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 4)
姜纪心里这样形容他,记得他讲话里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他说,“大家好,我是高一一班的周迢。”
“有幸与大家相识与此。”
是有缘分的吧?
哪怕此刻,姜纪也这样想。
虽然他叫她“同学”。
他不认识她,是很正常的。
因为他们只有过一次不算“见面”的遇见。
鼻尖仿佛闻及雨水落地,时针滚动向前翻页。
十六岁的生日,姜纪在林泽的盛夏中度过。
日子迈进六月份,姜家一家人从三线小城市云和搬到林泽。
南雨街第三个巷口里的老院子是她的新家,家门外不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早餐店,早上起来没有油炸的热气,但打开窗户,院内会闻到还未展开的桂花香味。
父亲姜林远年轻时外出求学,认识不少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朋友。前两年有个现居林泽的同学拉他合伙做生意,虽然最后没能稳定下去,但算是赚到了一笔钱,而且数目不小。
想要举家搬到林泽的念头由此产生。
最后下定决心的理由也简单:姜林远同张丽商量过后,一致认为云和教育条件实在不够好,特别是姜纪,要上高中了,更是重中之重,马虎不得。
付诸实践的速度很快,因着姜林远待过林泽,这片有不少熟人,也会与旁人打交道。托人帮忙、打老友电话、喝酒叙旧,得以找到份早出晚归的固定工作,买下一家上了年头的老院子,打通孩子上学的门路。
唯一不凑巧的是张丽,她辞了云和重点初中的工作,在林泽临时找了家教育机构做老师。
即便如此,一家五口依旧在姜纪升高中的暑假搬来了林泽。
教育条件不够好这一解释出自父母,关于其他,姜纪不会多问。
虽然她更喜欢待在让自己舒适的地方,或者说,她熟悉的地方。
遇到周迢那天,是搬来林泽后第一个下雨天,空气里嗅得到泥土翻开的气息,小雨淅淅沥沥,像被截断的线。
姜纪平时不爱四处乱逛,但那天心血来潮,打一把伞就草草出了家门。
她忘记自己还不够熟悉这座新城市,将要折返回去,站在书店结账队伍里,忽然发觉玻璃外那条街道上店面的名字都未储存到她最新的记忆库里。
结完账,沿着队伍一直走到门口,掌心里的手机举起又放下,不停检索记忆中的场景,直到不得不承认这地方她不认识,姜纪依旧犹豫是否要直接喊父母来接自己。
这时,一道清冽男声传到耳朵里:“好,我现在往南雨街走。”
心下一动,姜纪转过脸。
门边堆放着不同颜色的雨伞,她在分辨。
“没多远,十分钟。”
穿一双黑色板鞋的高个子男生,他一手拿电话,一手打伞。
姜纪快步跟上。 ↑返回顶部↑
他说,“大家好,我是高一一班的周迢。”
“有幸与大家相识与此。”
是有缘分的吧?
哪怕此刻,姜纪也这样想。
虽然他叫她“同学”。
他不认识她,是很正常的。
因为他们只有过一次不算“见面”的遇见。
鼻尖仿佛闻及雨水落地,时针滚动向前翻页。
十六岁的生日,姜纪在林泽的盛夏中度过。
日子迈进六月份,姜家一家人从三线小城市云和搬到林泽。
南雨街第三个巷口里的老院子是她的新家,家门外不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早餐店,早上起来没有油炸的热气,但打开窗户,院内会闻到还未展开的桂花香味。
父亲姜林远年轻时外出求学,认识不少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朋友。前两年有个现居林泽的同学拉他合伙做生意,虽然最后没能稳定下去,但算是赚到了一笔钱,而且数目不小。
想要举家搬到林泽的念头由此产生。
最后下定决心的理由也简单:姜林远同张丽商量过后,一致认为云和教育条件实在不够好,特别是姜纪,要上高中了,更是重中之重,马虎不得。
付诸实践的速度很快,因着姜林远待过林泽,这片有不少熟人,也会与旁人打交道。托人帮忙、打老友电话、喝酒叙旧,得以找到份早出晚归的固定工作,买下一家上了年头的老院子,打通孩子上学的门路。
唯一不凑巧的是张丽,她辞了云和重点初中的工作,在林泽临时找了家教育机构做老师。
即便如此,一家五口依旧在姜纪升高中的暑假搬来了林泽。
教育条件不够好这一解释出自父母,关于其他,姜纪不会多问。
虽然她更喜欢待在让自己舒适的地方,或者说,她熟悉的地方。
遇到周迢那天,是搬来林泽后第一个下雨天,空气里嗅得到泥土翻开的气息,小雨淅淅沥沥,像被截断的线。
姜纪平时不爱四处乱逛,但那天心血来潮,打一把伞就草草出了家门。
她忘记自己还不够熟悉这座新城市,将要折返回去,站在书店结账队伍里,忽然发觉玻璃外那条街道上店面的名字都未储存到她最新的记忆库里。
结完账,沿着队伍一直走到门口,掌心里的手机举起又放下,不停检索记忆中的场景,直到不得不承认这地方她不认识,姜纪依旧犹豫是否要直接喊父母来接自己。
这时,一道清冽男声传到耳朵里:“好,我现在往南雨街走。”
心下一动,姜纪转过脸。
门边堆放着不同颜色的雨伞,她在分辨。
“没多远,十分钟。”
穿一双黑色板鞋的高个子男生,他一手拿电话,一手打伞。
姜纪快步跟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