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算是他登基的第一件事,章惇得保,可青州也得查。
  哪怕为了青州黎民,他需要知道青州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官方报告的情况(就看那堆彩虹屁,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水分)。
  现在还在正月,奏折里的什么窗外的小鸟在唱歌肯定是文学家在彩虹屁过程中的写意创作。但是‘雨’可不像。没有文学家创作彩虹屁还得虚构上连月暴雨。
  这春寒料峭的天气,暴雨,冰冻,汛情。三者撞在一起,如果青州没处理好,必定死伤无数。若是当地官官相护,压下汛情,更是吃果果草菅人命。
  北宋末年民间其实经常爆发起义。一伙儿地,几乎没有间断。但因为起义的主力军都是些吃不饱活不下去的普通农民。
  加上起义频率过于频繁,又大都没起什么大水花,史书上除了几个差点让朝廷换天的起义,其他记载都不多。
  不多并不代表没有。赵霁有些担心山东那边无辜百姓死伤太多,更担心那边人揭竿起义。
  他倒不是怕自己死,他是怕起义军死。现在他皇位坐的挺稳的,真要起义,那些‘造反’的平民十有八九都活不了。可千万别他刚刚登基,屁股都还没坐热乎呢,身后就得被迫背上几千几万条人命。那可真折寿了。
  旬礼陷入了可疑的短暂沉默。赵霁虚着眼睛有以下没一下地瞥着跪在地上的人。脑子里准备的话基本成型。见旬礼迟迟没有回禀,抽冷子又压低喉咙呵斥了一句:“说话!”
  皇上登基,朝堂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章惇实在是太嚣张了,很多人敌不过就去拍马屁抱大腿,但是也有不少人琢磨太后的心思,加上实在讨厌他,暗戳戳想要挖坑把他弄下去。旬礼也是这群人之一,所以才这么白莲花似地告了个黑状。
  谁承想听陛下的意思,言语中竟透露出对章惇的回护。
  这让旬礼摸不着头脑的同时,更加惊惧。
  事还没想明白呢,听到陛下那一声呵斥,脑子一片空白,用尽全身的细胞都要把黑锅甩出去。于是没过脑子地脱口而出:“陛下,要知道青州的情形,青州通判此时正在开封。”
  赵霁脑子自我检索了一下这两天积累的知识储备里的小百科。
  通判。州府的副官,专职水利,家田,粮运,诉讼……
  陛下表示这个方案虽然是在甩锅,但可以接受。扭头,对因为他发火而吓得一同跪下的小太监道:“去,把青州通判叫来!”
  不长时间后,在宦官的带领下,一个中年人迈着急促的小碎步走了进来。
  还没等人站稳脚,早有准备的赵霁用绳命演出了极端的盛怒,想先发制人诈一下对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叱问:“你们好大的胆子!青州的暴雨和汛情你们还打算瞒下去!?”
  来人压根没想到赵霁会发这么大的火。也吓了一跳。
  噗通一下跪到了地上。
  但赵霁一直盯着他的表情,他的脸上虽然有些惊讶和害怕,但更多的是困惑和不解。正有些疑惑这中间是不是他想错了。
  就听对方回道“回陛下,青州虽然有暴雨和汛情但却并不严重。”
  赵霁这一诈没诈出来,也没从对方脸上看到说谎的痕迹。内心半信半疑,狐疑:“怎么说?”
  那人道:“下官来开封述职之前,青州虽然异象频发,连降暴雨,但是主要河流还没有化冰。落雨只加厚了河床的冰层,除了出海处几个地区,其他都没有给周围田地带来过大的损失。加之陈大人已经下令雇兵丁在暴雨集中地区拓宽河道,等河床冰化时,也能预防汛情。”
  赵霁没想到彩虹屁马屁精陈大人竟然不止会放彩虹屁,还是干了实事的。
  心里暗暗把这事记下。如果这人说的是真话,那他就放过彩虹屁一马,若是假的,纸包不住火,藏得再严,只要细心总能发现些蛛丝马迹。
  赵霁把青州暴雨暂且放在了一边。
  道:“行了,旬礼你先回去。以后记得今天之事,引以为戒。以后事情无论大小,关乎社稷之事都要呈报。”
  旬礼战战兢兢离开,赵霁瞥到旬礼后退时候苍白的脸色,突然后知后觉地心里一惊。
  哎?似乎有些不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