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她 第45节(3 / 4)
阿莴惊奇地围着那铜镜转了一圈,小娘子何曾见过这般奢华的物件。
她不由得感慨起富贵人家的小姐,要的东西就是与常人家的不一样,便是梳妆打扮用的镜子,贵女们用的也是如此贵气独特的大镜子!
阿莴看完这铜镜,又去拿干净的衣裳来看,越看越觉得惊讶。
那江公子的表妹,身形定与她差不多,瞧这些个衣物,她若穿在身上,怕是刚刚合适!
然而,阿莴最高兴的不是有了换洗的衣裳,而是,她终于能有个地方,慢慢洗个澡了!
江庭雪跟着安抚使洪运、当地转运使羊枣几位大人到了吴县官府里,要求开仓查看粮食,唐知县不住诉苦道,
“去年、今年,吴县都没能征收上粮食,若是我吴县粮库里有粮食,我早就拿出赈济灾民了,何至于闹出流民之患?”
洪运道,“既然你管辖之地先前没能征收上粮食,为何不上报朝廷?”
唐知县简直委屈至极,“我递上折子的,怎么没报?可我说的话,一直无人理会,酿成今日之祸。若非前阵子禁军前来镇压流匪,只怕我这小小府衙,也成了流匪的贼窝子。”
羊枣冷笑出声,“你今年没有征收到粮食,难道去年、前年的粮食,粮库里也没一粒存粮?”
唐知县叹口气,“实不相瞒,这一处地的实权人,实际不是我这小小官员。当地百姓纳税,都是由当地豪绅牵的头,我只要能按时交上朝廷要的粮税就要拜佛烧香了,哪里还有存粮备着?”
江庭雪冷不丁出声,“你倒果真是胆小,既怕吴县这儿的豪绅,又怕朝廷先前给你调来的禁军应对灾情。”
江庭雪的话,说得唐知县心虚不已。
看来江小侯爷已经猜出,唐知县实则和吴县当地的豪绅,私交甚好。
是以先前大沅各地生起流民之乱,禁军来镇压时,唐知县没借助禁军之力让当地豪绅捐粮,而是打算等朝廷派人下来,替他解决此等麻烦。
此刻朝廷派的人倒是来了,但这江小侯爷瞧着,并不买他的账。
唐知县倒也没料到,大沅国库竟已虚空,当然,大沅各地的官员都不知道此事,唯有江庭雪与洪运、羊枣等赈灾的官员知道。
江庭雪话说到这,洪运与羊枣二位大人,也明白了唐知县的敷衍应付。
几人一同冷笑着,洪运道,“本官不管唐大人如何为难,只有一点,现在吴县共有多少流民,你们粮食还能供应几日,后头你有何对策,烦请拟一册出来给我。”
唐知县听此大吃一惊,“大人,这些个乡民,手里可都有粮食呢,他们平日里就拒不肯交粮税,如今又家中藏有余粮过冬,反倒是我这小小知县府,既收不上粮税,也管束不了这些农户,哪还能给他们粮食?”
“这么说,这些日子以来,你就没管过吴县这儿的乡民?”羊枣愈加不满,“这儿百姓从旱灾开始至今,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你一概任其自生自灭?”
“怎会是自生自灭?倘若是自生自灭,还能活到这时候吗?”唐知县擦擦额上的汗,“真要没饭吃,他们先前早跑出去了,如今还能留在这儿,可不正说明这些个农户里,家有存粮?”
眼见唐知县越说越离谱,洪运气得拎起唐知县的衣领,就拽着他走出去,“来来来,你来瞧瞧,这些个饿死冻死在路边的,是不是都是家有存粮的。”
吴县街上已开始有三三两两个挨饿受冻,扛不住死去的人,这些个人躺在旁人的屋檐下,墙角下,看着就像睡着在那一般。
怪道吴县不曾递出过折子,原是有唐知县这样的官员。
洪运怒斥一顿,给唐知县下了命令,要他一日之内,务必把此事解决,明日他就要见到灾民们被妥善安顿好。
唐知县自是不能解决,他断不能逼迫这些当地豪绅捐粮的,主要是他也没那个能耐,能驱使这些个富户听他的话。
眼见寒冬将至,唐知县什么准备都没有做好,江庭雪拍板让人先去吴县的街上搭建施粥棚,把他们此行带着的粮,先拿出一小半熬粥济民。
官府终于要开仓赈灾,施舍米粥,所有残留在吴县的灾民,听闻消息,全部一窝蜂涌了过来。
很快,眼见天色渐晚,施粥棚也已搭起,米粥也熬出一锅锅热腾腾的,乡民们排队等着领粥,今日赈灾一事只能先如此。 ↑返回顶部↑
她不由得感慨起富贵人家的小姐,要的东西就是与常人家的不一样,便是梳妆打扮用的镜子,贵女们用的也是如此贵气独特的大镜子!
阿莴看完这铜镜,又去拿干净的衣裳来看,越看越觉得惊讶。
那江公子的表妹,身形定与她差不多,瞧这些个衣物,她若穿在身上,怕是刚刚合适!
然而,阿莴最高兴的不是有了换洗的衣裳,而是,她终于能有个地方,慢慢洗个澡了!
江庭雪跟着安抚使洪运、当地转运使羊枣几位大人到了吴县官府里,要求开仓查看粮食,唐知县不住诉苦道,
“去年、今年,吴县都没能征收上粮食,若是我吴县粮库里有粮食,我早就拿出赈济灾民了,何至于闹出流民之患?”
洪运道,“既然你管辖之地先前没能征收上粮食,为何不上报朝廷?”
唐知县简直委屈至极,“我递上折子的,怎么没报?可我说的话,一直无人理会,酿成今日之祸。若非前阵子禁军前来镇压流匪,只怕我这小小府衙,也成了流匪的贼窝子。”
羊枣冷笑出声,“你今年没有征收到粮食,难道去年、前年的粮食,粮库里也没一粒存粮?”
唐知县叹口气,“实不相瞒,这一处地的实权人,实际不是我这小小官员。当地百姓纳税,都是由当地豪绅牵的头,我只要能按时交上朝廷要的粮税就要拜佛烧香了,哪里还有存粮备着?”
江庭雪冷不丁出声,“你倒果真是胆小,既怕吴县这儿的豪绅,又怕朝廷先前给你调来的禁军应对灾情。”
江庭雪的话,说得唐知县心虚不已。
看来江小侯爷已经猜出,唐知县实则和吴县当地的豪绅,私交甚好。
是以先前大沅各地生起流民之乱,禁军来镇压时,唐知县没借助禁军之力让当地豪绅捐粮,而是打算等朝廷派人下来,替他解决此等麻烦。
此刻朝廷派的人倒是来了,但这江小侯爷瞧着,并不买他的账。
唐知县倒也没料到,大沅国库竟已虚空,当然,大沅各地的官员都不知道此事,唯有江庭雪与洪运、羊枣等赈灾的官员知道。
江庭雪话说到这,洪运与羊枣二位大人,也明白了唐知县的敷衍应付。
几人一同冷笑着,洪运道,“本官不管唐大人如何为难,只有一点,现在吴县共有多少流民,你们粮食还能供应几日,后头你有何对策,烦请拟一册出来给我。”
唐知县听此大吃一惊,“大人,这些个乡民,手里可都有粮食呢,他们平日里就拒不肯交粮税,如今又家中藏有余粮过冬,反倒是我这小小知县府,既收不上粮税,也管束不了这些农户,哪还能给他们粮食?”
“这么说,这些日子以来,你就没管过吴县这儿的乡民?”羊枣愈加不满,“这儿百姓从旱灾开始至今,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你一概任其自生自灭?”
“怎会是自生自灭?倘若是自生自灭,还能活到这时候吗?”唐知县擦擦额上的汗,“真要没饭吃,他们先前早跑出去了,如今还能留在这儿,可不正说明这些个农户里,家有存粮?”
眼见唐知县越说越离谱,洪运气得拎起唐知县的衣领,就拽着他走出去,“来来来,你来瞧瞧,这些个饿死冻死在路边的,是不是都是家有存粮的。”
吴县街上已开始有三三两两个挨饿受冻,扛不住死去的人,这些个人躺在旁人的屋檐下,墙角下,看着就像睡着在那一般。
怪道吴县不曾递出过折子,原是有唐知县这样的官员。
洪运怒斥一顿,给唐知县下了命令,要他一日之内,务必把此事解决,明日他就要见到灾民们被妥善安顿好。
唐知县自是不能解决,他断不能逼迫这些当地豪绅捐粮的,主要是他也没那个能耐,能驱使这些个富户听他的话。
眼见寒冬将至,唐知县什么准备都没有做好,江庭雪拍板让人先去吴县的街上搭建施粥棚,把他们此行带着的粮,先拿出一小半熬粥济民。
官府终于要开仓赈灾,施舍米粥,所有残留在吴县的灾民,听闻消息,全部一窝蜂涌了过来。
很快,眼见天色渐晚,施粥棚也已搭起,米粥也熬出一锅锅热腾腾的,乡民们排队等着领粥,今日赈灾一事只能先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