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祐回眸冷冷地瞥了一眼身后跟着的好几个嬷嬷宫女,语气森然道:“你们都退下。”
  教习嬷嬷面露难色:“公主,这不符合规矩,哪能让您和陌生男子独处一处……”
  “那就小夜留下。”昭宁眼睛都没抬一下,冷冷地堵住刘嬷嬷没说完的话。
  公主长大了也不像以前一般听话,教习嬷嬷只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易殊,希望这个太子身边的人能懂点规矩,帮着劝导一下公主。
  但对方就像没看见一样,低着头丝毫不理会她。
  罢了,小夜是从王府带进宫里的,从小跟公主长大的,应当也是个懂分寸的。嬷嬷只好道:“我们就在门口等着公主。”
  末了又补充一句:“只有一刻钟。”
  看到嬷嬷心有不甘地退到门外,易殊也没关门,兀自为昭宁端来一个圆凳。虽然他平时喜欢蒲团,但是宫中也常备着圆凳以备客人。
  他看向强装镇定的李祐,缓声道:“发生了何事?”
  周围没有旁人,她才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眶微红,略微平复了一下呼吸,语气却不自觉地颤抖:“王延邑走了。”
  走了?去哪?东郊打猎?还是去北方陪他母亲祈福?易殊有些不解,这些事情不过是王延邑的日常出行,昭宁应当不会这般难过。
  “驻守南疆。”昭宁声音有些发抖,眼中也没有往日的色彩。
  这怎么可能。易殊下意识就要反驳。王延邑要是走那么远早就跟他说了,更何况他爹王琼不是一直在反对他上阵吗。虽然王延邑从来没有停止过训练。虽然王延邑明里暗里都表明自己报国的决心。虽然……
  但是王延邑这个傻孩子要是成功得到了机会怎么可能会不跟他炫耀呢。怎么可能会不跟他求一个好的颂文呢。
  那个大大咧咧的人怎么可能会悄无声息地去了去了南疆,他应当会张灯结彩地大肆宣扬一番才对。
  易殊稳住气息,甚至是有些失笑地道:“哪来的流言蜚语。”
  看到易殊掩饰下去的惊愕神色,李祐心下明白王延邑居然真是瞒着所有人就走了。
  “他给我传了一封信。”李祐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一张揉皱的宣纸。
  易殊指尖微颤,接过昭宁递过来的信,上面认真写着“此去琼州,不知几载,祝安勿念。”
  字迹用心比以往认真很多,却也连日期都没写,似乎是犹豫了很久才在临行前认真又匆匆地写下。
  易殊脸色微变,匆匆起身,不小心推翻桌案上的砚台,却也没工夫扶正,他沉声道:“我们现在出宫。”语气毋庸反驳。
  昭宁却摇了摇有些苍白的脸,眼泪终于无法遏制地流出,又被她倔强地擦掉。她失神地道:“来不及了。人是昨日走的,信也是早就写好,却是差人推迟一日送进来的。”
  易殊只觉得如坠冰窖,手脚冰冷。
  信?他突然捕捉到了一个关键词。
  今日小厮也送进来一封信,当时他手里有事,便让放置一边,一时忘了。
  现下提起来,估摸着是王延邑差人送进来的信。
  他连忙起身,在一旁的书架上翻翻找找。
  好半晌才翻出来一张粗糙的纸,上面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多字,根本不像是王延邑往常说话直来直去简易的风格。大抵是从他开始谋划私下见皇上主动请缨去琼州开始写的,一直到最后离开之日说希望易殊好好辅佐前途无量的太子李自安,嘱咐易殊在他不在帮他捉弄捉弄昭宁,以及最重要的是,帮他照顾一下王家。
  信中还特意说明自己不提前通知他们就走是因为担心他们挽留他,毕竟他王定川最是仗义,万一易侍读哭哭啼啼地求他留下来,太子脸色可就不好看了。
  王延邑思绪天马行空,想到一出是一出,易殊越看心中越烦,丝毫没有被王延邑苦心孤诣的插科打诨逗笑,纤细的手指都要将白纸捏碎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