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4)
“要到了,我先上去摆设备。”
姜纪点点头,“去对面那家咖啡店等你。”
看柳明月走进拐角,她掏出手机。
三点五十分。
蛮准时。
抱着这偶然冒出来的想法,姜纪笑着歪了下头,很快转身。
大片玻璃窗使得视野透明,外面似乎正如天气预报所说的在下雨,对临川这个城市来说,雨天从来不是稀奇事,姜纪停下脚步,从左到右观察半圈,穿过淅淅沥沥的雨滴,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
不多时,有行人路过进来避雨,一时间大堂内人来人往,入耳的声音变重,姜纪重新迈步,她的视线随着偏移,霎时正过脸,看清几步之外的人,似有一瞬间的耳鸣。
那是个很熟悉,却又陌生得让她不敢认的人。
被称为碧华小潭的水池一刻也不停地响着水流到石头上的滴落声,像按上发条的时钟,忽然间回溯至九年前。
或者说,是十年前。
潮湿的雨天,升旗仪式下的少年,落到腕骨上的温热感,青绿色汽水,大片樱粉。
记忆闪回。
然而此时此刻,周迢着一身熨帖的灰棕色西装,领带发型都正式,耳边架一副金丝边眼镜。
清冷变成冷峻,扑面而来的距离感添了份矜贵的气质。
姜纪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一个心理学现象。
名词解释是语义饱和。
指人在长时间重复盯着一个字或者一个单词后,会发生突然不认识该字或者单词的情况。
当时她边看边想,如果是一个人呢?
看了他很久,也会变陌生吗?
实际上那是个解释不通的问题。
最后那段日子,她见到他的次数太少,难怪快要记不清他的样貌。
那年她大二,关于周迢仍一概不知。
一年换一年,时间过得快而久,她却一次都没能见到他。
后来是怎么打算要辅修英语双学位的,姜纪记不清楚了。
为出国做准备?为追上他的脚步?或者只因为那是他们多次产生交集的汇点所在。
四年来,她成绩在专业里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同样顺利拿到双学位证明。
散伙饭多喝了几杯酒,江边,姜纪围观同班的一对情侣,男生向女生求婚,讲述他们自高中同班相识到大学同班毕业,缘分使得他们捆绑一生。
女生感动,说我愿意时忍不住流眼泪,身边的同学也都感慨万千。
而那刻的姜纪恍了神,她忽而觉得,十六岁第一次偶然遇到周迢,后来又同一所高中,高二分到一个班,借着朋友和他多相处了几次。 ↑返回顶部↑
姜纪点点头,“去对面那家咖啡店等你。”
看柳明月走进拐角,她掏出手机。
三点五十分。
蛮准时。
抱着这偶然冒出来的想法,姜纪笑着歪了下头,很快转身。
大片玻璃窗使得视野透明,外面似乎正如天气预报所说的在下雨,对临川这个城市来说,雨天从来不是稀奇事,姜纪停下脚步,从左到右观察半圈,穿过淅淅沥沥的雨滴,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
不多时,有行人路过进来避雨,一时间大堂内人来人往,入耳的声音变重,姜纪重新迈步,她的视线随着偏移,霎时正过脸,看清几步之外的人,似有一瞬间的耳鸣。
那是个很熟悉,却又陌生得让她不敢认的人。
被称为碧华小潭的水池一刻也不停地响着水流到石头上的滴落声,像按上发条的时钟,忽然间回溯至九年前。
或者说,是十年前。
潮湿的雨天,升旗仪式下的少年,落到腕骨上的温热感,青绿色汽水,大片樱粉。
记忆闪回。
然而此时此刻,周迢着一身熨帖的灰棕色西装,领带发型都正式,耳边架一副金丝边眼镜。
清冷变成冷峻,扑面而来的距离感添了份矜贵的气质。
姜纪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一个心理学现象。
名词解释是语义饱和。
指人在长时间重复盯着一个字或者一个单词后,会发生突然不认识该字或者单词的情况。
当时她边看边想,如果是一个人呢?
看了他很久,也会变陌生吗?
实际上那是个解释不通的问题。
最后那段日子,她见到他的次数太少,难怪快要记不清他的样貌。
那年她大二,关于周迢仍一概不知。
一年换一年,时间过得快而久,她却一次都没能见到他。
后来是怎么打算要辅修英语双学位的,姜纪记不清楚了。
为出国做准备?为追上他的脚步?或者只因为那是他们多次产生交集的汇点所在。
四年来,她成绩在专业里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同样顺利拿到双学位证明。
散伙饭多喝了几杯酒,江边,姜纪围观同班的一对情侣,男生向女生求婚,讲述他们自高中同班相识到大学同班毕业,缘分使得他们捆绑一生。
女生感动,说我愿意时忍不住流眼泪,身边的同学也都感慨万千。
而那刻的姜纪恍了神,她忽而觉得,十六岁第一次偶然遇到周迢,后来又同一所高中,高二分到一个班,借着朋友和他多相处了几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