走,两个家仆付了一两钞不要找,紧赶慢赶勉强追上。
“公子,大公子,咱们回府么?老爷去宫里前叮嘱过,不许您再意气用事。”
李轩昂旁若无闻,健步如飞,不料迎面碰见骑马出宫的父亲。
李相眼周皱纹堆叠,捻须吟道:“轩昂,与爹回家去。傅——陛下又发了一通脾气,拘束你我在家思过,哼,不可理喻。”
原来,那四品小官在江浙也算一方大员,除了胆怯和从政望风摇摆墙头草,为人倒纯善,颇得民心。
李相党人岂可放过此次劝谏的机会。
一个个手持玉牌入宫面圣,昂首站定,便一通长篇大论,非逼陛下认错、下罪己诏不可。
傅润尚在病中,因不愿示弱,殿内并不许点灯,眯着眸靠坐在玉阶上,一个人也看不清,越听越恼火。
除了李相、陶先……元勉也写了一封折子劝谏。
[是以陛下当谨言慎行,仁厚为最上。君为臣之主,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将来恐生异端。]
傅润蹙眉听罢,哑声问刀笔太监:“还有旁的折子么?这些如出一辙的混账东西不必再念。”
小太监看向太傅江修夔,点点头,说没有了。
“都下去罢。折子留着,搬个火盆来,孤要烤火。”傅润席地而坐,握拳锤了两下酸痛的膝盖,漫不经心地翻拣折子,突然看见一封泉州知府的折子在高温里隐现出一段褐色小字。
他拿过玳瑁眼镜,凑近了读。
泉州在福建,泉州知府费尽周折要参的便是李相的庶弟李少臣,说此子在福建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随意杀戮外邦商人,福建泉府司已有半年望不见几艘像样的番舶海船了。 ↑返回顶部↑
不出三日,傅润在折子上的批复已由驿站传回来。
望着鲜红的“斩”字,围成一桌揣度圣意的大臣们沉默不语,手心发汗。
“……谁知有个胆子小的四品官,以为陛下要抄他的家,当夜畏罪上吊自尽了,舌头拉出三寸长。”
坐在京都酒楼上的士子们悄声议论,纷纷说可惜,感慨宦海险恶。
李轩昂在隔间听罢,掷碎茶碗往外走,两个家仆付了一两钞不要找,紧赶慢赶勉强追上。
“公子,大公子,咱们回府么?老爷去宫里前叮嘱过,不许您再意气用事。”
李轩昂旁若无闻,健步如飞,不料迎面碰见骑马出宫的父亲。
李相眼周皱纹堆叠,捻须吟道:“轩昂,与爹回家去。傅——陛下又发了一通脾气,拘束你我在家思过,哼,不可理喻。”
原来,那四品小官在江浙也算一方大员,除了胆怯和从政望风摇摆墙头草,为人倒纯善,颇得民心。
李相党人岂可放过此次劝谏的机会。
一个个手持玉牌入宫面圣,昂首站定,便一通长篇大论,非逼陛下认错、下罪己诏不可。
傅润尚在病中,因不愿示弱,殿内并不许点灯,眯着眸靠坐在玉阶上,一个人也看不清,越听越恼火。
除了李相、陶先……元勉也写了一封折子劝谏。
[是以陛下当谨言慎行,仁厚为最上。君为臣之主,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将来恐生异端。]
傅润蹙眉听罢,哑声问刀笔太监:“还有旁的折子么?这些如出一辙的混账东西不必再念。”
小太监看向太傅江修夔,点点头,说没有了。
“都下去罢。折子留着,搬个火盆来,孤要烤火。”傅润席地而坐,握拳锤了两下酸痛的膝盖,漫不经心地翻拣折子,突然看见一封泉州知府的折子在高温里隐现出一段褐色小字。
他拿过玳瑁眼镜,凑近了读。
泉州在福建,泉州知府费尽周折要参的便是李相的庶弟李少臣,说此子在福建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随意杀戮外邦商人,福建泉府司已有半年望不见几艘像样的番舶海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