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闻喜脸上笑容不减,视线却在大厅内流转:“好了就行好了就行。诶对了,咱家瞧着那边的大氅竟然有几分眼熟呢。”
  易殊失笑:“寒舍哪儿有什么东西公公看得上眼啊,”他顺着闻喜的目光看过去,眼神却渐渐沉了下去,他抿了抿唇,装作诧异道,“啊,不巧,那是殿下的物件。”
  闻喜一听便勾起有些肥厚的双唇笑了起来,眼睛上上下下地扫过那件华贵的大氅:“那件镂金大氅啊,是我们太后娘娘亲自给自安殿下挑选的样式,差遣了二十个上等绣娘赶工了两个月做出来的。前几日娘娘身边的秋棠姑姑夜中花了眼,说看见过一个身形不像殿下的人穿过,我就道她信口胡诌呢。你看这不是好好的在这儿吗,是殿下落在易侍读这里的吧。娘娘还问着殿下呢,殿下倒也没说一声,差点就要查查宫中有没有人手脚不干净了。”
  易殊收敛住脸上的神色,病了好几天也没来人找麻烦,首先肯定是太后不想在殿下在的时候动手,其次便是这件大氅,恐怕再次加剧了太后找他麻烦的念想。
  该提点的都提点的差不多了,闻喜正了正神色道:“只顾着和易侍读说闲话,倒是忘了正事。传太后懿旨——”
  易殊面色一凛,掀开前袍直身长跪了下去。
  闻喜的声音充斥着整个琼瑶宫的大殿:“国之储君,承继大统之重任在肩。西北边疆乃国家之藩篱,安危所系,不容有失。太子身边的忠良之士,皆乃国之栋梁,心怀社稷,智勇双全。着令太子侍读以监军之职,代替太子前往庆州驻守。尔等需恪尽职守,忠心耿耿,协助治理军务,更要助其积攒民心,以德服人,以威摄敌。使边疆百姓安居乐业,外敌不敢轻犯。此旨既出,三日内施行。望尔等恪守本分,不负哀家厚望。钦此!”
  西北边境直面西夏,当年整个宁北侯府的覆灭全部祸起西夏。石家军全军覆没的真相至今未明,当时有折子弹劾是由于宁北侯的世子即易殊的父亲通敌西夏,事情即使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进展,易府早已被一把火烧了大半,无论是石家还是易家能理事全死光了,死无对证,所有人早把这个罪名按在易家头上。越是死无对证,人们便越是相信流言。
  现在驻守西北的人,全是当初石家军的后代子孙或是庆州一带的大好儿郎,当年石家军战败,周围的城镇都被愈战愈勇的西夏军队屠戮残杀,民不聊生。庆州首当其冲,所以庆州百姓更是对西夏和通敌者深恶痛绝。
  现在让他一个颇具争议的易家唯一后人去当那里的监军,简直就是送上门去挨打。
  懿旨悬在头上二尺,再也没有其他退路,易殊深吸一口气,俯首磕了两个头,抬眼脸上已经恢复了镇定,面不改色地接过了懿旨:“臣接旨。”
  ……
  “太子前脚刚走,太后后脚就对您发难。”刘习在巾帽局忙碌了一天,回来还没喝一口热茶,听见这个消息,立刻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易殊的书房,一边跺着脚一边道。
  易殊望着刘习宽松的衣袍上抖落的寒霜,最开始接旨时的情绪早已消散,现在面色很平静,他不紧不慢地道:“刘叔每日在巾帽局忙活就累了一天,现在好不容易回家休息,别再为我劳心劳力了。 ”
  刘习眉头紧缩,脑中划过八百个解决办法,焦急地道:“得通知殿下,这件事只有他可以说得上话,实在不行,我们就去求圣上,虽然圣上近年一直卧病在床,可能没法见人。算了,思来想去还是得找殿下,我现在就去拟写一封加急信件,殿下一定会想办法让太后收回成命。”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丝毫不给别人插嘴的机会。易殊也不急,安安静静地听他说完,才走过去递上一杯茶:“沧州的新茶,今年第一次泡,尝尝?”
  看着刘习咕噜咕噜地喝下,面上也恢复了一丝红润,易殊才开口:“我意已决,休整两日,后日就出发。”
  殿下近几日恐怕还处在太后擅自下药的气头上,估计并不愿意向太后服软,若是以此事麻烦他,他估计不得不放下心性。
  更何况殿下现下正在琼州,估计手中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何必给他徒增烦恼。
  何等不理智的决定,刘习紧紧握着手中的茶杯,还欲再劝:“庆州!公子以为是随意驻守哪个地方吗?当初世子殿下就是……”刘习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那边的驻军不知道会有多怨恨您,即使知道您是朝廷中派下来的监军又如何,天高皇帝远,他们想怎么使袢子就怎么使袢子!”
  易殊依旧垂着眸子安静地听着,然后坚定地摇了摇头道:“不必再劝了,我会去的。刘叔先通知琼瑶宫上下,在我离开之前,都不准有人去通知殿下。”
  易殊眼神灼灼,刘习知道多说无益,于是决定退一步:“公子近几年来身子一直不见好,如果一定要去庆州,那就让我陪着您一起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