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76节(3 / 4)
饶是景昭近来心情就没有好过半分,此刻眼看着面前妻妾和睦的画面,唇角也不由得微微一搐。
第153章 橘子学士
恐惧也好,忐忑也罢。
无论朝臣们作何想法,建元十一年,依旧在这堪称惊心动魄的气氛里宣告终结。
辞旧迎新。
很多朝臣私下里这样安慰自己,也许等到新的一年,一切就要好起来了。
不幸的是,‘大过年的’定律对皇城里那对天家父女好像不起作用。
二十八晚间百官封笔,各部封印,朝臣们各自拎着年节赏赐回家准备过年时,只见朱雀大道上一队骑兵轰隆隆奔驰而过,杀气腾腾腰佩钢刀,后面还有弓箭手列队跟随,锋锐无匹势不可挡。
朝臣们看得眼皮直跳。
果不其然,大年初一,百官正忙着拜年,就有脚程最快的小厮随从赶来报讯,说又有几位同僚被抓啦!
这种人心惶惶的高压态势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三,就在上至宗室公卿、下至文武百官都无法承受的前一刻,眼看那根弦似乎随时可能绷断,宫里突然降下旨意。
皇帝下诏,叛逆已经尽除,特赐金银布帛,以抚慰百官。
伴随着旨意降下,朝臣们惶惶不安的心情稍感平复,又胆战心惊观察了数日,发觉果真没有同僚再落网,反而传来了京城外大军开拔的消息。
这一轮清洗终于结束了!
尽管那口气还没能完全松下来,但相较于建元十一年秋冬时节的紧张气氛,朝臣们绷紧的情绪总算稍稍得到了松弛的余地。
正当他们擦干额头的汗,找回一点过年的心情和气氛,却又立刻惊觉——该死的,元正假期结束了!
大楚朝廷休沐假日给得比较充裕,过年期间足有十一天元正假,按理来说足够休息。
但架不住朝臣们整个年节都在提心吊胆,初十回去上值的时候,各部衙里全是有气无力各自瘫倒的行尸走肉。
元正假正式结束,建元十一年那一页便被翻了过去。
时雍阁里,修书诸臣再度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建元十二年了。
暌违多日的皇太女妃终于再度驾临,继续主持修书工作。
过往数月里,修书团队也过得颇为惊心动魄。
苏丞相仅仅挂名,太女妃经常告假,无人主持大局的情况下,又有卓明琅丁忧返乡、郑明夷连坐处死,一下子去了两位官职不低、背景不浅的人物。
这还不算,到了年末,动荡最为剧烈时,先有一名修书官获罪被捕,又有几名书吏被清了出去,这下人手吃紧,原本搭建起来运转流畅的修书团队立刻就卡死了,迟迟推不动进度。
就在这个时候,从不轻易过问修书事宜的苏丞相终于出手了。
他也没来时雍阁,只派了贴身侍从跑了一趟,吩咐了两件事:
第一,人手不足的问题,年后会补足;
第二,现在停下修书的动作,往前倒查编修好的内容,不要犯些浅显的错误,贻笑大方。
能在这里修书的都是一顶一的聪明人,听完苏丞相的吩咐,立刻反应过来,迅速撂下修到一半的内容,往前倒查——别管修书进度了,天塌下来由不得他们做主,还是先把前面内容理一理,要是牵涉到哪位犯官罪臣,那才是难以收场的大事呢!
所以,裴令之时隔多日,再度前来主持修书,一看进度颇感安慰——走了这么久,居然还是熟悉的内容。 ↑返回顶部↑
第153章 橘子学士
恐惧也好,忐忑也罢。
无论朝臣们作何想法,建元十一年,依旧在这堪称惊心动魄的气氛里宣告终结。
辞旧迎新。
很多朝臣私下里这样安慰自己,也许等到新的一年,一切就要好起来了。
不幸的是,‘大过年的’定律对皇城里那对天家父女好像不起作用。
二十八晚间百官封笔,各部封印,朝臣们各自拎着年节赏赐回家准备过年时,只见朱雀大道上一队骑兵轰隆隆奔驰而过,杀气腾腾腰佩钢刀,后面还有弓箭手列队跟随,锋锐无匹势不可挡。
朝臣们看得眼皮直跳。
果不其然,大年初一,百官正忙着拜年,就有脚程最快的小厮随从赶来报讯,说又有几位同僚被抓啦!
这种人心惶惶的高压态势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三,就在上至宗室公卿、下至文武百官都无法承受的前一刻,眼看那根弦似乎随时可能绷断,宫里突然降下旨意。
皇帝下诏,叛逆已经尽除,特赐金银布帛,以抚慰百官。
伴随着旨意降下,朝臣们惶惶不安的心情稍感平复,又胆战心惊观察了数日,发觉果真没有同僚再落网,反而传来了京城外大军开拔的消息。
这一轮清洗终于结束了!
尽管那口气还没能完全松下来,但相较于建元十一年秋冬时节的紧张气氛,朝臣们绷紧的情绪总算稍稍得到了松弛的余地。
正当他们擦干额头的汗,找回一点过年的心情和气氛,却又立刻惊觉——该死的,元正假期结束了!
大楚朝廷休沐假日给得比较充裕,过年期间足有十一天元正假,按理来说足够休息。
但架不住朝臣们整个年节都在提心吊胆,初十回去上值的时候,各部衙里全是有气无力各自瘫倒的行尸走肉。
元正假正式结束,建元十一年那一页便被翻了过去。
时雍阁里,修书诸臣再度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建元十二年了。
暌违多日的皇太女妃终于再度驾临,继续主持修书工作。
过往数月里,修书团队也过得颇为惊心动魄。
苏丞相仅仅挂名,太女妃经常告假,无人主持大局的情况下,又有卓明琅丁忧返乡、郑明夷连坐处死,一下子去了两位官职不低、背景不浅的人物。
这还不算,到了年末,动荡最为剧烈时,先有一名修书官获罪被捕,又有几名书吏被清了出去,这下人手吃紧,原本搭建起来运转流畅的修书团队立刻就卡死了,迟迟推不动进度。
就在这个时候,从不轻易过问修书事宜的苏丞相终于出手了。
他也没来时雍阁,只派了贴身侍从跑了一趟,吩咐了两件事:
第一,人手不足的问题,年后会补足;
第二,现在停下修书的动作,往前倒查编修好的内容,不要犯些浅显的错误,贻笑大方。
能在这里修书的都是一顶一的聪明人,听完苏丞相的吩咐,立刻反应过来,迅速撂下修到一半的内容,往前倒查——别管修书进度了,天塌下来由不得他们做主,还是先把前面内容理一理,要是牵涉到哪位犯官罪臣,那才是难以收场的大事呢!
所以,裴令之时隔多日,再度前来主持修书,一看进度颇感安慰——走了这么久,居然还是熟悉的内容。 ↑返回顶部↑