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1 / 3)
谁快谁慢,一眼便知。
拦什么奏报,那封奏报还没到长安呢。司马迁乱他心智,该骂。
他这般想着,但此时的心情却颇好,霍去病不跟他置气,他看司马迁的信也稍耐下了性子。
司马迁的信向来话多,什么都事无巨细,就连当地哪个豪族生了几个儿子,那儿子里有几个不是他的,他都能写得惟妙惟肖,跟自己天天晚上趴人家床底盯着似的。
霍彦按着自己习惯,看他的信,掐头去尾,只看中间。
果然,中间是霍彦想要的,霍彦仔细瞧,把事情拼凑了个大概。
司马迁初到黄县就展示出了自己的莽,他依着霍彦说的方法办盐厂,辛苦筹备晒盐法,把方法掌握了就拉着霍彦给他留的学生们兵分两路,一路下乡招工人,另一路准备去买几块晒盐的地。
霍彦挑中的黄县正处胶东地区,濒临渤海海岸线,海风又大,是晒盐法实施的好地方。但你霍彦知道是好地方,人家豪强不知道吗,这地方粮食产量不高,最大的产业就是制盐,到处都是为豪强做苦力的盐民迎着烈日,佝偻着背,用早已在盐池里开裂的双手将沉重的木耙插进板结的盐田。稍不注意,盐场管事的皮鞭就会落在他们赤膊的身子上,印出道道血痕。
汉武帝时期,霍彦想的晒盐法还未普及,人们用的都是煮盐法,先将海水引入盐田,经过初步蒸发浓缩后,再将卤水引入大锅中,用柴草等燃料加热熬煮,等着水分蒸发才能得到盐。
所以盐池里蒸腾的热气比当空的烈日更灼人,不少盐民脚踩着混着泥浆的卤水,机械地重复着舀水、泼洒的动作,小腿被盐粒割出细密的伤口,伤口配盐水,每一步都钻心的疼。
可不得不走,他们是豪族口中的下等人,天灾一起,土地就被贱卖了,除了给豪族制盐,他们到哪里能得活。
司马迁心有不忿,心有不忍,最后满腔怒火直向豪强。
他干了一出霍彦始料未及的操作,直接把当地最大的豪强给乱棍打了,一出杀鸡儆猴,决定一力降十会,把黄县所有制盐的地盘都收了。他本想着瞒着人,没想到一群人莽一块儿去了。霍彦送的那些孩子一个两个心思纯澈,见不得人受苦,因此事对他心服口服。前几天豪强砸场子,被他们一群人一顿胖揍到他爹都认不得。
看到这儿,霍彦的脸跟吃苍蝇似的。
“一群小笨蛋!笨死算了,这不是当靶子,等着人骂的吗!”
他娘的,他看走眼了!
司马迁才是莽子!这个莽子头头配上他那三百个大学生,霍彦都不敢想人被打成什么样了。他捂着脸,唇角却狠狠抬起。
因为后面司马迁感谢霍彦送的人,特别有劲儿,敢想敢上,盐场的大夫只给豪强看病,百姓生了病只能硬扛,但霍彦送的人他们一点也不嫌弃,一直帮他丈量土地,安置百姓,他替黄县谢谢霍彦。
黄县现在一切顺利。
他们现在己经把地盘下来了,晒盐法好用的紧。
第一批盐很快就出来,他现在正在腌果子。
霍彦唇角越来越高。
霍去病也看信,看前头那个豪强私生子的秘闻津津有味,听他说是骂人实则关心,淡定的翻信,瞧到中间,眉毛瞬间挑起,“阿言,你为何荐司马迁。”
刘彻为了揽尽天下大才,把官员们推荐人来当官搞成强制性的,如果官员不推荐,或者推荐的人不好,是要受到惩罚的。就拿诸侯来举例,诸侯要是不向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第一次会被降低爵位,第二次会被削减封地,第三次就会把爵位和封地都剥夺了。这也算是推恩令衍生的霸王条款。虽说如果推荐的人得到了朝廷重用,推荐的官员会得到奖励。但要是推荐的人犯了错或者没本事,推荐他的官员也要跟着受罚,历史上的郑当时就是被这样搞下去的。
当然,这对霍彦和霍去病来说是无所谓的,简在帝心不是说说而已。
但是这到底不是啥光彩事,你说你荐个人,干了没半年,收到一堆投诉,那说出去太伤霍彦面子了。
霍彦这辈子就要个脸,霍去病一清二楚。
但司马迁真一点政治敏锐度都没有。想搞人怎么不能搞呢,非用这个法子,他很有倚仗吗?
灯火晃来晃去,把屏风上霍彦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他懒懒支额在案,似在假寐,像是一道绵延难度的山峦。
霍去病的眉放下了,抖了抖信笺,继续悠然倚在榻上看信。 ↑返回顶部↑
拦什么奏报,那封奏报还没到长安呢。司马迁乱他心智,该骂。
他这般想着,但此时的心情却颇好,霍去病不跟他置气,他看司马迁的信也稍耐下了性子。
司马迁的信向来话多,什么都事无巨细,就连当地哪个豪族生了几个儿子,那儿子里有几个不是他的,他都能写得惟妙惟肖,跟自己天天晚上趴人家床底盯着似的。
霍彦按着自己习惯,看他的信,掐头去尾,只看中间。
果然,中间是霍彦想要的,霍彦仔细瞧,把事情拼凑了个大概。
司马迁初到黄县就展示出了自己的莽,他依着霍彦说的方法办盐厂,辛苦筹备晒盐法,把方法掌握了就拉着霍彦给他留的学生们兵分两路,一路下乡招工人,另一路准备去买几块晒盐的地。
霍彦挑中的黄县正处胶东地区,濒临渤海海岸线,海风又大,是晒盐法实施的好地方。但你霍彦知道是好地方,人家豪强不知道吗,这地方粮食产量不高,最大的产业就是制盐,到处都是为豪强做苦力的盐民迎着烈日,佝偻着背,用早已在盐池里开裂的双手将沉重的木耙插进板结的盐田。稍不注意,盐场管事的皮鞭就会落在他们赤膊的身子上,印出道道血痕。
汉武帝时期,霍彦想的晒盐法还未普及,人们用的都是煮盐法,先将海水引入盐田,经过初步蒸发浓缩后,再将卤水引入大锅中,用柴草等燃料加热熬煮,等着水分蒸发才能得到盐。
所以盐池里蒸腾的热气比当空的烈日更灼人,不少盐民脚踩着混着泥浆的卤水,机械地重复着舀水、泼洒的动作,小腿被盐粒割出细密的伤口,伤口配盐水,每一步都钻心的疼。
可不得不走,他们是豪族口中的下等人,天灾一起,土地就被贱卖了,除了给豪族制盐,他们到哪里能得活。
司马迁心有不忿,心有不忍,最后满腔怒火直向豪强。
他干了一出霍彦始料未及的操作,直接把当地最大的豪强给乱棍打了,一出杀鸡儆猴,决定一力降十会,把黄县所有制盐的地盘都收了。他本想着瞒着人,没想到一群人莽一块儿去了。霍彦送的那些孩子一个两个心思纯澈,见不得人受苦,因此事对他心服口服。前几天豪强砸场子,被他们一群人一顿胖揍到他爹都认不得。
看到这儿,霍彦的脸跟吃苍蝇似的。
“一群小笨蛋!笨死算了,这不是当靶子,等着人骂的吗!”
他娘的,他看走眼了!
司马迁才是莽子!这个莽子头头配上他那三百个大学生,霍彦都不敢想人被打成什么样了。他捂着脸,唇角却狠狠抬起。
因为后面司马迁感谢霍彦送的人,特别有劲儿,敢想敢上,盐场的大夫只给豪强看病,百姓生了病只能硬扛,但霍彦送的人他们一点也不嫌弃,一直帮他丈量土地,安置百姓,他替黄县谢谢霍彦。
黄县现在一切顺利。
他们现在己经把地盘下来了,晒盐法好用的紧。
第一批盐很快就出来,他现在正在腌果子。
霍彦唇角越来越高。
霍去病也看信,看前头那个豪强私生子的秘闻津津有味,听他说是骂人实则关心,淡定的翻信,瞧到中间,眉毛瞬间挑起,“阿言,你为何荐司马迁。”
刘彻为了揽尽天下大才,把官员们推荐人来当官搞成强制性的,如果官员不推荐,或者推荐的人不好,是要受到惩罚的。就拿诸侯来举例,诸侯要是不向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第一次会被降低爵位,第二次会被削减封地,第三次就会把爵位和封地都剥夺了。这也算是推恩令衍生的霸王条款。虽说如果推荐的人得到了朝廷重用,推荐的官员会得到奖励。但要是推荐的人犯了错或者没本事,推荐他的官员也要跟着受罚,历史上的郑当时就是被这样搞下去的。
当然,这对霍彦和霍去病来说是无所谓的,简在帝心不是说说而已。
但是这到底不是啥光彩事,你说你荐个人,干了没半年,收到一堆投诉,那说出去太伤霍彦面子了。
霍彦这辈子就要个脸,霍去病一清二楚。
但司马迁真一点政治敏锐度都没有。想搞人怎么不能搞呢,非用这个法子,他很有倚仗吗?
灯火晃来晃去,把屏风上霍彦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他懒懒支额在案,似在假寐,像是一道绵延难度的山峦。
霍去病的眉放下了,抖了抖信笺,继续悠然倚在榻上看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