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3)
此外,跟随霍去病出征的校尉、部下,皆得到了晋升,单得封列侯者就有三个。
关于这场仗另外值得说的便是李广功过相抵,再次错失封侯,公孙贺、公孙敖因失期被贬为庶人。
上辈子与李广合力出兵的是张骞,但这辈子着力开辟商路后,大汉的外交事业过于忙碌,负责的张骞腾不出空,刘彻改派了公孙贺,不过最后的结果倒是没有改变。
霍去病不过弱冠之年,他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满朝之上,除了他的舅舅卫青,再无人能及。
可霍去病还如此年轻,有朝一日,或许就能超过他的舅舅了。
朝中有那等好嫉妒的便刻意去瞧大将军的表现,他如今可是当之无愧的陛下跟前第一人,虽是亲外甥,但若被人取代,恐怕心里也不好受吧?
只是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大将军是个脾气挺好的人,人人都见过他的笑脸,近些日子他的笑容更多了,不见任何不快或是忧虑的神色。
刘据是在父亲处知道朝中这点暗流涌动的,对此他颇觉无语。
难怪上辈子表兄非要亲自射杀李敢,他手底下的人伤了大将军,他若是一点儿表示都没有,满长安城都要传两位大司马不和、舅甥决裂了。
——即便如此,关于卫霍不和的传闻后面许多年还甚嚣尘上。
卫青亦在场,他只是笑笑:“闲言碎语罢了,请陛下不必放在心上。伊稚斜欲杀浑邪王,因此浑邪王联合了休屠王等人欲投降我大汉,陛下看看,该如何回应?”
“或许是匈奴诡计,意欲诈降呢?”刘彻道,“闲言碎语?朕的长平侯、冠军侯赫赫功勋,岂容这起子小人议论!朕看他们就是太清闲了,须得找些事让他们做,正好河西打下来了,不如就让他们去戍边。”
卫青道:“臣亦有此忧虑,且浑邪王、休屠王部下甚多,我方尚且不知内里,须得谨慎为上。戍边之人的名单臣正在拟,且将这些人加上便是。”
这两个人一口气办两件事,竟然一点儿磕绊都不打,刘据瞧着觉得很有意思。
无论是军务还是朝政,舅舅的确是最懂父亲心思的那个人,毕竟他与表兄都是父亲亲手教出来的学生,一脉相承啊。
所以在失去长平侯不久后,皇帝陛下下了《求茂才异等诏》,当时满朝文武不是没有可用之才,但他的确失去了他最得力的左右手。
等刘据将他的思绪拉回来,皇帝陛下和大将军已经商议好了匈奴人投降的具体事宜。
刘彻命人去拟诏书,快马送至霍去病手中,回过头来指着他向卫青笑道:“仲卿,瞧瞧太子,又趁机偷懒了。”
卫青正埋头整理他的文书,闻言有些迷茫的看向刘据:“殿下?”
刘据委屈道:“阿翁,我还小呢,一天没办法集中精神太久,不然会头疼的。”
刘彻招招手:“过来让朕瞧瞧,哪里疼?”
刘据走了两步又停下:“今日不疼,我才歇过了。”
刘彻失笑:“巧言令色。”
卫青这才知道天家父子在争论些什么,他不想参与进这场幼稚的斗嘴中,起身告退:“陛下,臣还有事,要先……”
“你先等等,朕也有事。”刘彻笑道,“你瞧过去病的小儿子了吗?”
卫青笑道:“臣去看过两次,近来实在事多,再抽不出更多的空闲了。”
刘彻笑道:“你也喜欢那孩子?太子也喜欢得很,不如接他进宫住上些日子,朕也瞧瞧。”
刘据忙道:“阿翁,彭祖还小呢,不能离开母亲身边,您要瞧,等他大些,表兄回来带他进宫给您瞧呀。”
刘彻也不生气,只向卫青道:“瞧你这个外甥,年纪轻轻,倒有几分做长辈的模样了。”
卫青笑道:“殿下素来懂事。近来皇后殿下赏下去的用于纺线更快更好的新纺车,听闻就是出自殿下之手。” ↑返回顶部↑
关于这场仗另外值得说的便是李广功过相抵,再次错失封侯,公孙贺、公孙敖因失期被贬为庶人。
上辈子与李广合力出兵的是张骞,但这辈子着力开辟商路后,大汉的外交事业过于忙碌,负责的张骞腾不出空,刘彻改派了公孙贺,不过最后的结果倒是没有改变。
霍去病不过弱冠之年,他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满朝之上,除了他的舅舅卫青,再无人能及。
可霍去病还如此年轻,有朝一日,或许就能超过他的舅舅了。
朝中有那等好嫉妒的便刻意去瞧大将军的表现,他如今可是当之无愧的陛下跟前第一人,虽是亲外甥,但若被人取代,恐怕心里也不好受吧?
只是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大将军是个脾气挺好的人,人人都见过他的笑脸,近些日子他的笑容更多了,不见任何不快或是忧虑的神色。
刘据是在父亲处知道朝中这点暗流涌动的,对此他颇觉无语。
难怪上辈子表兄非要亲自射杀李敢,他手底下的人伤了大将军,他若是一点儿表示都没有,满长安城都要传两位大司马不和、舅甥决裂了。
——即便如此,关于卫霍不和的传闻后面许多年还甚嚣尘上。
卫青亦在场,他只是笑笑:“闲言碎语罢了,请陛下不必放在心上。伊稚斜欲杀浑邪王,因此浑邪王联合了休屠王等人欲投降我大汉,陛下看看,该如何回应?”
“或许是匈奴诡计,意欲诈降呢?”刘彻道,“闲言碎语?朕的长平侯、冠军侯赫赫功勋,岂容这起子小人议论!朕看他们就是太清闲了,须得找些事让他们做,正好河西打下来了,不如就让他们去戍边。”
卫青道:“臣亦有此忧虑,且浑邪王、休屠王部下甚多,我方尚且不知内里,须得谨慎为上。戍边之人的名单臣正在拟,且将这些人加上便是。”
这两个人一口气办两件事,竟然一点儿磕绊都不打,刘据瞧着觉得很有意思。
无论是军务还是朝政,舅舅的确是最懂父亲心思的那个人,毕竟他与表兄都是父亲亲手教出来的学生,一脉相承啊。
所以在失去长平侯不久后,皇帝陛下下了《求茂才异等诏》,当时满朝文武不是没有可用之才,但他的确失去了他最得力的左右手。
等刘据将他的思绪拉回来,皇帝陛下和大将军已经商议好了匈奴人投降的具体事宜。
刘彻命人去拟诏书,快马送至霍去病手中,回过头来指着他向卫青笑道:“仲卿,瞧瞧太子,又趁机偷懒了。”
卫青正埋头整理他的文书,闻言有些迷茫的看向刘据:“殿下?”
刘据委屈道:“阿翁,我还小呢,一天没办法集中精神太久,不然会头疼的。”
刘彻招招手:“过来让朕瞧瞧,哪里疼?”
刘据走了两步又停下:“今日不疼,我才歇过了。”
刘彻失笑:“巧言令色。”
卫青这才知道天家父子在争论些什么,他不想参与进这场幼稚的斗嘴中,起身告退:“陛下,臣还有事,要先……”
“你先等等,朕也有事。”刘彻笑道,“你瞧过去病的小儿子了吗?”
卫青笑道:“臣去看过两次,近来实在事多,再抽不出更多的空闲了。”
刘彻笑道:“你也喜欢那孩子?太子也喜欢得很,不如接他进宫住上些日子,朕也瞧瞧。”
刘据忙道:“阿翁,彭祖还小呢,不能离开母亲身边,您要瞧,等他大些,表兄回来带他进宫给您瞧呀。”
刘彻也不生气,只向卫青道:“瞧你这个外甥,年纪轻轻,倒有几分做长辈的模样了。”
卫青笑道:“殿下素来懂事。近来皇后殿下赏下去的用于纺线更快更好的新纺车,听闻就是出自殿下之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