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3)
“暂且如此,”谢枕川随手将杨柳枝放下,又恢复了先前那副样子,神色懒散地靠坐在椅背上,他再次将画作细细打量一番,“你若是信得过我,余下的部分我带回方泽院修补,十日之后再完璧归赵。”
“那就麻烦谢徵哥哥啦,”梨瓷算了算日子,正好赶得上画宴,“十日之后,滢姐姐她们要在府中举办雅集赏画,正好可以赶上。多亏了谢徵哥哥帮忙,这幅画可是重头戏呢,到时候我一定好好替谢徵哥哥宣扬一番。”
“那就不必了,”谢枕川的表情再次变得一言难尽起来,“只是你确定要请大家来赏这幅……《摇钱树下财神爷问金蟾》?”
“有什么不妥吗?”梨瓷扑闪了两下长睫毛,赶紧问道:“可是这修复过后的画卷不能见光、不能见风?”
“这倒不是。”谢枕川望着那双黑白分明、清澈见底的圆眼睛,忽然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只是世人难得有如此通透心性,又好怨善妒,就算知道了内情,也多半会认为梨家是见钱眼开、财迷心窍之辈,哄得清雅了一辈子的苍云子留下如此庸俗浮艳之作。
谢枕川轻叹了口气,迟疑片刻,语气依然清沉自然,“只是我见云气低垂,漫卷四合,恐怕连绵阴雨将至,十日之内,恐怕不能成。”
梨瓷面上浮现一丝失望,只是很快又恢复如初,“苍爷爷那段时间还画了一幅《日照金山图》,也送给了爹爹,实在不行,我派人去将那幅画也取来?”
“此画也是发现金矿当日所作?”
“不是。”
谢枕川正准备松口气,却又听得她道:“是第二天,见日出朝晖落在金矿山顶上,苍爷爷又有感而发所作的。”
……
旁人的金山,是“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梨家的金山,便是金矿山了。
谢枕川揉了揉眉心,倒也是名副其实。
“从山西十日快马加鞭,恐怕也难到应天,”他作出最后的努力,清透嗓音此刻也透着些许慵懒意味,“谢家有幸藏有苍云子先生的一幅画作,此番亦随我来了应天,若是阿瓷不弃,不如就用此画?”
【作者有话说】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出自张玉娘《从军行》,“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出自顾炎武《金山(已下阏逢敦牂)》。
第25章 猫腻
◎好不容易钓上的鱼,又被她一闷棍打回了水里。◎
“谢家也藏有苍爷爷的画吗?”梨瓷不禁有些好奇,“我以前都不知道呢。”
谢枕川早已想好了托辞,不慌不忙道:“此画已有些年头了,是我及冠那年才意外所得,虽是赝品,但曾得过苍云子首肯,定能够以假乱真。”
“好呀,多谢谢徵哥哥了。”梨瓷的脑袋转不过那么多弯来,只是想:既然苍爷爷都点了头,那和真迹有什么区别呢?
她的注意力很快被“及冠”二字吸引,在心中算了算,谢徵哥哥比自己大五岁,他及冠那年,自己都已经搬来应天了。
梨瓷又认真地叹了一口气,表达自己的遗憾,“要是我家没有在八岁那年搬走,我就可以和谢徵哥哥一起长大了。”
“无妨,”谢枕川云淡风轻道:“你迟早要长大,也迟早要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我现在已经长大了呀,”梨瓷无师自通地说着漂亮话,“而且也见识到了,还是谢徵哥哥好!”
“嗯,”谢枕川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直接戳破她的花言巧语:“还学会唬人了。”
梨瓷眉眼弯弯的,“我才没有唬人,谢徵哥哥比小时候还好,不仅给我糖吃,还帮我作诗、补画!”
谢枕川唇角勾出一个若有若无的弧度,看来大同真是民风淳朴,这样笨的小孩,竟然还没有被拍花子的用一颗糖拐走。
梨瓷看到桌上的画作,又忍不住怀念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小时候还画过像呢,我们一起溜去书院玩,书院的张夫子正在教学生作画,见我们在课堂外捣乱,就把我们叫过去给他画了一幅小像。” ↑返回顶部↑
“那就麻烦谢徵哥哥啦,”梨瓷算了算日子,正好赶得上画宴,“十日之后,滢姐姐她们要在府中举办雅集赏画,正好可以赶上。多亏了谢徵哥哥帮忙,这幅画可是重头戏呢,到时候我一定好好替谢徵哥哥宣扬一番。”
“那就不必了,”谢枕川的表情再次变得一言难尽起来,“只是你确定要请大家来赏这幅……《摇钱树下财神爷问金蟾》?”
“有什么不妥吗?”梨瓷扑闪了两下长睫毛,赶紧问道:“可是这修复过后的画卷不能见光、不能见风?”
“这倒不是。”谢枕川望着那双黑白分明、清澈见底的圆眼睛,忽然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只是世人难得有如此通透心性,又好怨善妒,就算知道了内情,也多半会认为梨家是见钱眼开、财迷心窍之辈,哄得清雅了一辈子的苍云子留下如此庸俗浮艳之作。
谢枕川轻叹了口气,迟疑片刻,语气依然清沉自然,“只是我见云气低垂,漫卷四合,恐怕连绵阴雨将至,十日之内,恐怕不能成。”
梨瓷面上浮现一丝失望,只是很快又恢复如初,“苍爷爷那段时间还画了一幅《日照金山图》,也送给了爹爹,实在不行,我派人去将那幅画也取来?”
“此画也是发现金矿当日所作?”
“不是。”
谢枕川正准备松口气,却又听得她道:“是第二天,见日出朝晖落在金矿山顶上,苍爷爷又有感而发所作的。”
……
旁人的金山,是“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梨家的金山,便是金矿山了。
谢枕川揉了揉眉心,倒也是名副其实。
“从山西十日快马加鞭,恐怕也难到应天,”他作出最后的努力,清透嗓音此刻也透着些许慵懒意味,“谢家有幸藏有苍云子先生的一幅画作,此番亦随我来了应天,若是阿瓷不弃,不如就用此画?”
【作者有话说】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出自张玉娘《从军行》,“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出自顾炎武《金山(已下阏逢敦牂)》。
第25章 猫腻
◎好不容易钓上的鱼,又被她一闷棍打回了水里。◎
“谢家也藏有苍爷爷的画吗?”梨瓷不禁有些好奇,“我以前都不知道呢。”
谢枕川早已想好了托辞,不慌不忙道:“此画已有些年头了,是我及冠那年才意外所得,虽是赝品,但曾得过苍云子首肯,定能够以假乱真。”
“好呀,多谢谢徵哥哥了。”梨瓷的脑袋转不过那么多弯来,只是想:既然苍爷爷都点了头,那和真迹有什么区别呢?
她的注意力很快被“及冠”二字吸引,在心中算了算,谢徵哥哥比自己大五岁,他及冠那年,自己都已经搬来应天了。
梨瓷又认真地叹了一口气,表达自己的遗憾,“要是我家没有在八岁那年搬走,我就可以和谢徵哥哥一起长大了。”
“无妨,”谢枕川云淡风轻道:“你迟早要长大,也迟早要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我现在已经长大了呀,”梨瓷无师自通地说着漂亮话,“而且也见识到了,还是谢徵哥哥好!”
“嗯,”谢枕川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直接戳破她的花言巧语:“还学会唬人了。”
梨瓷眉眼弯弯的,“我才没有唬人,谢徵哥哥比小时候还好,不仅给我糖吃,还帮我作诗、补画!”
谢枕川唇角勾出一个若有若无的弧度,看来大同真是民风淳朴,这样笨的小孩,竟然还没有被拍花子的用一颗糖拐走。
梨瓷看到桌上的画作,又忍不住怀念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小时候还画过像呢,我们一起溜去书院玩,书院的张夫子正在教学生作画,见我们在课堂外捣乱,就把我们叫过去给他画了一幅小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