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章惇表示拒绝:“陛下,此事不可。”
  赵霁冷哼一声:“那难不成考校律法?”
  章惇想反驳,却思朝堂上很多官员对大宋律的生疏,赞叹道:“好主意!”
  赵霁的演技有些拙劣,算不得精良。妙就妙在他本人二世祖形象实在是深入人心,加上章惇有些自负,非常坚信自己的认知就一定是真的。竟真的就这么被算计进去了。
  赵霁试了试,工具人‘章惇’确实非常好用,加之端王的‘伟岸’名声太盛,章惇对于赵霁的乱来没有生起半分疑心。赵霁于是天马行空乱出主意,话语夹带私货,甚至丧心病狂借鉴了高考与公务员考试,什么主意馊就来什么。
  比如每个人都有必考点,就是大宋律。所有官员都必须把大宋律倒背如流,分毫不差。然后默写出来,错一个字扣分。
  再比如每个部加上自己的特色。工部就考治水,吏部考治学,户部考会计。所有官员,无论在朝廷哪个部门,总不至于连自己部门是做什么的,应该做什么都不知道吧。
  再比如,考核可以更彻底一些,和奉银挂钩。
  优秀者嘉奖加奉,差者批评不说,还要罚扣奉银倒贴钱。
  赵霁旁敲侧击,章惇听着赵霁不靠谱的主意,适当提一些靠谱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其实才是赵霁真正的目的。
  赵霁还不忘提点:“虽然是个考核,但是也不能徇私舞弊。”
  章惇:“那是自然。”
  赵霁:“要不就从六部秘密抽掉一部分学识能力优秀的官员。找个院子让他们住进去,专心出题,一直呆到考核收卷之后,再让他们出来。”
  章惇:“可。”
  赵霁继续自问自答:“批阅的时候要找官员吗?肯定不啊,批阅当天,从太学抽签抽几十个学生出来,也把他们请到院子里。试卷的话……就按照科举来,进行糊名吧。”
  已经连可都说不出来的章惇:……
  赵霁:“顺便告诫各位,成绩虽然重要,但是宁可零分也不要舞弊,找人去考场,舞弊被抓到,直接罢官。”
  章惇犹豫着想阻止:“未免太过严重,会遭到抵制和反弹。”
  赵霁一脸理所当然:“准备考核难道是奔着舞弊去的吗?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一个舞弊的官员,如何取信于民?”
  章惇:……
  好有道理,我无言以对?
  章惇一心新政,很快就品出了赵霁这些馊主意下面的‘精华’。
  现在朝堂最大的隐患就是冗官。一旦这种严苛到近乎变态的考核塞满整个朝堂,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从来都不是真才实学考上的进士,而是那些通过氏族门阀举荐而混上来的那批人。
  漫长无望又没有尽头,还倒贴钱还评优劣,劣等还批评羞辱。
  这百种手段必然会吓退一部分的人。
  但这种方式要真的有效,有用。那么首先就必须要有能震得住‘场子’的监考官和负责人。琢磨了一晚,之后,章惇毛遂自荐,全权负责此事。
  赵霁鸡贼地保留了‘部分出题权’誓要让宋朝的官员们也尝尝我现代天朝把人折腾地死去活来的高考,考验,考公三座大山的美妙滋味。
  从天而降的巨锅被暂时性地甩到了章惇的身上。
  在章振眼里,今天赵霁的所作所为背后或许有章惇的影子。
  虽然旬礼眼里,赵霁突然拔高许多,不过这也不要紧,因为章振被赵霁一纸诏书暂时拖后了回青州的时间。只要章振在开封,总有帮旬礼以及开封众官员找到黑锅到底在谁背上的那一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