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2 / 3)
九月中旬时,朝觐的诸侯王们陆陆续续到达长安城。今年的长安尤其热闹,除了这些诸侯王,还有逗留在此的几家使团。皇帝陛下特意命令加强守卫,要杜绝不法暴乱之事发生。
诸侯王们咬牙切齿的买下白鹿皮币,再咬牙切齿的进贡给皇帝陛下,其中有不少都被皇帝陛下抓住了在封国的错处,训斥敲打不算完,还以此为由头削减了他们本就不多的封地。
但诸侯王们就算再有怨言,瞧瞧陛下左右的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登时就认怂了。
而跟两位大司马沾亲带故并且让诸侯王们吃过亏的太子殿下,更加没有人敢打他的主意了,毕竟太子跟他老子一样坏!
对于诸侯王们来说,这是一个很窝囊的年。
对于皇帝陛下来说,这是扬眉吐气的一年。
长安城中歌舞升平了近一个月,新年远去时,冬日就正式来临了,刘彻开始注意棉花一事。
很快,就有结果禀报到宣室殿,棉花的保暖效果的确非常之强,完全可以大面积的种植,以满足平民百姓乃至达官贵族冬日保暖的需要。
皇帝陛下对着这个奏本看了片刻,又将关于商队的奏本翻出来看了半晌。
要保证粮食产量,要保证足够的赋税,现在这些还不够,大面积的种植棉花还不能被允许,限制棉花种植面积的法令还要继续。
刘彻正思索着,小黄门轻手轻脚地进门回报:“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嗯。”皇帝陛下动了动手指。
片刻后,刘据进来向父亲请安:“拜见阿翁。”
刘彻道:“据儿,过来看看这个。”
刘据上前双手接过,仔细看过后,方道:“阿翁,根源还是在粮食产量上,那……我们就在粮食上多想想法子。”
刘彻点点头,道:“朕也是这个想法,上次子文自西域归来,带回来好些种子,其中不乏能入口的,只是未有能做果腹之用的,但天下之大,显然还有我大汉尚未踏足的土地,朕打算再派人去找找。”
刘据笑道:“阿翁既有了主意,怎么还愁眉不展?”
刘彻道:“说到底只是预想,且还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年呢!”
刘据便问道:“阿翁等了多久等到舅舅和表兄呢?”
“嗯?”刘彻一时不解他的意思,“朕识得你舅舅时,他才这么高,又瘦又小的……哦!”说到这里,皇帝陛下不禁一笑,“朕虽没有等上几年,就有了你舅舅这个将才,但等龙城之战,却等了好多年。”
不过等待的结果最终如刘彻所愿,当捷报响彻长安城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那只是一个开始。
刘彻从来不缺等待的耐心。
只不过那时候刘彻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帝王,而现在他已经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或许……刘彻是有这个担心的,或许他等不到了。
对于死亡的恐惧当然有,但刘彻更恐惧的是太子尚小,恐怕压不住朝堂之上那些老狐狸般的朝臣,还有各地那些虎视眈眈的诸侯王们。
虽则太子有舅舅和表兄可以依靠信任,但到底……刘彻更加相信自己为太子的保驾护航。
想到这里,刘彻按了按刘据的肩*膀,笑道:“朕听闻你给你舅舅了个什么健康养生大全,还给了你表兄一份药膳食谱,算起来,朕可比他们岁数都要长些,据儿,怎么不见你给朕一份?”
刘据愣了愣,虽然皇帝陛下语气很轻松,但这话的意思深究起来,那可有点不忠不孝的味道了。
于是,刘据赶快解释道:“我是想着舅舅和表兄常年征战,身体必然有亏空,要补一补,往后才能更好的为大汉和阿翁效力。阿翁跟前不缺御医,倒不必我这个只是略懂皮毛的多言了。”
“朕吃过你那个药膳,味道不错。”刘彻笑道,“再给朕一份,不嫌你只懂皮毛。”
刘据忙笑道:“好,阿翁等我回去琢磨琢磨。” ↑返回顶部↑
诸侯王们咬牙切齿的买下白鹿皮币,再咬牙切齿的进贡给皇帝陛下,其中有不少都被皇帝陛下抓住了在封国的错处,训斥敲打不算完,还以此为由头削减了他们本就不多的封地。
但诸侯王们就算再有怨言,瞧瞧陛下左右的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登时就认怂了。
而跟两位大司马沾亲带故并且让诸侯王们吃过亏的太子殿下,更加没有人敢打他的主意了,毕竟太子跟他老子一样坏!
对于诸侯王们来说,这是一个很窝囊的年。
对于皇帝陛下来说,这是扬眉吐气的一年。
长安城中歌舞升平了近一个月,新年远去时,冬日就正式来临了,刘彻开始注意棉花一事。
很快,就有结果禀报到宣室殿,棉花的保暖效果的确非常之强,完全可以大面积的种植,以满足平民百姓乃至达官贵族冬日保暖的需要。
皇帝陛下对着这个奏本看了片刻,又将关于商队的奏本翻出来看了半晌。
要保证粮食产量,要保证足够的赋税,现在这些还不够,大面积的种植棉花还不能被允许,限制棉花种植面积的法令还要继续。
刘彻正思索着,小黄门轻手轻脚地进门回报:“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嗯。”皇帝陛下动了动手指。
片刻后,刘据进来向父亲请安:“拜见阿翁。”
刘彻道:“据儿,过来看看这个。”
刘据上前双手接过,仔细看过后,方道:“阿翁,根源还是在粮食产量上,那……我们就在粮食上多想想法子。”
刘彻点点头,道:“朕也是这个想法,上次子文自西域归来,带回来好些种子,其中不乏能入口的,只是未有能做果腹之用的,但天下之大,显然还有我大汉尚未踏足的土地,朕打算再派人去找找。”
刘据笑道:“阿翁既有了主意,怎么还愁眉不展?”
刘彻道:“说到底只是预想,且还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年呢!”
刘据便问道:“阿翁等了多久等到舅舅和表兄呢?”
“嗯?”刘彻一时不解他的意思,“朕识得你舅舅时,他才这么高,又瘦又小的……哦!”说到这里,皇帝陛下不禁一笑,“朕虽没有等上几年,就有了你舅舅这个将才,但等龙城之战,却等了好多年。”
不过等待的结果最终如刘彻所愿,当捷报响彻长安城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那只是一个开始。
刘彻从来不缺等待的耐心。
只不过那时候刘彻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帝王,而现在他已经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或许……刘彻是有这个担心的,或许他等不到了。
对于死亡的恐惧当然有,但刘彻更恐惧的是太子尚小,恐怕压不住朝堂之上那些老狐狸般的朝臣,还有各地那些虎视眈眈的诸侯王们。
虽则太子有舅舅和表兄可以依靠信任,但到底……刘彻更加相信自己为太子的保驾护航。
想到这里,刘彻按了按刘据的肩*膀,笑道:“朕听闻你给你舅舅了个什么健康养生大全,还给了你表兄一份药膳食谱,算起来,朕可比他们岁数都要长些,据儿,怎么不见你给朕一份?”
刘据愣了愣,虽然皇帝陛下语气很轻松,但这话的意思深究起来,那可有点不忠不孝的味道了。
于是,刘据赶快解释道:“我是想着舅舅和表兄常年征战,身体必然有亏空,要补一补,往后才能更好的为大汉和阿翁效力。阿翁跟前不缺御医,倒不必我这个只是略懂皮毛的多言了。”
“朕吃过你那个药膳,味道不错。”刘彻笑道,“再给朕一份,不嫌你只懂皮毛。”
刘据忙笑道:“好,阿翁等我回去琢磨琢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