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秦国本就有监察百官的官职,将来统一后还会有御史大夫,这次嬴政要求将其扩建为一个单位,扶苏觉得,这应该不算太难……吧?
  面对朝臣们哀怨的眼神,扶苏将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不太好,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
  随着秦国的统一进程一步步推进,管理的土地人口越来越多,事情就越来越多,但朝中的官员却扩充不够,他们身上的胆子就会很重。
  但这可不是嬴政压榨人,首先身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他才是最忙的那个人,其次朝臣们不乐意分权不想有更多人竞争,一个个都要累死了也没有一个提出扩员的事。
  但他们不提,嬴政会提,自从上次提过后,除了朝臣们的条陈,扶苏也已经将适合秦国的改良版科举制度呈到了父亲案前。嬴政看过十分满意,已经下令推行了。
  现在虽然有了纸,但这个时代的识字率本就很低,书更是掌握在上层权贵手中,即便各地学府被嬴政扩充了藏书,但知识仍旧还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
  所以,秦国的科举现在要局限在一小部分能获得看书机会的人中间。
  不过即便如此,相比较从前,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也是多了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对于朝廷来说,则是多了一个获取人才的渠道。
  民间有不少不得展才的有识之士,因为寻不到门路,只能郁然屈居于浅池,新颁布的科举令能给他们更多机会,让他们得以站出来显露才干。
  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固然做不到人人都有书可读,但扶苏打算尽可能扩大读书的人群,这样秦国才能有更多人才可用。
  这是一个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做成的事。
  79
  第79章
  ◎星星。◎
  这天父子二人忙完政务后,恰逢冯义来送了最新研制成功的一款望远镜,这款望远镜很大,需要用支架撑着摆在廊下,他还卖了个关子:“大王,殿下,请二位暂且等候片刻,此物夜间用来观星最合适。”
  嬴政正觉疲惫,闻言饶有兴致地笑了:“观星?既然如此,寡人便等等。”
  冯义的望远镜在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样的人才,嬴政乐于赏他个面子。
  冯义还是个关心民生的,他常利用空闲时间跑到田间地头去,改善农具,做些让黔首们生活便利的物件。
  嬴政初初听闻时不由感叹,难怪咸阳如今这么多墨家子弟,扶苏最欣赏冯义,原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相似之处。
  分明改善秦军的武器,有助于秦军打胜仗,才更容易赢得秦王欢心,但冯义除了望远镜,再没有献给嬴政别物,不像后头来的墨家弟子,弩车都被他们改良三版了。
  不过即便如此,比起其他谄媚之人,嬴政反而更喜欢冯义。
  一听冯义的话,扶苏顿时有了不详的预感,不是哥们,你不会在公元前造出天文望远镜来了吧?你要让我爹看到坑坑洼洼的月亮,我怕吓到他老人家!
  好在扶苏的担忧很快就被打破了,冯义还没有这么跨时代,他只是造出了一个能更清晰观察星星的望远镜,还不至于能看清月亮的详细面貌。
  扶苏拍了拍胸口,松了一口气,但还没等他说话,只听冯义又道:“殿下,臣近来有了一个新想法,既然能做望远镜,可否能做望近镜?就像放大镜一般,做一个放小镜,但能看到更加微小的物什。”
  显微镜?扶苏歪了歪头,这个时代能做出来吗?即便做不出现代那种,或许能做个基础版的?
  想到这里,扶苏当即鼓励道:“当然……当然能做,冯卿,你既有此想法,尽管去尝试!我有个预感,此物能做成,必然有不输于望远镜的大用处!”
  虽然扶苏认为自己对于望远镜的贡献微乎其微,但在冯义看来,提出这个想法的扶苏简直就是天才,因此听到他这的话,冯义大受鼓舞,当即拜别嬴政扶苏父子,就要回去研究。
  扶苏提醒他:“冯卿,天晚了,你该回家去了,不然你家里人可是会担心的。”
  廊下的灯笼照在扶苏面庞上,为他染上了一层模糊的红光。
  冯义一拍脑门,尴尬道:“臣给忘了,臣这就告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