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样子好像是震慑住了……吧?
  他完全不知道他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阴影,所以就更不晓得,从他坐下批奏折的那一瞬间,他的一举一动就已经都完全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让他在所有人的心中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实际上事实是,刚刚他下朝拦住他的黄门就是象征性走走形式。毕竟新皇登基,谁也把不住皇帝的喜怒。来劝人的老太监都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生怕惹恼了这位主。要是当时赵霁直接开口说句【滚犊子,我要去玩。】
  太监绝对能够当场变成屁,把自己给放了。
  谁都没有想到,就这么一劝,皇帝就真来了!
  而且真的就这么坐下认真批奏折了!
  赵霁哪管这些人心里海沟一样诡异的脑回路?他正端正坐着,一脸怒容等着旬礼给他答案。
  旬礼当然没办法回答。屯田部和虞部现下都归他管,章惇大人追着他要开封屯田划分,他忙那个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真的就没有留意过河工。
  青州汛情他当然知道,但也有消息说只是淹了部分田地,其他无碍。
  所以他即便知道这事,也没有往深里想过。
  今天跪在这里,承受着天威震怒,更加不敢开口说自己知道了。支支吾吾,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陛下!臣却是不知情,全因近几日章惇大人叫我放下手中所有事物重新划分开封附近屯田……”
  章惇……
  赵霁伸手揉了揉自己眉心。
  嘶——
  好像有点麻烦呀?
  第7章
  或许,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就不得不介绍一下章惇其人。
  当时赵霁登基时候,唯一的章*赵霁的希望之光*惇。赵霁从登基就格外关注这老头,闲着没事干就旁敲侧击打听他。加上渐渐扣着脑门回忆起来的似真似假的历史。章大人算是在赵霁眼里头一批形象丰满起来的人物。
  章惇,位居丞相,是个五十来岁快奔六的顽固老头。是向太后‘要搞一搞’的‘死亡笔记’名单上的头一位,亦是赵霁昨晚一晚上都琢磨着要怎么做才能保下来的新政先锋。
  当然这位不止看起来很难搞,实际上也很难搞。他犹在江湖,江湖上也全是他的传说。
  听闻,哲宗请他回来搞新政的时候,这老头借着这个机会顺便搞了一下跟他敌对的旧派代表。把人家贬谪的贬谪,流放的流放,全弄走了。被他弄走的人里面还包含着曾经和他是好基友的大名鼎鼎的苏轼苏东坡。
  又听闻,他当独相的时候嫌老对头司马光死地太早不过瘾,上折子非常认真地申请掘司马光的坟。皇帝都被这个疯子吓了一跳,死活没答应。
  再听闻,他看皇帝的后宫不顺眼,背地里联络了个宦官,嫁祸高太后和皇后,想一举把皇帝的后宫最有权势的女人都一锅端了。也是幸好皇帝虽然软和一点,但是原则问题上非常清醒,加上和稀泥水平十分高,才没让这老头把他妈和他媳妇一起连锅端了。
  就这么个迷一样经常搞事情的老头,看起来比谁都像搅风搅水的奸佞,可哪怕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赞多于贬。
  因为除了掘人祖坟那件事纯属就是这老头泄私愤,其他时候,老头这么做都是有他的道理的,那就是一心为了大宋。包括联络宦官想要搞掉太后,都是因为宫里女人往自己娘家搂权利,手伸实在太长的缘故。
  章惇其人,执拗,睚眦必报,小心眼,插手后宫,谁都想搞。顶着一副耿直的人设,处处招人讨厌。
  但这偏偏成了赵霁想保这老头一手理由。
  赵霁才登基,手中没有权势,地位不够稳固,而朝堂权利分割,他被迫站在了风头浪尖。加上又是新手业务不熟练,难免会出个错误,万一再被人抓住痛脚咬上一口,那才是真的不划算。为了防止这事情的发生,那他就得暂时避开焦点位置。
  怎么避开?
  给满朝文武找个敌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