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你告诉朕,为什么?”皇帝声音更冷,目光扫向二人,最终落在顾陵川身上,“难不成,你们之前的奏报错了?”
  御书房内气氛顿时一片死寂。
  片刻后,顾陵川神色肃然,拱手回禀:“臣巡查北地之时,粮册清晰可查,仓储亦未见异常。臣以为,此次求粮并非因储粮不足,而是地方官员惧怕灾情失控,故而提前奏请拨粮。”
  听罢吴庸与顾陵川再三确认粮储无异,皇帝的怒气稍歇,然眉头仍紧锁,沉声道:“按你所言,岂不是北地官员无能,旱情才刚显,便已稳不住局势?”
  顾陵川神色不变,拱手道:“臣仅作推测,然此次巡查由臣负责,若北地确已灾情告急,臣理应担责。”
  说着,他便双膝跪地,俯身道:“臣斗胆请命,愿亲赴北地,监督赈粮,核实仓储。如粮储确如奏折所言,臣愿一力承担;若存粮无虞,臣当协同地方妥善派粮,以安百姓。”
  皇帝神色一厉,沉声道:“你可知,若粮储当真告急,你将担何等之罪?”
  顾陵川俯身叩拜,语气坚定:“臣万死不辞!”
  “父皇,儿臣有事奏报。”
  似乎看了许久的戏之后,晋王知道是他登场的时刻了。在得到皇帝的允许后,他沉稳地禀道:“父皇,之前您召钦天监探查旱情时,儿臣派人去了北地一趟,预先向富户征了一批粮食。儿臣可将此征粮明细一同交予怀远,如此即使粮储真的不足,也可一解燃眉之急。”
  皇帝闻言,眉头果然舒展几分,欣慰道:“你是个有远见的。”
  出了御书房后,吴庸拍了拍顾陵川的肩头。本欲说些什么,却见晋王前来,于是与晋王见礼后告辞。
  待吴庸离去,晋王特意将顾陵川招至一旁,道:“怀远,此事在北地官员无能,与你无关,放心去,若有事,可与我联系。”
  顾陵川心下了然,今日这一出御书房的戏,是晋王专门为他而设。
  他原本就诧异,北地粮储账册完美无缺,仓储亦已备满。他虽疑心,但确实没有任何漏洞可查。如今旱情刚至,便有官员上报要粮,显然是冲着户部而来,意在拿他开刀。如今晋王这一番话,他便明白了,这是晋王在向他招手。
  若他接受晋王的好意,那么北地仓储就不会捉襟见肘,且有晋王事先的征粮作保,皇帝的疑虑也能缓解。而若他拒绝,迎接他的便是粮储告急,皇帝治罪,而晋王的征粮届时便成了稳固帝心的功绩。
  这场局,已然摆在他面前。
  顾陵川敛眸,片刻后,拱手道:“北地之行,还望王爷不吝赐教。”
  其中之意,不言自明。
  晋王嘴角微扬,不置可否。
  第65章 他是臣未过门的妻子
  回府后,章韵竹终于卸下伪装与防备,只觉得心力交瘁。
  福生与小雪一路护着她走进内院,香墨与砚心早已在房中等候。章韵竹踏入屋内,香墨一眼便看出了她的疲惫与憔悴。苍白的面容,透着一股倦意,连步伐都显得沉重。
  香墨在心中暗叹了一口气。她尚且只是听闻消息,在得知小姐被梁景成拉上马、甚至要被带入宫时,便已惊得双手发抖,忍不住落泪。可眼下,看着小姐安然归来,心里虽松了一口气,但也能想象,小姐究竟是费了多少心力,才能在梁景成手下全身而退。
  她心疼,却不敢多问,只能小心翼翼地上前,柔声道:“小姐,净房的热水已经备好了,您去好好暖一暖身子,驱驱疲累。”章韵竹点了点头,正要迈步,忽然想起什么,轻轻抬眸,望向香墨,声音虽轻,却透着一丝不安:“给他报平安了吗?”
  小姐归府的第一件事,竟还是惦记着公子。
  香墨心里又酸又疼,忙安抚道:“孟青恰巧回府,我已让孟青传了口信。小姐放心,公子很快便要下值了。”章韵竹微微舒了口气,轻轻颔首,语气也柔和几分:“他没被我的事影响就好。”
  她顿了顿,眼底浮现一丝歉意,随即看向香墨与砚心,语气温和却透着明显的疲惫:“你们也回去歇息吧,今日让你们白为我受累了。”
  香墨与砚心对视一眼,见她这般模样,哪里舍得离开?可到底是知道小姐心意,也只好应声退下,只在心里默默盼着公子能早些回来,让小姐真正安心。
  可谁知,一直等到月色沉沉,公子却仍未归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